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25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33篇
物理学   1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General expressions used for transforming raw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LIF) intensity into the population and alignment parameters of a symmetric top molecule are derived by employing the density matrix approach. The molecular population and alignment are described by molecular state multipoles.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a general excitation-detection geometry and then applied to some special geometries. In general cases, the LIF intensity is a complex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molecular state multipoles, the dynamic factors and the excitation-detection geometrical factors. It contains a population and 14 alignment multipoles. How to extract all initial state multipoles from the rotationally unresolved emission LIF intensity is discuss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2.
强脉冲超硬X射线产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轫致辐射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的几种主要技术途径的特点,以及提高超硬X射线产额的方法;利用MCNP软件计算了电子能量在0.4~1.4 MeV范围内,超硬X射线产生效率与钽辐射转换靶厚度的关系曲线;介绍了在“强光一号”加速器上开展产生强脉冲超硬X射线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获得了3种强脉冲超硬X射线: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5~7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 cm2,能量密度为12 J/cm2;脉冲宽度约35 ns,输出窗面积约500 cm2,能量密度为1 J/cm2。  相似文献   
23.
 等离子体断路开关(POS)是“强光一号”加速器产生短脉冲γ射线的关键器件之一。应用POS融蚀模型分析了“强光一号”加速器POS与二极管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通过该模型计算获得了POS与二极管系统的总电流以及电子束电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强光一号”POS在工作时并未达到完全磁绝缘状态,其阻抗最终为21.5 Ω,约有60%总电流在二极管负载导通时流过POS,且融蚀模型对POS阻抗增长预测偏高,但由于电流变化较大,二极管负载电压仍能达到4.5 MV左右。  相似文献   
24.
研究最小化保险公司破产概率的最优多期比例再保险策略,给出了保险公司最小破产概率的一个递归表达式,证明了可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此类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导出最优多期比例再保险策略的几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5.
Designing adjuvants that can induce strong cytotoxic T cell responses is largely required for preparing DNA vaccine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dual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4-1BBL and OX40L as adjuva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IV multiple-epitope DNA vaccine. When explored in the human dendritic cell-T cell based coculture system,dual costimulatory molecul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nti-HIV T cell response of the HIV mul-tiple-epitope DNA vaccine,as detected by 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 t...  相似文献   
26.
戴超  季聪  顾璠 《化学通报》2017,80(6):568-572
本文研究了CO2为气化介质时,等离子体辅助煤气化过程中焦油组分苯发生的非热转化特性,建立了焦油组分苯、CO2单电极尖端放电非平衡态等离子体反应体系。通过煤气分析仪对转化反应的产物进行分析,并采用可见发射光谱技术对等离子体进行诊断。结果表明,在该反应体系中,苯转化生成的气态产物是CO与CO2的混合气,而H元素直接被氧化生成H20。能量密度对于苯转化反应起主导作用。在相同能量密度条件下,降低苯浓度也能够提高苯的转化率,但改变气速增加反应时间并不能提高苯的转化率。此外,通过光谱分析可得苯的非热转化可由CO2直接解离产生的O自由基触发。  相似文献   
27.
以钛粉、钽粉为原料,炭黑作为反应性模板,通过熔盐法在炭黑表面原位生长了TaTiC_2纳米碳化物涂层,并以所得TaTiC_2/C复合物为碳化物前驱体,再经可控氧化制备出中空Ta_2O_5/TiO_2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DRS)及N2物理吸附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形貌、显微结构及孔结构表征。以高压汞灯为紫外光源,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评价中空Ta_2O_5/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熔盐法生长碳化物涂层厚度均匀(20~30 nm),碳化物主要以TaTiC_2晶相存在且具有纳米级的颗粒尺寸。中空Ta_2O_5/TiO_2复合光催化剂同时具有200 nm左右的中空大孔结构及壳层10 nm左右的介孔结构。中空大孔和介孔的存在提高了所制备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此外,TiO_2与Ta2O5通过电子能带结构的耦合,有效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活性。nTi∶nTa=2.5∶1.5时,相应的中空Ta_2O_5/TiO_2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对亚甲基蓝的紫外光催化降解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28.
微量钛掺杂的纳米氧化锆由于纳米“小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材料中产生了过量的氧空位缺陷,这些氧空位缺陷使得氧化锆在室温下呈现出高温的四方相。这种晶相的变化对氧化锆的光学性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氧化锆从四方相向单斜相的转变过程中,位于470 nm位置的Ti发光中心的宽带发光以及相同位置的余辉发光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29.
采用相干态正交化展开方法,研究了非旋波近似下V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腔场的相互作用,并且利用保真度对能级的交叉问题进行了判断.研究了在二项式光场作用下,V型三能级原子初始状态以及二项式态光场的光场系数对光场二阶相干度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原子初始时刻处于基态时,随着η的增大光场呈现聚束效应的持续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原子初...  相似文献   
30.
在20mK极低温下,测量了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环流方向,并测到量子比特(qubit)信号.通过改变磁通量子比特的势垒高度,得到qubit信号强度随势垒高度的变化的实验数据并建立理论模型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