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化学   214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42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90篇
物理学   2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 novel amphiphilic copolymer,dipropenoxystyrene anthracene and acrylic acid copolymer(BASA-AA)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ased on divinyl anthracene. The polymer self-assembled rapidly in water to create polymer nanoparticles(BASA-AA NPs)with a uniform size of 45 nm,no dye leakage,and great brightness(Φ= 36%). Because of the enormous number of carboxyl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it can disperse extremely well in water,and can be used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copper ion and cysteine(Cys)in pure water, with the limit of detection of 45 nmol/L.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copper ion,realizing the detection of copper ion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A composite probe made of BASA-AA NPs and copper ion can detect Cys in the range of 0.1-10 µμmol/L,with the detection limit of 84 nmol/L,due to the high binding capacity of the sulfhydryl group and copper 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apid in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and shows high selectivity and sensitivity in pure water. © 2023, Youke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92.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肝功能检测数据特征提取,然后用支持向量机(SVM)对乙肝、丙肝、肝硬化、正常人样本建立分类模型。采用高斯径向基函数(RBF)为核函数,调节核函数参数C及σ以建立最佳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对训练集的识别率为99.3%,对预测集的预测率为96.4%。结果表明:PCA-SVM法建立的肝病分类模型能较好的区分乙肝、丙肝、肝硬化及正常人,且分类效果优于传统支持向量机及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93.
采用差分脉冲伏安(DPV)法,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计算,研究了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1)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工作电极的材料和大小,及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浓度等实验条件。最佳实验条件为直径6mm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KOH-乙醇溶液(KOH浓度0.15mol/L)为电解质溶液。在优化条件下,基于变压器油T501使用浓度范围内(质量分数0.05%~0.50%),T501的浓度(c)与峰电流(Ip,μA)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变压器油中T501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变压器油中T501含量测定的效率。检出限为0.032%,加标回收率为99.61%~101.43%。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内容包括案例选材、设计、实施和案例模型评估。案例教学法模式在促进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改进学生对于分析化学课程的认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案例教学法在分析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可以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最终改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95.
在聚龙一号脉冲功率装置上首次完成了对带正弦扰动铝套筒Z箍缩的X射线背光照相实验。实验采用千焦耳激光器(1053 nm, 1 kJ, 1 ns)驱动固体靶材产生X射线, 然后利用基于球面晶体的单色背光照相技术以及直接点投影背光照相技术, 成功观测到约7.5 MA电流驱动条件下, Z箍缩铝套筒的外边界不稳定性发展情况。该实验验证了在聚龙一号装置上联合千焦耳激光器开展X射线背光照相实验的能力, 为后续精密Z箍缩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提出一种基于自然选择的粒子群算法(SelPSO)的扩展光源匀透镜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DDE技术,将TracePro的光线追迹功能与Matlab的信息处理功能有机结合,建立以点光源透镜轮廓为对象的优化模型,进而利用加入平滑度约束的SelPSO算法对模型进行全局优化。以h/d=2.5∶1的紧凑型匀光透镜为例,结果表明:SelPSO算法与PSO算法在相同参数下进行优化,SelPSO算法具有更强且更快的全局收敛能力,优化后透镜表面光滑易加工,且均匀度、光效分别达到87.566%、89.536%;对透镜安装公差进行分析后,将横向、纵向位移误差分别控制在[0 mm,2 mm]内,对照明效果产生的影响较小;此方法还具有较强普适性,可针对不同照明范围的照明系统进行优化,且整体照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
李根乾  谭玉山 《光子学报》2000,29(Z1):381-385
物体三维轮廓、形变、振动、位移等参量的光电测量方法,以其非接触、高精度、高灵敏度以及易于实现自动测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快速半导体线光源,提出了一种快速变光源阴影莫尔物体轮廓测量法,大大提高了阴影莫尔测量的速度和精度,实现了非接触、无机械运动、无运行噪声、全光电测量的IC形变测量与分析系统。该系统的3σ重复精度为10μm。  相似文献   
98.
高能火花光源激发钢铁和铜合金中铝的看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能火花光泊激钢铁和铜合金试样,借以进行铝的看谱分析,研究了在高能火花光源激发下光谱出现和其强度变化的规律以及以569.65nm光谱区域的干扰情况。从而制 钢铁和铜合金中铝的看谱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及快速实用的分析测定方法 。  相似文献   
99.
壳聚糖(CTS)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毒金属离子[1],但其分子中的氨基可接受质子成盐,造成在酸性介质中溶解流失,使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壳聚糖的改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制备了许多理化特性和用途不同的壳聚糖衍生物[2~8],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0.
硅胶-TBP 反相萃取层析分离法测定金(Ⅲ)与铊(Ⅲ) 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王水(体积分数为20%)作移动相,以硅胶球负载的TBP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使微量Au(Ⅲ)、Tl(Ⅲ)与Fe3+、Cu2+、Ag+、Zn2+、Mn2+、Hg2+、Cd2+、Pb2+、Sb5+、As5+、Ga3+、In3+、Pt2+、Pd2+等多种离子分离,留于柱上的铊、金分别用NaAc溶液(量浓度为1mol/L)及Na2SO3溶液(质量浓度为10g/L)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结晶紫光度法测定铊,孔雀绿光度法测定金),回收率可达96%以上,方法已应用于地质样品中金、铊的连续分离与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