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化学   215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43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88篇
物理学   2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通过求解椭圆积分,计算了EAST极向场系统的磁场分布,从而计算出极向场线圈在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的热负荷。并根据磁体运行的热工水力条件估算出极向场线圈在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的最高温升。  相似文献   
622.
微囊藻毒素是常见的蓝藻毒素,具有很强的肝脏神经系统和肾脏毒性. 由于水的富营养化,蓝藻会爆发产生大量的微囊藻毒素,进而对水生生物和食用它们的人类构成巨大威胁. 随着浓缩、富集、分离方法和仪器技术的进步,定量分析微囊藻毒素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且应用越来越广泛. 综述了水、沉积物和生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富集和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目前常见的采样方法是主动采样法,开发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被动采样方法是急需的研究方向之一. 衍生化方法可以降低基质效应,有利于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和试验观察,因此开发一种高效、灵敏的衍生化方法检测微囊藻毒素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23.
建立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的吴茱萸碱的含量,从而计算吴茱萸碱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在225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1.05—4.20μ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1776C+0.006,r=0.9997;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71%,RSD为1.26%(n=9)。该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24.
625.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4个新型的稀土-Anderson型多金属氧酸盐拓展结构化合物(C5H9NO2)2[Ln(H2O)7AlMo6H6O24].11H2O(Ln=La(1),Ce(2),Pr(3),Gd(4);C5H9NO2=脯氨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化合物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以上4个化合物是同构的,均结晶在单斜C2/c空间群。在这些结构中,[Al(OH)6Mo6O18]3-首先通过稀土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相邻的链再进一步通过脯氨酸和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我们以化合物1为代表研究了这类化合物的光催化性能,在紫外光照射下表现出很好的降解RhB(罗丹明B)的光催化性质。  相似文献   
626.
研究了南四湖各生态功能湖区(养殖区、禁渔区、航道及湖滨带)垂向不同深度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曲线,并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磷与磷吸附特征参数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层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在10h内基本达到平衡,最大吸附量Qmax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②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吸附-解吸平衡浓度Cepc和本底吸附态磷ωNAP含量均逐渐减小,吸附效率m逐渐增大;③吸附-解吸平衡浓度Cepc与Ex-P、Fe-P含量显著正相关,最大吸附量Qmax与Ex-P、org-P和TP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本底吸附态磷ωNAP与Ex-P、De-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吸附效率m仅与org-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27.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8种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C、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以青霉素G-D7为内标,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滤管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HyPURITY C18色谱柱,以乙腈(含0.1%甲酸)-0.1...  相似文献   
628.
A γ/hadron separation analysis is described for the observed air shower events with primary energy above 100 TeV based on the Tibet ASγ detector configuration. The shower age and size parameters are fitted from the measured lateral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used as discrimination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MC simulation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ystematic uncertainty estimated from data and MC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70% of the cosmic ray (CR) background can be rejected while more than 78% of the γ-rays can be retained. Sensitivity for 100 TeV γ-rays observation can thus be improved by at least 40%.  相似文献   
629.
文扼要地介绍和评论了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研究的现状、成就和问题,并就如何区分开超高能核作用特征和宇宙线原初成分的纠缠以克服目前物理结论上的二义性问题作了讨论,也就在我国开展宇宙线超高能研究的途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30.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