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61篇
  免费   9097篇
  国内免费   18092篇
化学   35394篇
晶体学   2091篇
力学   3458篇
综合类   1818篇
数学   7706篇
物理学   2338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1700篇
  2021年   1690篇
  2020年   1605篇
  2019年   1595篇
  2018年   1514篇
  2017年   2358篇
  2016年   1641篇
  2015年   2420篇
  2014年   2999篇
  2013年   3840篇
  2012年   3730篇
  2011年   4098篇
  2010年   4269篇
  2009年   4428篇
  2008年   4954篇
  2007年   4534篇
  2006年   4341篇
  2005年   3737篇
  2004年   2893篇
  2003年   1986篇
  2002年   2033篇
  2001年   2095篇
  2000年   2244篇
  1999年   1220篇
  1998年   665篇
  1997年   473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450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430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刘平  蒋益明  郭峰  谢亨博  李劲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073-1075
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玻璃基板上交替蒸发Ag和TCNQ(四氰基对醌二甲烷), 形成不同厚度的双层膜, 经Ag的固体化学扩散与TCNQ反应, 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 利用透射光谱作为表征, 研究了Ag的传质规律, 给出了60~110 ℃温度下的恒温传质系数k和对应的激活能, 并对传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2.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83.
采用流变学法系统地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Cr(III)交联体系的 反应动力学。HPAM溶液的粘性模量G”大于弹性模量G’,且其数值随时间不发生变 化,体系为粘性溶液。而HPAM/Cr(III)体系的G’和G”的数值都随时间变化,G” 在反应开始阶段大于G’,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G’超过G”占据主要地位,体 系成为弹性体系。交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上升阶段,平缓上升阶段和第二 上升阶段。利用G’~ t曲线可以推测反应机理。实验发现成胶速率随反应物HPAM 和Cr(III)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成胶时间缩短。在羧基浓度过量的情况下,交 联反应对Cr(III)浓度的反应级数是1。凝胶的有效弹性交联密度随聚合物浓度的增 加而增,且随凝胶反应的进行而增加。凝胶的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随Cr(III)浓 度的增加和交联反应的进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984.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CZ)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基本结构单元的D-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表征.合成的材料以咔唑作为给电子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作为吸电子单元,采用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4-氟苯基、4-氰基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材料进行修饰.其中材料CZBTDPPF和CZBTDPPO因分别具有1.85和1.79 eV的较窄带隙而分别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的光电转化效率(1.97%和1.91%).由此可见,引入4-氟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于延长材料共轭结构、拓宽材料吸收从而实现材料光伏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5.
建立测定虫草源饲料添加剂地顶孢霉培养物中腺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经过研碎、超声处理,离心、过滤后上机测定。腺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以超纯水为浸提液,用超声波浸提,浸提温度为40℃,浸提时间为55 min。使用Waters Spherisorb ODS2柱(150 mm×3.9 mm,5μm),以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0∶90)为流动相,流量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检测波长为254 nm。腺苷的质量浓度在0.5~100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5%(n=6),3水平加标的平均回收率为98.19%。该方法简便、快捷,可准确测定虫草饲料添加剂地顶孢霉培养物中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986.
The effect of polystyrene sulfonic acid (PSSA) macromolecules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M) has been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ates of polymerization of AM were great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PSSA in the polymerization system.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rate of polymerization of AM was obtained when the ratio of [—SO_3H]: [AM] reached 3:1. When the insoluble crosslinked PSSA was used instead of the soluble one, this effect decreased considerab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lecules of PSSA and AM was determin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elementary analysi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combination form, —SO_3-NH_3~ CO—, formed between sulfonic group and amide group was found to be existed since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band of —NH_2 shifted from 3400cm~(-1) to 3150 cm~(-1), the binding energy of electron N_(18) changed from 399.7 eV to 401.3 eV, and the atomic ratio of N to S of the products was similar to the ratio of reagents. Based on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AM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SSA is proposed. The initial step is the combination of AM with sulfonic group to form —CONH_3~ , then followed by polymerization on the PSSA macromolecule. The role of PSSA on the polymerization of AM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87.
Composite nanoporous electrode SnO2/TiO2 was fabricated for the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with N3 (Cis-Ru). After introducing of TiO2, the open-circuit photovoltage (Voc)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SnO2 electrode, while short-circuit photocurrent (Isc) was varied with the ratio of the TiO2. Appropriate content of the TiO2 can be beneficial to the efficiency of the solar cell, and it give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when the content of TiO2 is higher.  相似文献   
988.
纳米α-FeOOH催化剂一段法脱除COS和H2S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均相沉淀法、氨水滴定法制备纳米α-FeOOH粒子,以该粒子为活性组分制备催化剂,利用微反-色谱联用活性评价技术,在常压、空速10 000 h-1、25 ℃~60 ℃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纳米α-FeOOH催化剂对COS催化水解的活性。采用热重法对纳米α-FeOOH催化剂脱除H2S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α-FeOOH催化剂对COS水解在低温度、大空速下具有高的活性,系列Ⅰ和系列Ⅱ催化剂分别在60 ℃和40 ℃~45 ℃时COS转化率达到100%。在60 ℃时各种催化剂吸附H2S的能力最强,最高饱和硫容可达到21.72w%。催化剂表面能量分布不均匀,COS催化水解在低温时存在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989.
尼龙6,6(PA_(6,6)及其共混物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尼龙6,6(PA_(6,6))是一种典型的结晶性工程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但其加工温度范围较窄,耐热性差。聚醚砜(PES)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非晶聚合物,可以诱发某些结晶聚合物结晶。PES与PA_(6,6)共混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用熔融法将PES与PA_(6,6)制成共混物,企图改善PA_(6,6)的结晶性,以提高其耐热性,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0.
本文讨论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在乙醇中进行溶液聚合时,借助酯交换反应,在该亲水体系中引入第三疏水组分,从而制备三元共聚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