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262篇
化学   461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103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25篇
物理学   3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一类仿紧连通空间的几乎开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包含仿紧连通空间的一些广义度量空间类的映射性质,证明了T1的连通第一可数空间是连通Lasnev空间的几乎开映像,部分回答了1998年Tkachuk关于连通空间逆像的一个问题;证明了T1的连通的具有点Gδ性质的空间是连通M1空间的几乎开映像,其中建立了M1空间的一个映射定理,回答了1976年Nyikos提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下的虚拟企业基因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因学说研究的深入,运用DNA理论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正逐渐成为管理学的热点.基于现有的企业DNA理论,本文首先从概念、结构、基因组要素识别及基因重组原理等方面对虚拟企业组织DNA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通过生物学中的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虚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最后,研究了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对虚拟企业基因重组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基因重组模型.该研究不仅揭示出不同的进化策略,基因重组的效率效果不同;而且还充分论证了在多种群协同进化策略下,借助于基因重组技术,通过持续提高"基因"能力要素的竞争能力,能够有效保持虚拟企业在"市场生态"中的知识地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高光谱图像技术在农产品检测及识别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野生黑枸杞经济效益显著,经常被种植黑枸杞冒充。提出一种利用高光谱图像对野生黑枸杞无损快速识别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共采集256份(野生、种植各128份)黑枸杞在900~1 700 nm范围的高光谱反射光谱,每份平均光谱作为此样品的光谱;(2)采用标准正态变换(SNV)对采集的光谱预处理;基于Kennard-Stone法,按照校正集和预测集比例为2∶1对样品划分,用连续投影算法(SPA)对光谱进行降维处理,提取特征波长30个;分别将全光谱和SPA 提取的30个特征波长作为模型输入,建立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和随机森林(RF)识别模型。(3)结果表明,在识别野生黑枸杞模型中,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ELM和RF模型校正集识别率均高于98.8%,基于全光谱和SPA建立的SVM,ELM和RF模型预测集识别率均高于97.7%。基于全光谱(FS)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略优于基于SPA建立的三种识别模型。但从简化模型方面,SPA提取的特征波常数仅为全光谱的11.8%,大大降低了模型运算量。三种模型中,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无损识别野生黑枸杞效果最好,均达到100%。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结合分类模型可快速识别野生黑枸杞。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利用太阳光能去除水体有机染料污染物,以Keggin型铬取代杂多阴离子PW11O39Cr(III)(H2O)4-(PW11Cr)为光催化剂, 详细研究在可见光照射下PW11Cr对水体有机染料污染物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考察RhB和PW11Cr初始浓度以及溶液pH对RhB可见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 并通过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水溶液中PW11Cr和RhB的相互作用, 提出PW11Cr光催化作用的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含有50 μTTmol·L-1 PW11Cr和10 μTTmol·L-1 RhB的水溶液在200 W可见光下照射120 min, RhB的降解率达到100%,总有机碳去除率约32%. 在PW11Cr浓度较大和pH<3.5的酸性条件下, PW11Cr与RhB之间易发生络合, 导致RhB光降解速率变慢,而PW11Cr浓度为50 μTTmol·L-1和溶液接近中性条件下, RhB的光降解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99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乳制品中羟脯氨酸(Hyp)。以RP-HPLC为分离模式,邻硝基苯磺酰氯为衍生剂,选用Hedera ODS-2色谱柱(250mm×4.6 mm,5μm),1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5.8)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nm,建立了在多种氨基酸中分离出羟脯氨酸的方法。Hyp在9.70×10-3~4.96 mmol/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加标回收率范围95.5%~102.7%,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5%。本法适用于检测乳制品中的Hyp,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在线扫集-胶束毛细管电动色谱法(sweeping-MEKC)分离测定扛板归中的阿魏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采用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50 cm×50μm,有效柱长36 cm);环境温度25℃;缓冲体系为20 mmol/L NaH2PO4-80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SDS)-12.5%乙腈(V/V)(pH 2.20),紫外检测波长为216 nm,运行分离电压-20 kV,进样时间100 s。在优化条件下,3种有机酸均在20 min内出峰,峰面积RSD均小于5%。检出限分别达到98.52,118.73和27.27μg/L。  相似文献   
997.
将Eu(tta)3dpbt (dpbt: 2-(N,N-diethylanilin-4-yl)-4,6-bis(3,5-dimethylpyrazol-1-yl)-1,3,5-triazine; tta:thenoyltrifluoroacetonato)包埋在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正辛基三甲氧基硅及其水解缩合产物组成的杂化基质中, 制备了Eu(tta)3dpbt 质量分数为40%的荧光纳米粒子, 其平均粒径为45 nm. 所制备的发光纳米粒子在水中分散稳定性高、光稳定性好、细胞毒性低、长波敏化Eu3+发光性能优良, 适宜作为生物分析的发光标记物. 所制备的发光纳米粒子的可见区激发峰位于415 nm, 激发峰尾部延展至475 nm, 其发光量子产率为0.31(λex=415 nm, T=23 ℃), 最大双光子激发作用截面为5.0×105 GM (λex=830 nm, 1 GM=10-50 cm4·s·photo-1×particle-1). 以转铁蛋白修饰上述发光纳米粒子表面制备的纳米生物探针被成功应用于活的HeLa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和双光子激发Eu3+发光成像.  相似文献   
998.
潘晶  齐娜  薛兵兵  丁群 《物理学报》2012,61(18):180504-180504
手机的普及使得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其中手机短信息的安全性尤为重要. 本文致力于设计实现手机短信息加密与安全传输的硬件系统, 采用混沌A5/1混合算法, 提出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手机短信息加密系统设计方案. 使用由Logistic混沌序列做初始密钥而改进的A5/1混合算法作为加密算法, 分析其伪随机性并证明圆周相关与线性相关的关系; 采用SIM300模块设计实现手机功能, 仿真普通手机短信息和加密短信息的传输; 开发一套软件测试平台, 可以在计算机上呈现硬件系统的测试结果. 经测试表明, 本文提出并实现的硬件系统可以加密手机短信息并保证其正常传输, 从而提高了手机短信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单电子H2+和双电子H3+系统,采用对称分裂算符法求解波函数的时间演化。计算了电子的含时频谱和体系的高次谐波谱,结果表明:电子频谱和高次谐波谱呈互补规律,即电子频谱峰值出现在基波的偶数倍频率位置,高次谐波则出现在奇数位置。对高次谐波谱随软化库仑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研究,发现只在软化库仑参数的一定范围内才产生高次谐波,对该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加光曲线变换的渐进镜片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登攀  李湘宁  李笑 《光学技术》2012,38(2):146-151
从眼镜片用顶焦度的定义出发,探讨了渐进加光镜片的原理和结构,介绍了子午线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选择镜片周边的加光曲线形式,通过在边界条件下对子午加光曲线做变换,确定镜片表面的屈光度分布,给出了基于加光曲线变换的设计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不仅在形式上统一了渐进加光镜片的屈光度分布,而且还为设计者提供了更自由灵活的选择。利用曲面微分几何原理获得镜片表面面型矢高,计算屈光度和像散分布。通过实例设计表明,此方法可以设计出所需渐进特征的加光镜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