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13篇
  免费   9104篇
  国内免费   18094篇
化学   35377篇
晶体学   2083篇
力学   3458篇
综合类   1818篇
数学   7696篇
物理学   23379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1698篇
  2021年   1687篇
  2020年   1606篇
  2019年   1595篇
  2018年   1512篇
  2017年   2358篇
  2016年   1640篇
  2015年   2416篇
  2014年   2994篇
  2013年   3839篇
  2012年   3732篇
  2011年   4097篇
  2010年   4262篇
  2009年   4427篇
  2008年   4948篇
  2007年   4533篇
  2006年   4339篇
  2005年   3735篇
  2004年   2889篇
  2003年   1986篇
  2002年   2031篇
  2001年   2095篇
  2000年   2244篇
  1999年   1220篇
  1998年   665篇
  1997年   473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423篇
  1993年   430篇
  1992年   384篇
  1991年   265篇
  1990年   282篇
  1989年   291篇
  1988年   189篇
  1987年   188篇
  1986年   140篇
  1985年   117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90篇
  1982年   79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78篇
  1978年   26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19篇
  1959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91.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焙烧气氛对氧化锆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俊  冯兆池  张静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2003,24(11):861-866
 以紫外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气氛中氧化锆样品的表面晶相结构及其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有氧气氛中焙烧的氧化锆样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在惰性气氛中焙烧可以有效地稳定样品体相和表面的四方相结构.在缺氧气氛中焙烧的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后,表面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其体相仍为四方相结构,这表明四方相氧化锆在样品表面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992.
Schiff碱双核Mn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ive manganese complexes of Schiff base were synthesized: [MnⅣ,Ⅳ(μ-O)(Salen)]2·DMF·H2O (1), [MnⅣ,Ⅳ(μ-O)(5-BrSalen)]2·DMF·0.5H2O (2), {MnⅣ,Ⅳ(μ-O)[Sal(1,2-pn)]}2·H2O (3), {MnⅣ,Ⅳ(μ-O)[5-Br-Sal(1,2-pn)]}2·H2O (4), {MnⅣ,Ⅳ(μ-O)[5-CH3-Sal(1,2-pn)]}2·2H2O (5), and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IR and UV-Vis spectra. The results of cyclic voltammogram show that Schiff base ligands can drop the potential of manganese and steady high oxide state of manganese.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1 and 3 have also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weak ferromagnetically coupling of Mn2 pair at room and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complex 3 are weaker than complex 1.  相似文献   
993.
A nickel(Ⅱ) complex [Ni(La)2](NO3)2 (1) with bidentate racemic 1,2,2-trimethylcyclopentane-1,3-diamine ligan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EA, ES-MS, and its X-ray diffraction study reveals that the nickel(Ⅱ) center is tetra-coordinated by one D- and one L- diamine ligands, and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gen-bond-sustained network is formed in the solid state by means of the eight-membered N-H…O hydrogen bond cycle. This compound also supplies a good comparison to the chiral complex [Ni(Lb)2]Cl2·2H2O (2) (Lb=D-(+)-1,2,2-trimethylcyclopentane-1,3-diamine). CCDC: 218122.  相似文献   
994.
一种新的磷酸根离子敏感电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种新的磷酸根离子敏感电极研究肖丹,俞汝勤,李军,袁孔铨(湖南大学化学化工系,长沙,410082)关键词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磷酸二氢根磷酸根离子浓度的测定在化学化工、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磷酸根离子敏感电极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95.
 用双悬臂梁(DCB)试件研究了连续碳纤维增强的聚芳醚酮复合材料(CF/PEK-C),在Ⅰ型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层间裂纹扩展行为.循环载荷采用载荷控制模式,最小载荷与最大载荷之比为0.5.在疲劳试验中,仍然发现有“阻力曲线”现象存在.层间裂纹扩展速率用指数定律与相应的应变能释放速率联系起来,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用紧束缚EHT晶体轨道方法对一维〔M(tmp)〕_2ReO_4(M=Ni、Cu、Pd)聚合物进行了能带计算,利用键向量近似方法对能带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类型聚合物具有不同的导电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了环平面间的成键性质及转角改变对聚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刘平  蒋益明  郭峰  谢亨博  李劲 《物理化学学报》2005,21(10):1073-1075
采用真空蒸发的方法在玻璃基板上交替蒸发Ag和TCNQ(四氰基对醌二甲烷), 形成不同厚度的双层膜, 经Ag的固体化学扩散与TCNQ反应, 形成金属有机络合物. 利用透射光谱作为表征, 研究了Ag的传质规律, 给出了60~110 ℃温度下的恒温传质系数k和对应的激活能, 并对传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8.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激发态Ti(3d14s2)与丙炔醇(PPA)气相反应的机理. 在B3LYP/DZVP水平上, 优化了反应的两个通道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 并在MP4/[6-311+G**(C,H,O)+Lanl2dz (Ti)]水平上计算了各驻点的单点能量. 为了确证过渡态的真实性, 在B3LYP/DZVP水平上进行了内禀坐标(IRC)计算和频率分析, 获得了二重态反应势能面, 确定了反应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生成产物为[C3H3O]和Ti—H的通道是主要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流变学法系统地考察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Cr(III)交联体系的 反应动力学。HPAM溶液的粘性模量G”大于弹性模量G’,且其数值随时间不发生变 化,体系为粘性溶液。而HPAM/Cr(III)体系的G’和G”的数值都随时间变化,G” 在反应开始阶段大于G’,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G’超过G”占据主要地位,体 系成为弹性体系。交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上升阶段,平缓上升阶段和第二 上升阶段。利用G’~ t曲线可以推测反应机理。实验发现成胶速率随反应物HPAM 和Cr(III)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成胶时间缩短。在羧基浓度过量的情况下,交 联反应对Cr(III)浓度的反应级数是1。凝胶的有效弹性交联密度随聚合物浓度的增 加而增,且随凝胶反应的进行而增加。凝胶的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随Cr(III)浓 度的增加和交联反应的进行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以咔唑(CZ)和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基本结构单元的D-A结构的新型小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性能表征.合成的材料以咔唑作为给电子单元,吡咯并吡咯二酮作为吸电子单元,采用三键作为π桥,并引入4-氟苯基、4-氰基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材料进行修饰.其中材料CZBTDPPF和CZBTDPPO因分别具有1.85和1.79 eV的较窄带隙而分别获得了相对较高的的光电转化效率(1.97%和1.91%).由此可见,引入4-氟苯基和4-甲氧基苯基作为末端取代基团对于延长材料共轭结构、拓宽材料吸收从而实现材料光伏性能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