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物理学   26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再沉淀法分别制备出了小尺寸(~10nm)纯相和杂相的Eu3+配合物荧光纳米颗粒。所制备的纯相的荧光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容易聚集,并且荧光猝灭严重。相比较而言,掺有适量疏水性硅烷的杂相纳米颗粒则具有较强的荧光、均匀的尺寸和良好的分散性。硅烷在碱性环境下(pH=9)迅速地水解,而后在纳米微粒的表面形成二氧化硅薄层。亲水的二氧化硅薄层消除了Eu3+配合物纳米颗粒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进而防止了纳米颗粒的聚集,从而导致了杂相荧光纳米颗粒发光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庄庆一  由芳田  彭洪尚 《发光学报》2018,39(10):1339-1346
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探针,量子点(QD)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制备工艺也显得格外重要。水相中合成的量子点效率低,油相中的量子点经过转相以后效率也大大衰减。本论文利用再沉淀包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的掺杂绿光CdSe@ZnS的纳米颗粒G-NPs(534 nm)和掺杂红光CdSe@ZnS的纳米颗粒R-NPs(610 nm),具有窄的半峰宽(G-NPs~29 nm,R-NPs~31 nm),较小的粒径(45 nm),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射光谱与荧光衰减研究了量子点之间的能量传递现象。该方法保留了量子点原来的性质,基于其优良的光学性质,对人类肝细胞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了荧光标记,从共聚焦成像实验结果看出,纳米颗粒得到了良好的吞噬效果。  相似文献   
3.
张玉巾  彭洪尚  黄世华  由芳田 《发光学报》2013,34(12):1555-1560
采用一种再沉淀-封装法制备了掺杂香豆素6(C6)的杂化荧光纳米颗粒,并通过SEM和DL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粒径大小表征。在450 nm光激发下,制备的C6掺杂纳米颗粒表现出绿色荧光。通过比较光致发光光谱随掺杂浓度的变化,得出C6掺杂纳米颗粒的浓度猝灭是因为分子间能量转移而非C6分子聚集所致。另外,由于所选聚合物基质材料PS和PMMA分子结构的区别,导致PS-基质和PMMA-基质的纳米颗粒的光谱形状不同。C 6分子在PS-基质的纳米颗粒中处于两种不同的微环境,所以发射峰较宽;PMMA是线性分子,PMMA-基质的纳米颗粒中只存在一种局域环境,所以发射峰较窄。高的掺杂浓度会超过纳米颗粒对C6分子的负载能力,从而导致C6分子在水溶液中聚集。  相似文献   
4.
宿健  张谷令  彭洪尚 《发光学报》2018,39(9):1323-1329
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双模式光学纳米探针。首先,通过再沉淀-包覆法合成二氧化硅包覆香豆素6的纳米颗粒,再在二氧化硅表面静电吸附多聚赖氨酸分子形成包覆层,随后通过原位还原的方法在多聚赖氨酸壳层复合银纳米颗粒,最后在银纳米颗粒表面吸附拉曼分子即形成双模式纳米探针。该探针通过二氧化硅包覆的荧光分子产生荧光信号,以多聚赖氨酸表面的银纳米颗粒作为SERS增强基底,利用拉曼分子获得SERS信号,实现了荧光及SERS双模式成像。荧光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相结合的双模式分析技术可同时发挥二者的优点,提高成像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别制备了单掺和双掺Pr3+和Tb3+的NaGdF4和GdB3O6等材料,研究了其真空紫外荧光性质。发现在VUV光的激发下,Gd3+离子在Pr3+和Tb3+的能量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d3+离子不存在时,Pr3+和Tb3+之间没有明显的能量传递过程。当体系中加入Gd3+离子后,Pr3+将大部分能量传递给中间体Gd3+,Gd3+再将能量传递给Tb3+,实现了将Pr3+的近紫外光转化为Tb3+的绿色光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6.
YBO3:Eu3+纳米晶发光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水热法制备了YB03:Eu3+纳米材料,通过改变其反应条件对纳米颗粒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控制,对其发射光谱进行分析并与体材料进行了比较.在纳米材料中,很大比例的稀土离子微观环境受到表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使稀土离子的Judd-Ofelt参数Ω2增大,从而使Eu3+的5Do→7F2的发射加强,红色发光材料的色纯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的燃烧法制备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燃烧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La2O3:Eu3 纳米微粒,研究了影响La2O3:Eu3 纳米微粒大小的实验条件,发现粒径大小随甘氨酸(Gly)与稀土离子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制备的纳米微粒由谢乐公式计算的粒径尺寸为12~28 nm.测量了样品的高分辨光谱.运用激光选择激发,研究了光谱在不同发光中心上的变化,表面态对于这些变化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面对纳米微粒中稀土离子光谱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稀土和过渡金属这样的离子中心,由于电子轨道的半径小,纳米尺度的限域对能级位置和跃迁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表面效应成为这类材料与相应体材料光谱性质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把使稀土离子光谱性质产生可测量变化的环境用一个以其为中心、半径为D的作用球表示,可以定义纳米材料厚度为D的表面层。用完整晶格的晶体场和一个补偿电荷的场近似描述表面层中稀土离子的晶体场。本文用这个模型分析了纳米微粒中稀土离子光谱的非均匀宽化,激光选择激发下发射光谱随激发波长的变化,非选择激发下发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以及跃迁分支比的变化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9.
表面缺陷会使纳米材料的发光中心产生严重的猝灭,而适当厚度的同质包覆层会减少其猝灭。本文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F3:Eu3+纳米颗粒和LaF3:Eu3+/LaF3核壳结构纳米颗粒,研究了颗粒的晶体结构、形貌以及不同壳层厚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LaF3:Eu3+核心和LaF3:Eu3+/LaF3核壳结构均为六方结构。包覆同质壳层可以提高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包覆厚度的不同导致LaF3:Eu3+/LaF3核壳结构的荧光强度与衰减时间均发生改变。其原因是未掺杂的LaF3壳层可以将发光中心Eu3+离子与LaF3:Eu3+核心的表面隔离,进而减少表面对发光中心的猝灭,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这种修饰作用与壳层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Eu (Ⅲ)配合物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以用于Cu(I)离子的检测。所采用的探测机制是源于Cu(I)离子催化的末端炔基和叠氮基团之间的1,3极性环加成。通过该反应,在Eu3+配合物纳米颗粒(给体)和一种荧光染料分子(受体)之间建立了共振能量传递关系。因为点击反应的速度正比于Cu(I)离子的浓度,因此通过监测染料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即可检测出Cu(I)离子的浓度。基于共振能量传递机制和点击反应的敏感性,浓度为微摩尔量级的Cu(I)离子可以被探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