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2篇
化学   201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1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81.
本文合成了2个新的席夫碱,N,N′-二(5-氯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CAP)和N,N′-二(5-溴水杨基)-1,3-二氨基戊烷(H2BAP),以及它们的铜(Ⅱ)配合物,[Cu(CAP)](1),[Cu(BAP)](2)和[Cu(CAP)0.5(BAP)0.5](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电子光谱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对于配合物,还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测试。在每个配合物中,铜原子都采取四面体畸变的平面四边形配位构型。通过将配合物1和2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聚集体3。在该聚集体中存在有趣的氯和溴取代基交替排列现象。  相似文献   
182.
利用聚偏氟乙烯(PVDF)微小结晶的物理交联点作用,制备了形状记忆性能优异的聚偏氟乙烯/丙烯酸酯聚合物(PVDF/ACM)共混材料,为提高其导电及导热性能,于其中引入了碳纳米管(CNT),系统研究了PVDF/ACM/CNT三元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热及导电性能。 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在PVDF/ACM体系中分散均匀;在基本保持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前提下,碳纳米管的加入使材料导热性能及导电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质量分数为4%的CNT使材料25 ℃的电阻值降低至5000 Ω/square,导热系数提高至0.157 W/(m·K)。  相似文献   
18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3个新型配位聚合物:[Cu(Hdppa)(H2O)]n1)、{[Cu2(dppa)(μ2-OH)(H2O)]·H2O}n2)和{[Mn3(dppa)2(H2O)4]·2H2O}n3),(H3dppa=3-(2,5-二羧基苯基)-吡啶羧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1.371(2)nm,b=0.805(11)nm,c=1.266(19)nm,β=112.74(3)°,Z=4;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39(4)nm,b=1.039(5)nm,c=1.110(5)nm,α=98.31°,β=110.630(3)°,γ=111.90(3)°,Z=2;化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81(6)nm,b=0.939(6)nm,c=1.038(7)nm,α=100.29°,β=97.990(10)°,γ=111.13(7)°,Z=1。化合物1以配体Hdppa2-桥联Cu(Ⅱ)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化合物23以配体dppa3-分别桥联Cu(Ⅱ)和Mn(Ⅱ)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中存在较强的铁磁耦合作用,其磁交换常数分别为4.44和8.94 cm-1;而化合物3中Mn(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4.
制备了一个芳酰腙化合物4-氟-N''-(3-乙氧基-2-羟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利用H2L和VO(acac)2分别与甲基麦芽酚(mat)和乙基麦芽酚(Emat)在甲醇中反应,得到了2个配合物[VO(L)(mat)](1)和[VO(L)(Emat)](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一步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芳酰腙配体以二价阴离子的方式通过酚羟基氧、亚胺基氮和烯醇氧原子与钒原子进行配位。在每个配合物中,钒都采取八面体配位构型。将配合物通过灌胃对正常的大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给药2周时间,结果表明这两个配合物在剂量为10.0和20.0 mgV·kg-1时可以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而对于正常大鼠的血糖值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5.
制备了2个钒配合物[VOLL1](1)和[VOLL2](2),其中L为3,5-二溴-2-羟基苯甲基-3-甲基苯甲酰肼,L1为甲基麦芽酚,L2为乙基麦芽酚。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每个配合物中,钒原子都是由来自配体L中的3个配位原子,来自L1或L2中的2个配位原子,以及1个氧基配体进行配位的,形成八面体配位构型。将配合物通过灌胃对正常的大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给药2周时间,结果表明这2个配合物在剂量为10.0和20.0 mgV·kg-1时可以显著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而正常大鼠的血糖值却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86.
为探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中干甲烷浓度对反应的影响,采用色谱在线测量阳极尾气,总结阳极尾气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干甲烷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Ni-YSZ阳极上的反应,寻找干甲烷浓度与电流对电池阳极反应影响的数学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低浓度甲烷按顺序发生CH4+O2- → CO+2H2+2e-、CH4+2O2- → CO+H2O+H2 +4e-、CH4+3O2- → CO+2H2O + 6e-、CH4+4O2- → CO2+2H2O+8e-反应,高浓度甲烷只发生甲烷的第一个氧化反应,中浓度甲烷发生前两个或前三个反应。依据法拉第第一定律及反应物之间的关系,确定甲烷的低、中、高浓度的判定依据分别为:qv(CH4)≤I/(4F)、I/(4F)≤qv(CH4)≤I/(2F)、qv(CH4)≥I/(2F)。  相似文献   
187.
188.
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了非选择激发下YVO4:Eu3+纳米微粒中Eu3+5D07F2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低温下的光谱是很多谱线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宽带;而室温下主要是与体材料相似的两条分离谱线.根据选择激发下YVO4:Eu3+的发射光谱研究得到的结论,把发射光谱分解为两部分之和,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纳米微粒中心的格位的Eu3+离子发射谱线具有与体材料相近峰值;另一部分来自占据靠近表面位置的Eu离子,发射分布在更大的光谱范围内.这两部分发光的相对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分析表明,YVO4:Eu3+纳米微粒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是由于靠近表面的Eu通过表面猝灭中心猝灭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9.
非线性Sobolev方程的特征-差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Sobolev方程的特征-差分方法由同顺(南开大学)THECHARACTERISTICDIFFERENCEMETHODFORANONLINEARSOBOLEVEQUATION¥YouTong-shun(NankaiUniversity)Abst...  相似文献   
190.
针对水中装药爆炸直达冲击波在自由面反射形成表面空穴的问题,应用水中爆炸冲击波声学近似理论,认为冲击波不能穿过空穴传播,得出一维水中爆炸表面空穴范围、水质点运动速度、水层抛射速度、空穴闭合时间以及空穴闭合产生的压力峰值与持续时间等,并将结论扩展到二维空间.通过具体算例,对比本方法与F.A.Costanzo等采用Ar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