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9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400篇
化学   730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90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00篇
物理学   97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41.
韩永生  彭宇 《合成化学》1995,3(4):318-322
用甘草次酸(A)和甘草次酸甲酯(B)还原制得11-脱氧甘草次酸(1)和11-脱氧甘草次酸甲酯(2)。以此为原料进行酰化,合成了十种3-位酯化衍生物,再与碱金属氧化物反应合成了7种盐类衍生物。用IR,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42.
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用CuO/γ-Al2O3催化剂同时脱除烟气中的SO2和NO,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SO2对CuO/γ-Al2O3的催化活性均具有双重影响.新鲜催化剂和硫化催化剂上最适宜的脱硝温度分别为250~300℃和300~450℃,最适宜的n(NH3)/n(NO)约为1.2.烟气中的氧可大大提高CuO/γ-Al2O3的脱硫脱硝活性.综合考虑吸附硫容和NO脱除率,CuO/γ-Al2O3同时脱硫脱硝的最适宜温度为350~450℃.温度和SO2在高温区对CuO/γ-Al2O3活性的影响源于两者对NH3氧化活性的改变,高温下CuO/γ-Al2O3的活性下降是因为NH3氧化加剧;SO2通过使催化剂硫化生成硫酸盐来抑制NH3氧化,从而提高CuO/γ-Al2O3的活性.吸硫饱和的催化剂可于5%NH3中还原再生,再生后其硫容较初始时降低,但其活性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3.
云南重楼中的新甾体皂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 var. yunnanensis(France. )Hand.-Mazz.的干燥根茎中分离鉴定了4个甾体皂苷(1~4), 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 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24-O-β-D-吡喃半乳糖基-(23S,24S)-螺甾-5, 25(27)-二烯-1β,3β,23,24-四醇-1-O-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44.
利用G-四链体DNA(5′-CTGGGAGGGAGGGAGGGA-3′)与氯化血红素结合形成G-四链体-Hemin DNA酶,其能高效催化H_2O_2氧化反应底物由无色变为绿色,当溶液中有Ag~+或Hg~(2+)存在时会阻碍该DNA酶的形成,导致绿色溶液变浅。基于此,建立了比色法测定Ag~+和Hg~(2+)的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溶液的吸光度与Ag~+和Hg~(2+)浓度分别在100.0~1 000.0 nmol/L和80.0~800.0 n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δ/Slope)分别为55.9 nmol/L和64.3 nmol/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5.
西松烷型二萜内酯的全合成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燕  司成林 《有机化学》2003,23(5):413-424
按照内酯环的大小综述了西松烷二萜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46.
47.
48.
以五甲基哌啶醇、对溴苯酰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受阻胺抗氧稳定剂,通过Suzuki反应将其封端到聚(9,9-二辛基)芴上.通过核磁共振谱、凝胶渗透色谱对合成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退火方法,对其光谱热稳定性进行了细致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在聚芴分子链上引入受阻胺五甲基哌啶醇后,其荧光发射光谱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绿光区发射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9.
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氟吗啉在黄瓜植株体内的吸收、传导和分布行为及其机制. 结果表明, 氟吗啉能被黄瓜植株被动吸收, 并通过木质部在体内传导和分布.  相似文献   
50.
过硫酸胺与N-[(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司堃,郭新秋,丘坤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关键词N-取代丙烯酰胺,氧化还原体系,反应动力学,端基分析,反应机理N-[(3一二甲氨基)两基]丙烯酸胺(DMA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