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CZ)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基本结构单元的D-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表征.合成的材料以咔唑作为给电子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作为吸电子单元,采用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4-氟苯基、4-氰基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材料进行修饰.其中材料CZBTDPPF和CZBTDPPO因分别具有1.85和1.79 eV的较窄带隙而分别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的光电转化效率(1.97%和1.91%).由此可见,引入4-氟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于延长材料共轭结构、拓宽材料吸收从而实现材料光伏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三苯胺(TPA)-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骨架,分别以咔唑(CZ)和芴(FLU)为端基合成了2种新型D-A-D′型小分子给体材料TPADPPCZ和TPADPPFLU,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光学和电化学性质.TPADPPCZ和TPADPPFLU均获得了较窄的带隙(1.66和1.81eV),与TPADPPCZ相比,TPADPPFLU的HOMO能级更低(分别为-5.13和-5.26eV).此外,以富勒烯PC71BM为受体,TPADPPCZ和TPADPPFLU为给体制备了本体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基于TPADPPFLU材料制备的器件获得了更高的开路电压0.88 V,同时得到了3.54%的光电转换效率.结果表明在D-A-D′不对称结构中引入弱给电子端基(D′)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提升开路电压,最终实现调控光伏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水杨醛双酰腙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以其良好的抑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而倍受人们的重视[1]。近年来,多原子桥联的Schiff碱双铜配合物在磁性、催化及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2-4],而双酰腙双核铜配合物尚未见报道。为寻找高活性的杀菌剂,本文以水杨醛和碳酰肼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等三种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配合物的仿酶催化活性正在研究中。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PE983型红外光谱仪(KBr压片),意大利1…  相似文献   
4.
以6,6-二烷基富烯与甲基锂、苯基锂或对甲苯基锂所犁 取代环戊二烯基锂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合成了11个新的三甲基硅基环戊二烯化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基于9-芴酮(FN)的D-A-A′构型的有机小分子光伏给体材料TPAFNPI和TPAFNDI.2种结构均采用三苯胺(TPA)作为给电子单元,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不同的末端吸电子单元邻苯二甲酰亚胺(PI)和靛红(DI)进行端基修饰.这种D-A-A′结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分子内电荷转移效应,同时也弥补了在9-芴酮上引入氰基的缺点,三苯胺(D)的扭转结构还可以避免由于过度聚集而形成较大的相分离分寸.通过调控末端吸电子单元有利于改善电子云分布,从而促进分子内的电荷传输,还有利于获得更低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级.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材料的光电性质进行探究,并将其作为给体材料与富勒烯受体(PC61BM/PC71BM)共混制备成本体异质结器件.结果显示,TPAFNPI和TPAFNDI均具有较窄的带隙,分别为1.75和1.72 eV. 2种材料与PC71BM混合后分别获得了1.05和1.01 V的开路电压,而靛红由于具有更强的吸电子性,从而使TPAFNDI具有更窄的带隙和更强的光吸收特性,其短...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将正辛基和正辛氧基苯基作为Flu(nDPP)2和Flu(phDPP)2的侧链,设计合成了2种基于芴-吡咯并吡咯二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Flu(nDPP)2和Flu(phDPP)2.以此来探讨侧链修饰对分子光伏性能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谱图、循环伏安曲线和光伏器件的J-V曲线和外量子效率谱图等测试方法对两者的光学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光伏性能等方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lu(nDPP)2和Flu(phDPP)2在氯仿溶液状态下呈现了相似的光吸收谱图,但是在薄膜状态下,Flu(nDPP)2的边缘吸收波长比Flu(phDPP)2的红移程度更大,表明Flu(nDPP)2在薄膜状态下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堆积方式.此外,Flu(nDPP)2和Flu(phDPP)2分别获得了1.86和1.88eV较为理想的电化学带隙.将2种给体材料分别与PC7...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