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6篇
  免费   3916篇
  国内免费   7239篇
化学   13177篇
晶体学   987篇
力学   1299篇
综合类   878篇
数学   3020篇
物理学   912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596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557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511篇
  2017年   779篇
  2016年   554篇
  2015年   887篇
  2014年   1000篇
  2013年   1415篇
  2012年   1363篇
  2011年   1497篇
  2010年   1508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964篇
  2007年   1697篇
  2006年   1664篇
  2005年   1418篇
  2004年   1163篇
  2003年   868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892篇
  2000年   962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48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0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的研究中一直备受关注,主要介绍了四种(TiO2、ZnO、SiO2、CeO2)典型的无机纳米颗粒在该领域的应用。首先归纳了其既能吸收又能反射或散射紫外线的抗紫外机理;其次,分别论述了不同无机纳米颗粒适用的紫外光波长范围,以在塑料中的添加方法和应用特点为主线,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最后,将四种无机纳米颗粒在塑料抗紫外性能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分散和相容性差等问题,以期为无机纳米颗粒的深入应用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模拟大型科普求真类节目《是真的吗?》创设学习氛围;通过基于生活生产实际的“日常灭火可否用N2代替CO2”“深海捕获CO2可否调控温室效应”“石油采矿业中,向油井下注射1吨CO2可否增产原油3~5吨”“用石灰水可否保鲜鸡蛋”等4个核心问题及3个真假难辨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从化学的正向视角深刻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移动磁贴板设计板书,引导学生经历并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993.
对乙酸、丙酸、正丁酸、2-甲基丁酸、3-甲基丁酸、正戊酸、正己酸、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1,2-丙二醇等13种常用试剂在25 ℃下的表面张力数据拟合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图解法处理数据及多项式、一阶指数函数、幂函数、Shishkovsky经验公式拟合数据的优缺点。指出Shishkovsky经验公式拟合结果准确,受数据样本量影响小,是理想的表面张力数据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994.
该研究在前期已制备获得的拟除虫菊酯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纳米抗体(Nb)基础上,将其进行生物素化,并利用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进行信号扩增,建立了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高灵敏间接竞争ELISA检测3-PBA残留的分析方法。对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缓冲液条件(pH值、离子浓度、吐温-20浓度)及polyHRP-SA浓度进行优化后,所建方法对3-PBA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1.7 ng/mL,线性范围为0.37~7.4 ng/mL,检出限(LOD)为0.15 ng/mL。将该方法用于人尿样品(高温酸水解后固相萃取净化)和环境水样品(简单过滤)中3-PBA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127%和78.0%~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0%。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物与环境样本中3-PBA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995.
该文建立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新型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液液微萃取法,用于提取和富集市售包装豆奶中的三嗪类(阿特拉津、去草净)和苯脲类(灭草隆、绿麦隆)除草剂,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目标分析物进行分离和测定。以六氟异丙醇为氢键供体,四丁基氯化铵为氢键受体,按照不同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包括低共熔溶剂的种类及用量、氯化钠用量、涡旋时间、pH值和温度。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4种目标物在1.00~500.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8 4),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56~0.95 μg/L和1.87~3.16 μg/L,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28%~2.0%和2.1%~7.5%,加标回收率为86.4%~11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萃取时间短、试剂用量少和实验成本低等优点,可用于市售包装豆奶中三嗪类和苯脲类除草剂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96.
纸基微流控技术(μPADs)是一种在微米尺度的纸基芯片上进行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的技 术,具有材料便宜、制作简单、易回收、结构多样、试剂消耗少、环保可降解等特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领域具有实用价值。该文对纸芯片制备、流体操控及检测模式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纸芯片功能化改性方 法及生物分子的固定方式,总结了经处理后的纸张制备为二维(2D)或三维(3D)纸芯片的方法;其次论述了 流体在纸基材料上不完全浸湿和完全浸湿两个阶段的运输机理,综合分析了智能化流体操纵技术;最后介绍 了可与纸基微流控平台联用的检测方法,并综述了纸基微流控装置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提出 纸基微流控技术在食品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免疫分析技术作为一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快速分析检测技术,在实现中药材农药残留快速筛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结合近年免疫分析相关研究进展,对不同的免疫分析技术在中药农药残留分析方面的应用、技术优势以及局限性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免疫分析技术在农残分析领域的发展以及保障中药材的安全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张宇  汤扬  徐伟 《分析测试学报》2021,40(2):227-231
非变性质谱技术已成为表征蛋白质结构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的电喷雾喷针(Electrospray emitter,ESI emitter)相比,亚微米电喷雾喷针具有改变离子电荷态分布和降低盐离子加合等多种特性,可在生理环境下直接解析蛋白质的结构。该文综述了亚微米电喷雾喷针的特性及其在非变性质谱分析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非洲猪瘟是一种影响各个品种与年龄段猪的毁灭性传染病,其特征包括高烧,皮肤发绀,淋巴严重出血,死亡率接近100%,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及时通报的动物疫病,而我国也将其列为主要的外来动物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被报道流行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以来,非洲猪瘟逐步流行于欧洲、南美、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并在全球各地爆发,对全球养猪业构成了巨大威胁,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非洲猪瘟是由双链DNA虫媒病毒——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它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具有复杂的二十面体结构,直径约200 nm。目前来说,还没有针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效药和疫苗,其主要的防控策略依靠卫生措施的实施以及对感染或暴露动物的屠宰。因此,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与早期诊断对于疫情确认和控制至关重要。该文根据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原理将其检测方法分为病毒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与分子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可细分为免疫荧光试验、免疫印迹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试纸及其他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学检测方法可细分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温扩增技术、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系统及其他分子学检测方法。该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介绍,并对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因这些方法的检测能力与适用场景尚存在一定不足,故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在保证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情况下,提高检测限与现场即时诊断的应用能力,研究集中于低成本、工业化、高通量、高性能等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该研究基于暴露生物标记物溯源思路,应用于解决芥子气(SM)临床早期诊断、溯源确证难题。建立了芥子气中毒患者尿液中7种游离代谢产物的两步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同时定量方法,检出限为5 pg/mL~1 ng/mL,定量下限为10pg/mL~5 ng/mL;结合前期建立的4种游离碱基加合物的同位素稀释-UPLC-MS/MS定量方法,对1例疑似芥子气中毒人员尿液中可能赋存的生物标记物进行了全筛查分析。尿液中共检出3类10种生物标记物,包括首次报道的游离代谢产物芥子亚砜,可确证患者为芥子气中毒;除硫二甘醇外,标记物含量均在暴露后3~4 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至7 d仍可检出,其中谷胱甘肽加合物的β裂解产物含量相对较高,可作为芥子气中毒早期诊断与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