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壳层模型分子动力学方法,考虑萤石结构分子中的预熔化现象,对SrF2和BaF2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温度进行修正,获得了高压下SrF2和BaF2的熔化温度.同时给出了300K、0.1MPa-7GPa和10.1MPa-3GPa时SrF2和BaF2的状态方程,与已有研究结果的最大误差分别为0.3%和2.2%.计算所得SrF2和BaF2常压下的熔点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对于SrF2和BaF2分子体积变化和已有的熔化模拟的差别也做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Haotian Jiang 《中国物理 B》2022,31(4):48102-048102
Bi$_{2}$O$_{2}$Se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ue to their unique physical properties. However, it is still a great challenge to construct the heterostructures with direct epitaxy of hetero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on Bi$_{2}$O$_{2}$Se nanosheets. Here, a two-step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route was used to directly grow the CsPbBr$_{3}$ nanoplate-Bi$_{2}$O$_{2}$Se nanosheet heterostructures. The CsPbBr$_{3}$ nanoplates were selectively grown on the Bi$_{2}$O$_{2}$Se nanosheet along the edges, where the dangling bonds provide the nucleation sites. The epitax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sPbBr$_{3}$ and Bi$_{2}$O$_{2}$Se were determined as ${[200]}_{\rm Bi_{2}O_{2}Se}||{[110]}_{\rm CsPbBr_{3}}$ and ${[110]}_{\rm Bi_{2}O_{2}Se}||{[200]}_{\rm CsPbBr_{3}}$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The photoluminescence (P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formation of heterostructures results in the remarkable PL quenching due to the type-I band arrangement at CsPbBr$_{3}$/Bi$_{2}$O$_{2}$Se interface, which was confirmed by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UPS) and Kelvin probe measurements, and makes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transfer from CsPbBr$_{3}$ to Bi$_{2}$O$_{2}$Se. Importantly, the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he heterostructures exhibit a 4-time increase in the responsivity compared to those based on the pristine Bi$_{2}$O$_{2}$Se sheets, and the fast rise and decay time in microsecon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rect epitaxy of the CsPbBr$_{3}$ plates on the Bi$_{2}$O$_{2}$Se sheet may improve the optoelectronic performance of Bi$_{2}$O$_{2}$Se based devices.  相似文献   
3.
颤振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子学报》2007,36(9):1714-1717
为了分析卫星颤振对TDICCD相机像质的影响,给出了低频正弦颤振引起的相机像移,重点分析了滚动、俯仰、偏航三个方向的颤振对相机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两种卫星颤振动力学仿真数据的计算,具体研究了颤振对相机像质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TDICCD相机对卫星颤振幅值要求较高,且随TDI积分级数的增加,颤振的影响尤为突出,必须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宽视场长焦距离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离轴三反射镜系统成像特性.根据共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像差理论,确定结构参数的基本计算公式.设计了长焦宽视场的离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分析了系统结构参量对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视角较大,地面复益范围较宽,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5.
姚思  胡越  王凯  樊超  万春杰 《合成化学》2016,24(12):1098-1101
以对甲氧基苯甲醛和氯乙酸甲酯为原料,经Darzens缩合、环氧开环、酒石酸拆分、环合、N-烃基化、O-乙酰化、成盐等7步反应制得地尔硫卓盐酸盐,其结构经 1H NMR,IR, MS(ESI)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测量由卫星姿态不稳定或振动等原因引起的空间相机的亚像元像移,使用了光学联合变换相关器(JTC)对安装在相机焦面上的辅助面阵CCD采集到的相邻两帧图像进行相关运算.给出了使用该方法测量像移的原理,搭建了实现JTC的光学实验平台,对JTC测量相机像移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JTC完全可以测量空间相机的亚像元...  相似文献   
7.
基于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位相差异波前传感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红伟  李英才  樊超  王矫 《光子学报》2008,37(7):1373-1377
针对位相差异(Phase Diversity,PD)技术存在计算量大和神经网络训练样本集规模过大等缺点,提出一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的PD波前传感新方法-基于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Featwe Map,SOFM)网络的PD波前传感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对新方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传感准确度的前提下可以有效提高PD波前传感的速度和缩减网络训练样本集的规模.  相似文献   
8.
离焦对光学相关法测量空间相机像移精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研究使用联合变换相关器(JTC)测量空间相机的亚像元像移时CCD离焦对像移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菲涅耳衍射理论,推导了离焦引起的二次相位因子。分别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研究了对JTC使用功率谱相减并以0值为门限二值化的处理方法时,离焦对像移测量精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离焦量小于透镜焦距的5%时,由此引起的像移测量误差不大于10%,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继续增加离焦量,则像移测量误差会呈非线性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解决空间相机像移的在轨准确测量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易红伟  李英才  樊超 《光子学报》2007,36(11):2062-2065
对光学稀疏孔径子孔径空间分布结构与系统成像特性的基本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子孔径分布结构——等边六孔径结构并给出了该结构的具体分布形式和光瞳函数.对等边六孔径结构的成像特性进行分析,把它与MMT型和Golay6型六孔径结构的调制传递函数进行了仿真实验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光学相关的空间相机像移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超  李英才  易红伟 《光子学报》2008,37(6):1213-1216
为了测量由卫星姿态不稳定或振动等原因引起的空间相机的亚像元像移,使用了光学联合变换相关的方法对安装在相机焦面上的辅助面阵CCD采集到的相邻两帧图像进行相关运算.给出了使用该方法测量像移的原理,提出对联合变换相关器的输入面采用拉普拉斯卷积核进行边缘锐化,对功率谱相减并以0值进行二值化的处理方法提高像移测量准确度,并使用该方法对不同信噪比下的不同景物进行了像移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信噪比SNR=1的输入图像,当像移范围在 0~55个像元内时,该方法的像移测量误差小于0.2个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