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化学   474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01篇
物理学   3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溶胶-凝胶法可控制备氧化锡纳米晶包覆碳纳米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锡纳米晶包覆的碳纳米管。自由Sn4+离子从稳定的Sn柠檬酸配合物中缓慢释放出来,迁移到碳纳米管上,并在碳纳米管上沉积形成了SnO2纳米晶,沉积过程完全为异相成核方式,在碳纳米管外并没有发现单独的SnO2纳米晶。这种溶胶-凝胶方法还可以用来制备无氯离子污染的、低团聚的纯SnO2纳米晶。  相似文献   
92.
以微孔型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为载体,钛酸四正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烧结法分别制备了TiO2/PSA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EDS、TGA等分析技术对PSAC及TiO2/PSAC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水溶性有机物甲基橙(MO)为探针,考察了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对于目标降解物的光催化降...  相似文献   
9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时内标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富马酸二甲酯(DMFU)时内标物的选择问题。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在50℃~300℃范围内程序升温分离及采用在50~400amu范围内全扫描方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以丙二酸二甲酯(DMM)、丙二酸二乙酯(DEM)和戊二酸二甲酯(DMG)作为内标物,既能保持DMFU与3种内标物有良好的分离度,又能保持长久的稳定性,且3种内标物与DMFU的保留时间差均小于2.8min。DMFU的线性范围均为0.005~5.0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DMFU的测定,以上3种物质作为内标,所得结果无显著差别,因此DMM、DEM、DMG均可作为比较理想的内标物用于日常用品中DMFU的检测。  相似文献   
94.
考察了沥青基球形活性炭(PSAC)对葡萄糖分子的吸附行为,以探讨其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在不同吸附时间、不同活性炭用量及不同浓度等条件下,测定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对葡萄糖分子的吸附量,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吻合度,确定方程参数.同时,研究了葡萄糖和α-淀粉酶在沥青基球形活性炭上的竞争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所选用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对葡萄糖分子的吸附在5h内达到吸附平衡;葡萄糖的初始浓度为3g/时,平衡吸附量为71mg/g;平衡吸附量受葡萄糖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且随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数据与Langmuir方程吻合,说明该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在葡萄糖分子和α-淀粉酶的共存环境下,沥青基球形活性炭对葡萄糖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5.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能谱仪(EDX)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分析,对实验室硫化态加氢精制催化剂外表面上的纳米棒束的形貌、化学成分、晶体结构进行研究.SEM结果表明,该纳米棒束普遍分布于催化剂外表面并向外生长,纳米棒束形态较为规整,长度为500~1 500 nm,直径为20...  相似文献   
96.
程伟  凌能祥 《数学杂志》2011,31(2):352-356
本文研究了基于相依函数型数据非参数回归函数的核估计.利用稳健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了与i.i.d.场合下类似的估计量的几乎完全收敛速度,推广了现有文献中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7.
在L-闭包空间中引入第一c-可数性和第二c-可数性等的概念,分别给出了它们的基本性质.分别证明了它们是可遗传的、可数可乘的和可数可加的,在L-同胚序同态下都保持不变等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98.
聚醚醚酮(PEEK)由于其耐热、耐腐蚀、耐辐照、抗疲劳、电绝缘性等优良性能,在许多领域可以代替金属、陶瓷等传统材料而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PEEK已经成为5G热门材料。在PEEK材料实际应用中,温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因素。主要研究了PEEK太赫兹光谱以及温度对PEEK太赫兹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利用太赫兹透射光谱技术,同时结合控温装置,在温度从25~300 ℃均匀上升过程中,每间隔5 ℃测试得到PEEK片状样品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数据,利用光学参数提取算法可以得到PEEK的吸收系数、介电常数等光学参数,进一步得到特定频率下光学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从而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在0.5~4 THz有效光谱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25 ℃)下,PEEK在3.5 THz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吸收峰。在25~300 ℃这个温度范围内,在1 THz频率下,PEEK的吸收系数、介电常数相对于室温分别有4.38%和5.0%的波动,同时PEEK在常温下在1 THz的介电损耗正切值为2.5×10-3,相比于PMMA和PE等高分子材料,PEEK的介电损耗正切值要低得多,且在升温过程保持相对稳定,表明PEEK在太赫兹频段的光谱特性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介电损耗。研究结果表明,太赫兹光谱技术可以结合温控装置,通过材料的光学参数对高分子材料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和表征,同时还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介电性质。太赫兹光谱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标记、无损伤等优势,只需要压片就可以对固体样品进行测试,对于研究材料内部缺陷、稳定性以及材料的鉴别等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同时本实验的测试数据可以为PEEK材料在不同温度下5G和6G等高频通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甲硝唑、替硝唑和奥硝唑的结构进行几何优化,并在同一水平上计算了三种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了三种化合物的稳定结构和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咪唑环基本为平面构型,并且环上有一定的芳香性;三种化合物在4000~400 cm-1波数区光谱基本一致,此部分是5-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特征光谱,而在400~100 cm-1波数区三种化合物光谱区别较大.因此,可用中红外光谱来鉴定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用远红外光谱对以上三种化合物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0.
建立了飞秒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fLA-MC-ICPMS)铅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分别利用溶液法(SN-MC-ICPMS)和激光剥蚀法(fLA-MC-ICPMS)对15个铜(黄铜,青铜)国家标准物质进行了实验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CuPb12(GBW02137)中Pb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可作为以铜为基体的青铜、黄铜及铜矿中Pb同位素原位微区分析的外部参考物质。对CuPb12进行了112次fLA-MC-ICPMS Pb同位素分析测试,其加权平均值与溶液法测定的Pb同位素比值在2σ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208 Pb/204 Pb和207Pb/206Pb比值的内部精度RSE分别小于90和40ppm,外部精度RSD分别小于60和30ppm。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fLA-MC-ICPMS分析方法对13个古铜钱币中Pb同位素进行了原位微区无损伤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朝代古钱币中Pb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即使同一朝代的古钱币其Pb同位素组成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