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85篇
  免费   10692篇
  国内免费   19863篇
化学   37773篇
晶体学   2553篇
力学   4127篇
综合类   2148篇
数学   9093篇
物理学   26746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1891篇
  2021年   1818篇
  2020年   1772篇
  2019年   1711篇
  2018年   1663篇
  2017年   2567篇
  2016年   1746篇
  2015年   2705篇
  2014年   3331篇
  2013年   4302篇
  2012年   4296篇
  2011年   4704篇
  2010年   4772篇
  2009年   4987篇
  2008年   5499篇
  2007年   4956篇
  2006年   4908篇
  2005年   4083篇
  2004年   3143篇
  2003年   2289篇
  2002年   2217篇
  2001年   2332篇
  2000年   2447篇
  1999年   1436篇
  1998年   715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508篇
  1993年   474篇
  1992年   475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10篇
  1988年   277篇
  1987年   223篇
  1986年   207篇
  1985年   143篇
  1984年   144篇
  1983年   129篇
  1982年   99篇
  1981年   78篇
  1980年   71篇
  1979年   86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9篇
  1965年   35篇
  195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CH2Cl2,CHCl3和CCl4对PE液晶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研究了CH_2Cl_2、CHCl_3和CCl_4对磷脂酰乙醇胺(PE)液晶结构影响的机理.CH_3Cl_2、CHCl_3和CCl_4对PE液晶结构影响的差别主要是其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形状不同所致.空间旋转电子云密度分布呈椭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六角形H_1相的趋向;呈圆锥状的物质有诱发PE液晶形成立方六角相的趋向;呈球状的物质有使PE液晶形成片层立方相的趋向.  相似文献   
992.
N-茄呢基胺类糖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瑾  刘蕾  宋金勇  王超杰 《有机化学》2004,24(12):1601-1605
在氢氧化钠和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将化合物2-N-茄呢基胺基苯甲酸(3)和N-茄呢基己二酰胺酸(6)分别与O-乙酰基溴代葡萄糖、O-乙酰基溴代半乳糖、O-乙酰基溴代乳糖和O-乙酰基溴代麦芽糖反应制得对应的糖酯4a~4d和7a~7d,由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确证了8个新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中6个化合物(4a,4d和7a~7d)在三种癌细胞模型上进行了一些初步体外生理活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新试剂1-(2,6-二氯-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DCNPNPT)与铜(Ⅱ)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pH 9.0~10.0范围内,铜(Ⅱ)与DCNPNPT形成1:4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I×10~5L·mol~(-1)·cm~(-1)。铜(Ⅱ)含量在0~24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拟定方法用于铜矿和环境水标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1-[(1'-phenyl-5'-methyl-4'-pyrazolcarbonyl)]-3-methyl thio-5-amino-1H-yl-1,2,4-triazole (C14H14N6OS, Mr = 314.37)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with a = 8.026(3), b = 8.651(4), c = 11.369(5) (A), α = 89.917(7), β= 89.084(7), γ = 68.470(6)°, V = 734.2(5) (A)3, Z = 2, Dc = 1.422 g/cm3, ( = 0.232 mm-1, F(000) = 328, R = 0.0376 and wR = 0.0890 for 2950 unique reflections.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e presence of a dimmer with intermolecular N(4)-H(4)…N(3A) hydrogen bonds.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溴代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CTMAB)存在下 ,铅与苯基荧光酮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 ,铅与苯基荧光酮在CTMAB存在下能够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该络合物的λmax=6 2 0nm ,摩尔吸光系数ε =2 .0 7× 10 5L·mol- 1·cm- 1,铅量在 0~ 6 .2 2 μg/ 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996.
王涵文  苗虹  朱道乾  关亚风 《色谱》2002,20(3):207-209
 发展了一种采用毛细管气相柱切割 反吹技术分析汽油中芳烃的方法。利用强极性毛细管预柱将芳烃保留至n C10 的脂肪族化合物之后 ,并将其反吹到非极性毛细管柱中按沸点详细分离分析。该方法使预柱先流出的组分和分析柱流出的组分通过一个微型三通进入同一检测器中 ,因此可用归一化方法定量分析汽油中的芳烃。该方法可在 15min内完成汽油中苯至C10 芳烃的分析 ,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3% ,切割误差为± 5s时分析结果的RSD≤ 4 %。  相似文献   
997.
以廉价国产化试剂合成大孔径高度有序介孔氧化硅分子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敏  范杰  屠波  赵东元 《无机化学学报》2002,18(10):1053-1056
新一代大孔径(1~30nm)介孔分子筛在大分子转化、吸附、生物大分子分离以及电磁、传感器、光电子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犤1~4犦。由昂贵的长链有机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的MCM-41介孔分子筛,由于其孔径小,水热稳定性差,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与其相比,以嵌段高分子共聚物为模板剂合成的介孔分子筛SBA-15具有孔径均一,有序度高,并且其孔径大以及水热性能良好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犤5~9犦。其骨架上修饰有机硅烷,可用于重金属的分离、回收,以及蛋白质的控释与分离。利用主-客体方法在SB…  相似文献   
998.
Cr(VI)在Mg-Al型类水滑石上的吸附-脱附性研究I.吸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r(VI)在带结构正电荷的Mg-Al型类水滑石(HTlc)上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无机电解质添加剂NaCl,NaNO3,Na2SO4和Na3PO4及有机添加剂EDTA和柠檬酸等因素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和XRD实验结果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表明,Mg-Al型HTlc对Cr(VI)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方程,饱和吸附量达105mg/g,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含Cr(VI)污水处理剂和Cr(VI)污染土壤修复剂.初始pH增大,吸附量降低.无机电解质和有机添加剂均能明显抑制Cr(VI)在HTlc上的吸附,其抑制吸附作用的强弱顺序分别为Na3PO4≥Na2SO4≥NaCl>>NaNO3和柠檬酸>EDTA.Cr(VI)在HTlc上的吸附可分为层间的离子交换吸附和外表面的吸附,其中外表面的吸附层在微观上又可分为因化学键合作用而形成的内络合层和因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外络合层.  相似文献   
999.
甲基紫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透明质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5的乙酸盐缓冲介质中,甲基紫与透明质酸钠作用形成结合产物时将导致溶液共振瑞利散射(RRS)大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其最大散射峰位于341 nm处。透明质酸钠在0~2.5 mg.L-1范围内其浓度与RRS强度成正比。该法具有高灵敏度,对透明质酸钠的检出限(3σ)为20.1μg.L-1,选择性较好。此法用于测定从鸡冠组织中提取的透明质酸的粗品,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2.3%,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9%。  相似文献   
1000.
A three-dimensional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a series of inhibitors of Aurora A kinase to discover new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using the HypoGen module in the Catalyst software.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20 currently available inhibitors, which were carefully se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best hypothesis (Hypo 1) was defined by four features: one hydrogen-bond donor and three hy- drophobic points, with the b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09, the lowest rms deviation of 1.563, and the highest cost difference of 99.075. The Hypo 1 was then validated by a test set consisting of 24 compounds and by a cross-validation of 95% confidence level through randomizing the data using the CatScramble program, which suggested that a predictive pharmacophore model had been successfully ob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