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化学   107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based on Chromium Oxide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BA-15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by CO2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ultraviolet-visibl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UV-Vis DRS),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propane pulsing experiments in the absence of gas-phase O2. It has been shown that propane conversion and propene yield increase with Cr loadings. The propane conversion and propene yield on CrOx(Cr: 10wt%)/SBA-15 catalyst for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by CO2 at 550 ℃ reach 24.8% and 21.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ESR, UV-Vis DRS and propane pulsing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Cr in the CrOx/ SBA-15 catalyst is the main active species in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by CO2 and Cr, Cr is inactive in dehydrogenation.  相似文献   
2.
陈凯  林佳依  陈博 《化学教育》2021,42(17):76-84
美国《科学教师培养标准(2020年版)》针对《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推行而修订,立足于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尤其突出学科内容知识的重要性,补充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文化的要求,强化对工程和技术、交叉概念、学科观念的理解,突出学习进阶规律在科学教师培养中的应用。此外,在学科教学法、学习环境、安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维度做出相应的改动。该标准启示我国:借鉴国际改革趋势出台中国特色的科学教师培养标准,但科学教师培养也要本土化;学科内容知识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科学教师的培养应立足于学习进阶的规律;职前科学教师培养需要注重学习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泡沫镍(NF)负载Fe_2O_3纳米粒子@Ni_3S_2纳米线网状结构电极(Fe_2O_3@Ni_3S_2/NF)。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测试等方法对电极材料的物相和微观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表征。水热条件下原位表面化学刻蚀生成的Ni_3S_2纳米线与三维多孔NF基体间拥有强结合力和低界面电阻,Fe_2O_3粒子均匀分布在纳米线的表面。在1 mol·L~(-1)的K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测试(LSV)、计时电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等对电极的电催化析氧(OER)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00 mA·cm~(-2)的超高电流密度下,Fe_2O_3@Ni_3S_2/NF电极的OER过电势仅为223 mV,比Ni_3S_2/NF材料的过电势降低了285 mV;经过10 h计时电位测试,性能保持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4.
为创建洁净高效的酚类化合物硝化工艺,以杂多酸H6PMo9V3O40(PMAV3)为活性组分,硅胶为载体,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催化剂PMAV3/SiO2,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谱、N2吸附-脱附法及TG-DSC分析等测试技术对该催化剂的结构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催化剂对多种酚类化合物硝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对多种酚类化合物的硝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和区域选择性,产率为83.7%~94.5%,其中苯酚、邻甲酚、邻氯苯酚和邻氟苯酚以邻位硝化产物居多,水杨酸的对位硝化产物占绝对优势;负载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与载体相近,但随负载量增加,比表面积逐渐降低;PMAV3/SiO2的热稳定性好于本体PMAV3。催化剂回收容易,重复使用5次,活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5.
不同形貌YF_3微米晶的水热合成及YF_3:Eu~(3+)荧光性质(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热条件下,Y(NO3)3·6H2O分别与K2SiF6、KPF6反应得到了不同形貌的YF3(八面体及椭球形)。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检测了产物的化学组成,表明产物中只含有Y和F。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得的产物均为正交晶系。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的表征结果指明八面体形YF3棱长为200nm,而椭球形YF3是由小的纳米块自组装而成。还研究了Eu3+掺杂后YF3的荧光性质,并提出了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6.
亲水性聚硅氧烷改性天然乳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水性聚硅氧烷KGF-903共混改性天然乳胶,通过拉力试验、老化试验、接触角测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聚硅氧烷的添加量对天然乳胶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亲水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KGF-903含量在1.5%时拉伸强度有最佳的改性效果;KGF-903添加量约为3%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老化前后的断裂伸长率比改性前分别提高57%和50%。随着KGF-903含量的增加,改性天然乳胶片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添加聚硅氧烷能改变乳胶的分散状态。利用小试的最佳配方(即KGF-903的添加量为1.5%)生产了2批次医用导尿管,其表面光洁度、导尿管球囊的成品率、管身硬度、连接器与导尿管排泄锥形接口所承受的拉力和充气漏斗与引流漏斗连接处所承受的拉力等均有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β-环糊精(β-CD)与柔红霉素(DNR)包结物溶液进行表征。研究了β-CD与DNR之间的超分子包结作用机理,讨论了时间、温度和β-CD浓度对包结反应的影响,建立了新的定量检测微量DNR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NR本身具有天然荧光,与β-CD形成1:1的超分子包结络合物后,荧光强度增大,β-CD对DNR有较强的荧光增敏作用。在25℃,pH7.0时,包结常数K=1.26×106L/mol。β-CD增敏荧光定量测定DNR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78×107x+312.76,相关系数为r=0.9953,检测下限为3.77×10-6mol/L。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以锆为金属核心、2-氨基为配体的锆基金属有机骨架(UiO-66)纳米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UiO-66自由分散的聚丙烯腈(PAN/UiO-66)纤维,可控热解得到多孔碳纳米纤维(porous carbon nanofibers,PCNFs),结合湿化学还原法在PCNFs表面沉积Pd纳米颗粒,得到PCNFs@Pd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形貌、组成、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分别测试了PCNFs@Pd在0.1 mol·L-1 KOH和0.1 mol·L-1 HClO4电解质中氧还原性能(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结果表明,在PAN纤维中添加UiO-66显著提高了PCNFs@Pd(Pd负载量为0.34%)复合材料的ORR性能。相比40% Pt/C,在碱性电解质中,PCNFs@Pd复合材料展示出更低的Tafel斜率、更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耐甲醇中毒性。在酸性电解质中也表现出类似20% Pt/C的催化活性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新的含噻唑杂环的先导化合物,利用¨(2-氰基亚胺基-1,3-噻唑烷-3-基)甲基]-2-氨基噻唑与取代苯甲酰氯(或乙酰氯)在吡啶存在下发生缩合反应,合成了19个新型含2-取代-1,3-噻唑烷环的噻唑酰胺类化合物4.经1HNMR和元素分析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经MS进一步证实了化合物4s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化合物4a的晶体结构.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杀菌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石健  张其平  王南平 《电化学》2011,(4):433-437
研究了阿霉素(ADM)在β-环糊精(β-CD)修饰金电极上(β-CD/Au)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ADM在β-CD/Au电极上发生表面包络反应.25℃,pH=7.0时,该电极表面包络常数为9.54×104 L·mol^-1,并随温度呈规律性变化,最适宜反应温度为30℃.该电极ADM包络呈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