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69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在近中性环境中,研究了钡与偶氮胂Ш、锌(钴)、邻菲啰啉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条件及其配合物组成.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由二元配合物的2.1×104L·mol-1·cm-1提高到7.4×104L·mol-1·cm-1.用此方法,经过简单的分离后,可作硅钡合金中钡的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22.
生物小分子次黄嘌呤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银电极上次黄嘌呤的电化学特性。在含次黄嘌呤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pH3.7),在0.35~0V电位区间内,银电极上出现一个还原峰,扫速50 mV/s时,其峰电位约在0.15V。该电极过程为单电子单质子过程。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这是由于次黄嘌呤与银形成难溶性化合物吸附于银电极表面而造成的。实验测得此难溶化合物的组成为1∶1,其溶度积为3.10×10-7。用DPSV作阴极溶出分析,峰电流与次黄嘌呤浓度在8.0×10-7~1.0×10-  相似文献   
23.
海洋生物污损给人类海洋生产和运输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涂覆防污涂料是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办法。近年来大量使用的有机锡和氧化亚铜涂料,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危害。因此,研究高效、低毒、绿色的海洋防污涂料成为目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当前绿色环保型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及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氟、含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天然产物防污涂料和新型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今后绿色海洋防污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25.
通过分析"酱油中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测定"的实验过程,阐述了开设仪器分析设计性实验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多渠道获取信息能力、加深学生对仪器分析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各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分析了设计性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开设验证性实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6.
通过一系列应答实验,证实了氧在MoO3-V2O5/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吸附态氧转变为晶格氧的过程是慢过程,是乙烷氧化脱氢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乙烯的深度氧化是乙烯与催化剂表面上吸附态氧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与催化剂上晶格氧作用的结果。结合第Ⅰ部分的实验结果,提出了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的机理,并用Treanor法和DFP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所得的结果进  相似文献   
27.
本文讨论一类非线性 Volterra 积分微分方程与相应的线性方程之间的渐近等价性,并给出了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28.
在近中性环境中,研究了钡与偶氮胂Ⅲ、锌(钴)、邻菲口罗啉形成多元配合物的条件及其配合物组成。显色体系的摩尔吸光系数由二元配合物的2.1×104L·mol-1·cm-1提高到7.4×104L·mol-1·cm-1。用此方法,经过简单的分离后,可作硅钡合金中钡的光度法测定。  相似文献   
29.
样品前处理技术在复杂样品(如生物、食品和环境等样品)的分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关键,其主要目的是使待测物与样品基质或样品中的干扰物质分离,并达到仪器可以分析检测的状态。对于样品前处理技术而言,有着优异吸附性能的吸附剂是核心和关键,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富集性的吸附材料是该技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各类性能优异的纳米材料被应用于样品前处理领域,发展了众多具有功能多样化、高选择性、高富集性的纳米萃取材料。中空纳米材料是一类在固体壳内具有很大空隙的纳米粒子,因有较大的有效表面积、丰富的内部空间、短的质量传输路径和较高的承载能力等优点,在样品前处理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其主要是通过π-π堆积、静电、氢键以及疏水作用等相互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高效分离和富集。同时由于中空纳米材料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也获得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但是,中空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仍存在步骤复杂、成本较高、条件相对严苛、涉及剧毒物质等问题。本文总结了中空纳米材料的主要类型、合成方法以及在样品前处理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空纳米材料在合成方法上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0.
整体柱(MC)是由反应单体、交联剂、致孔剂等在一定条件下于毛细管或色谱柱等管状材料中经原位聚合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棒状整体,因此又被称为棒状柱、连续床等。根据其制备原料类型的不同,整体柱被分为三大类,即有机整体柱、无机整体柱和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由于毛细管中合成的毛细管整体柱是固相微萃取(SPME)的一个分支,属于管内固相微萃取(In-tube SPME),具有固相微萃取的一切优点,它集采样、萃取、浓缩和进样等多个步骤于一体。与萃取纤维和涂层毛细管萃取柱相比,整体柱增加了萃取材料的总量,从而显著提高了萃取容量;相对于填充柱而言,整体柱不仅无需填装材料,而且其特殊的穿透孔为液体的流过提供了较大的孔道,以较快的对流传质代替了缓慢的扩散传质,有利于提高萃取效率。因而具有操作简便、耗时短、测定速度快、效率高、有机溶剂消耗少、灵敏度高等优势,适用于常量、痕量甚至于超痕量样品分析,符合当今样品预处理技术朝着环境友好、微型化以及自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在样品前处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整体柱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样品前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该领域内整体柱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