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629篇
化学   1237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133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206篇
物理学   7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复合SiO2粒子涂膜表面结构及超疏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粒径SiO2粒子,通过表面改性得到不同形状复合粒子,并利用氟硅氧烷的表面自组装功能制备了具有“荷叶效应”的超疏水涂膜。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水接触角的测试对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SiO2粒子的粒径和形状与表面微观结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疏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含单一粒径粒子涂膜表面水接触角符合Wenzel模型,而复合粒子构成了符合Cassie模型的非均相界面;单纯的粗糙度因子不能反映水接触角的变化,复合粒子在膜表面的无规则排列赋予涂膜表面不同等级的粗糙度,使得水滴与涂膜表面接触时能够形成高的空气捕捉率和较小的粗糙度因子;其与在涂膜表面能形成自组装分子膜的氟硅氧烷共同作用赋予了涂膜超疏水性能,而这种超疏水性能与复合粒子的粒径大小和形状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992.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溴化锌-卤化正四丁基铵二元催化剂高效催化合成苯乙烯环状碳酸酯, 当n-Bu4NI/ZnBr2摩尔比为2时, 在短时间内(30 min)可将苯乙烯环氧化物几乎完全转化为环状碳酸酯, 无其它副产物的生成. 在ZnBr2/n-Bu4NX的催化体系中加入Au/SiO2 氧化催化剂时, 能将苯乙烯直接氧化, 然后碳酰化实现“一锅法”制备环状碳酸酯. 在此合成路线中担载的纳米金催化第一步苯乙烯环氧化反应; ZnBr2/n-Bu4NBr催化第二步CO2环加成反应.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80 ℃, 1 MPa, 4 h)将环状碳酸酯的产率提高到42%.  相似文献   
993.
低分子量壳聚糖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低分子量壳聚糖因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概要介绍了近5年来国内外低分子量壳聚糖的研究进展,包括低分子量壳聚糖的制备方法,如酶降解法、酸水解法、氧化降解法、物理法等,以及低分子量壳聚糖在农业、医药、抗菌、化妆品、食品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在分子设计的基础上,合成了以Br为端基的聚(2,5-二辛氧基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Br)低聚体,并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以该低聚体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合成了PPV-b-PMMA二嵌段共聚物.经FTIR、UV-Vis、1H-NMR和GPC等表征手段证明,所合成的PPV-b-PMMA二嵌段共聚物具有分子设计的预定结构.PPV大分子引发剂和PPV-b-PMMA二嵌段共聚物的多分散性指数分别为1.3和1.2.在温度、氩气流速和相对湿度分别为22℃、0.2 m3/h和85%的条件下,以CS2为溶剂,实现了该二嵌段共聚物的高度有序六角蜂窝状结构薄膜的自组装.空穴的平均直径为1.7μm.  相似文献   
995.
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方法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AM1对四种环状多肽[-(L-Asn-Ala)4-], [-(L-Asp-Ala)4-], [-(L-Gln-Ala)4-] 和[-(L-Glu-Ala)4-]的单体、平行和反平行二聚体到十聚体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四种环状多肽无论以平行还是以反平行的方式聚集, 聚集体中相邻两个环状多肽的侧链之间都能形成氢键. 侧链间氢键的相互作用使得这些环状多肽在组装过程中的结构和能量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效应加强了多肽纳米管的稳定性, 同时对聚集模式的选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报道了有关二价铑络合物催化的重氮酰胺和重氮酯的分解反应研究 .这些重氮化合物在二价铑催化下所显示的不同反应途径说明铑 (II)卡宾的反应除了电子效应之外 ,还可能受到反应底物的构象控制 .在一些情况下 ,反应底物的构象可能成为控制反应化学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  相似文献   
99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酸性条件下盐酸洛美沙星可与Ce(Ⅳ)产生化学发光反应,罗丹明6G对该反应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洛美沙星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15.0mg/L,检出限为0.06mg/L,相对标准偏差(n=11,c=1.00mg/L)为1.2%,回收率为95%~102%。本法用于胶囊中盐酸洛美沙星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8.
王碗  刘肖  屈锋  蔡亚岐  牟世芬 《分析测试学报》2007,26(6):873-875,879
采用一种全新的以燃烧方式处理样品的前处理仪器———自动快速燃烧炉(AQF)与离子色谱联用的技术,开发出测定石油中硫和氯的方法。色谱条件:碳酸盐/氢氧化物双重选择性AS14A离子色谱分离柱,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等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样品经过AQF装置分段燃烧约11 min后,在线进入离子色谱系统进行分析。该方法对硫、氯的检出限(S/N=3)分别为52和60μg/L,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 9,样品和标准溶液中硫和氯的RSD范围分别为4.24%~4.51%和2.51%~5.06%,硫的回收率为112%~116%,氯的回收率为94%~98%。  相似文献   
999.
冠醚-PVC膜铯离子选择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二叔丁基-二苯并21-冠-7为中性载体制作PVC膜电极,经近百个电极实验发现,cs~+、Rb~+离子响应性能较好,其中以DOA、NPOE为增塑剂时电极性能最佳,对铯离子线性响应范围分别为5×10~(-6)~10~(-2)和3×10~(-4)~10~(-2)mol/L,斜率分别为58和51mV/Pa(25℃).还研究了多种增塑剂及冠醚含量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红外光谱实验对电极的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用等压法测量了苯亚磺酸钠、苯磺酸钠、对羟基苯磺酸钠、间硝基苯磺酸钠和对氨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298.15K时的渗透系数和活度系数。由此计算了它们的超额吉布斯自由能。对活度系数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