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6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327篇
化学   2449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164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41篇
物理学   9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原位合成温敏性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丙酮-水[V(丙酮)∶V(水)=4∶6]的混合溶剂为反应介质, 在少量二乙烯苯存在的条件下使苯乙烯(St)和对氯甲基苯乙烯(CMSt)进行无皂乳液共聚反应, 得到了粒径大小均匀的交联型聚苯乙烯(PSt)微球, 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表面组分测定发现: CMSt上的氯原子在聚合过程中富集于交联微球的表面. 以此交联型PSt微球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引发剂, 在22 ℃下引发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进行原位ATRP反应, 得到了表面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的交联聚苯乙烯(PNIPAAm-g-PSt)温敏性微球. 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光散射仪等对PNIPAAm-g-PSt的结构、相转变温度、形态及不同温度下的粒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NIPAAm单体成功地原位ATRP接枝在交联PSt微球的表面, 接枝微球的球形更规整, 在水中的相转变温度约为32 ℃, 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42.
μ-酰基与μ-烯基铁硫原子簇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芳香族酰氯或α,β-不饱和酰氯与十二羰基三铁-硫醇-三乙胺体系反应,制得了通式为[(μ-RS)(μ-R′CO)Fe,(CO)_6](A)的六个铁硫原子簇配合物,以及通式为((μ-RS)(μR″CH=CR′)Fe_2(CO)_6](B)的六个铁硫配合物。对两种类型的配合物生成的过程及转化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3.
本文合成了并培养出了七-O-乙酰基—β—乳糖异硫氰酸酯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a=1.23282(7),b=1.80012(10),c=1.85230(10) nm,α=β=γ=90°,V=4.1107(4) nm3,Z=4。电化学实验观测到单链DNA和双链DNA对该化合物的峰电流均有明显降低作用,表明化合物与DNA发生了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对铑基担载液相催化剂(SLPC)在接近于实际反应条件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新鲜催化剂上,铑膦络合物主要以二聚物的形式存在,如Rh_2(CO)_2(PPh_3)_4而在合成气或反应气氛中,催化剂铑膦络合物以单核络合物HRh(CO)_2(PPh_3)_2的形式存在。文中还对SLPC在CO,H_2,C_2-H_4,空气和HCl中处理时铑络合物种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SLPC上活性铑络合物与对应的均相过程完全一致,进一步证实了SLPC催化在微观上就是一个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5.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 experiment about waste liquid recovery and effect evaluation in laboratory.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the basic operations of crystal preparation, chemical analysis and instrumental analysis are further consolidated. At the same time, it allows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series of possible problems of condition selection and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waste liquid treatment. We hop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enhanc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ir humanist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利用高压法制备HFe2Co(CO)93-S),作为原料,经脱质子化作用,再分别与(PPh3)2Cu(NO3)和PPh3AuCl反应,将Ph3Cu-或Ph3Au-联接到原始簇合物的中心骨架上,使簇核扩大,得到了组成为(PPh3)2CuFe2Co(CO)83-S)和(PPh3)3AuFe2Co(CO)73-S)的化合物.文中对此两个新化合物进行了IR,UV,1H和31P NMR.元素分析、熔点测定等性质表征,并对(PPh3)2CuFe2Co(CO)73-S)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两个化合物具有类似的中心骨架,在Fe2和Co原子三角形的上面和下面分别键联着Cu和S,或Au和S原子,构成了三角双锥结构.其中一个簇合物由二个三苯基膦和八个羰基配位,另一个则由三个三苯基膦和七个羰基配位.  相似文献   
47.
以钨微盘为研究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研究了温度为873K的NaCl-CsCl熔盐中Ce3 离子的阴极行为.结果表明,摩尔比为1:2的NaCl-CsCl熔盐体系中Ce3 离子分两步还原,其电化学反应历程为:Ce3 e=Ce2 ,Ce2 2e-=Ce.进一步计算得到熔盐体系中Ce3 离子的扩散系数(D).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存活率和细胞过氧化脂质(LPO)值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硅氧的聚合度对其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聚合度的硅氧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聚合度愈大,细胞毒性也愈大。胶体SiO_2的粒径增大,其细胞毒性降低。十硅酸盐及粒径小于5nm的硅溶胶的细胞毒性大于α-石英。聚合度小于6的低聚硅酸及其盐、粒径18nm以上的硅溶胶以及硅胶H的毒性皆小于α-石英。本实验细胞存活率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值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这表明硅氧可能主要与细胞表面膜作用,膜上磷脂等表面活性物质被氧化和变性,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49.
As bio‐inspired chemical model of the oxygen‐evolving complex (OEC) in photosystem II, a new tyrosine‐modified corrole ligand 3 and its high‐valent copper and manganese complexes 3a and 3b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copper complexes 1a and 2a of corrole 1 and 2 were also prepared for comparison. The emission property indicates that the emission of ligands 2 and 3 is located at 670 nm, but no emission is observed for their metal complexes due to its suppression by the metal center. The electrochemical study shows that 3a might dimerize at the first two reversible oxidations, a behavior which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case of 1a and 2a . The corrolato manganese(IV) complex 3b shows one reversible reduction and one quasireversible oxidation at ?0.17 and 0.77 V vs. Ag/Ag+,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由[(μ-t-BuS)(μ-CO)Fe2(CO)6][Et3NH]和硒粉形成的[(μ-t-BuS)(μ-Se)Fe2(CO)6][Et3NH],分别与溴化苄,二碘甲烷及邻一、间一、对一双(溴甲基)苯反应,合成了蝶状Fe2SSe单簇物(μ-t-BuS)(μ-PhCH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