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73篇
力学   1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片状颗粒以及板状双层及多层结构晶体的出现,促使高感光度彩色胶卷的面世。T-颗粒是当今卤化银乳剂复合结构的一种很重要的类型。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优点:表面/体积比值高,受光面积大,侧向散射少,染料吸附量多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2.
The photocycloaddition of 6-azauracil (AU) with olefi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ur new compounds,1,2,4-triazabicyclo [4,2,0] octane and 1,2,4-triazatricyclo [4,2,01.6,07.12]dodecane derivatives,were obtained. Based on structure identificationof productsand photosensitization behavior of this syste,the regioselection and the multiplicity of thisreac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3.
邵俊  温元凯  李振民 《化学学报》1986,44(2):125-132
计算了三方二锌胰岛素晶胞不对称单位中两个胰岛素分子单体及其双体的分子静电势。结果表明:胰岛素两个单体分子的构象不同,其分子表面静电势也不相同,由于它们的构象是类似的,所以其电势分布也是接近的,单体胰岛素分子的表面静电势呈偶极型分布,双体的表面静电势基本保持单体的特征。文中还比较了两个单体分子及其集聚后的静电势变化。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Co(1.5nm)/V(dV)]20(0.5nm≤dV≤4nm)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结构的分析,表明它们层状周期结构良好,沿膜的生长方向具有fcc Co(111)和bcc V(110)织构,且是由小的柱状晶粒构成的多晶薄膜.界面一定程度的合金化,使其成为成分调制周期结构,也是它们的一个结构特征.由其铁磁共振谱计算得到较小的g因子和4πMe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5.
唐永林  李大义  陈建国  康俊 《物理学报》1999,48(7):1248-1253
根据对数型折射率饱和非线性介质中光束尺寸和波阵面曲率变化所遵循的方程,详细描述了空间光孤子高斯型呼吸模式.采用势函数分析方法,对光束尺寸一阶导数的正、负号进行了正确的选择,并计算了呼吸模式的光束尺寸、波阵面曲率半径、呼吸周期等重要参量.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6.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失效过程的多重分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平  周翔  何钧  廖良生  吴自勤 《物理学报》1999,48(10):1911-1916
用多重分形谱描述了荧光显微镜原位观察到的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的失效过程.实验观察表明:有机层/金属电极界面上气泡的产生是电致发光的失效的原因.多重分形谱的分析显示:随薄膜工作时间愈长或工作电压愈高,分形谱的宽度愈窄,表明气泡的数量逐渐增加并愈加均匀地分布在界面上,这一结果和实验观察完全一致,因此多重分形谱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种失效过程.  相似文献   
47.
本文应用氚醇淬灭法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丁二烯在钕化合物-烷基铝催化体系中的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聚合速度与单体浓度和活性中心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对烷基铝的链转移反应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用几种不同的钕化合物和烷基铝所组成的催化剂时的链转移速度.链终止反应速度与活性中心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计算了在不同聚合条件和各种催化剂组成时的链增长、对烷基铝链转移及链终止反应的速度常数.  相似文献   
48.
本文应用氘醇淬灭法测定了钕化合物-烷基铝-丁二烯聚合体系的活性中心浓度.对五种钕化合物和三种烷基铝所组成的不同催化剂体系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活性中心浓度在0.004~0.08mol/molNd内变化.本文还研究了聚合条件及催化剂组成对活性中心浓度及增长速度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长速度常数不随烷基铝及钕化合物的种类而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组成的催化剂,其聚合活性的差别主要在于活性中心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9.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50.
断节参甙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壮鑫  周俊 《化学学报》1983,41(11):1058-1064
从断节参根的粗甙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甙——断节参甙(wallicoside,6).经光谱数据及降解反应证明其结构为告达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