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数学   59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刊文[1]利用平均值不等式,给出了求三次函数极值的一个初等方法,读后得益非浅,颇受启发.作为对该文的一点补充,笔者拟给出三次函数极值的另一个简便的初等求法。求一般三次函数的极值,都可以归结为求  相似文献   
52.
在依给定条件变化的几何图形中,求证某个几何变量以在某种情况下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的问题,叫做几何极值证明题,这类几何题用纯几何法证明,一般都比较繁难,若用代数法证明,則常常可以变繁为简,化难为易。证明的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步,运用几何、三角及代数知识,考察已知图形中有关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一条或几条变线段作为参变量,写出变量u与参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第二步,根据已知条件,由这个关系式判  相似文献   
53.
本文所讨论的封闭折线,都是平面封闭折线.定义1设M是封闭折线A2A2A3…AnA1所在平面内的定点.,动点P沿着这条析线的边A2A2,A2A3,…,AnA1依次行进,若定点M始终处于动点P行进方向的左侧(或右侧),则点M称为这条封闭折线的左侧点(或右侧.戈).左侧点与右侧点统称为同侧点.定义2一条封闭析线的所有同侧点组成的集合,称为这条封闭折线的同侧域.例如,困1中的点M就是封闭折线AIA。A3…A7AI的同侧点,阴影部分(不包含边界)是这条封闭拆线的同侧城.定义3设封闭折线AIAZA3…A。AI有同侧,k.M,若,k.M位于ZA。A;…  相似文献   
54.
设m、n都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函数 y=m·u(x) n·v(x) (Ⅰ)的定义域是A,并且对于任何x∈A,恒有〔u(x)〕~2 〔v(x)〕~2=1 (Ⅱ) 这是一类常见的一元函数,只是在具体问题中,我们接触到形如(Ⅰ)的函数时,它所满足的约束条件(Ⅱ)往往是隐含条件,需要细心去发掘罢了。本文通过若干例题,谈谈如何利用图象法探求这类函数的值域。由解析几何易知,下列引理成立: 引理1 在直角生标系中,斜率为k的直线若经过点(a,b),则这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等于b-ka。引理2 在直角坐标系中,斜率为k的直  相似文献   
55.
在文[1]中,李耀文老师揭示了三角形外心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优美性质,即   定理0 在三角形中,外心和任一顶点连线的中点,与对边中点连结而成的线段,必通过外心和欧拉圆心(即九点圆心)连线的中点,且被这个点平分.……  相似文献   
56.
解数学题时,如果直接解原题有时难以入手,不妨先考察它的某些简单的特例,通过解答这些特例,最终达到解决原题的目的。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通常称为“特殊化”。 本世纪著名的数学家希尔伯特 Hilbert  相似文献   
57.
考虑任意的三项式函数 y=x~(n) px~(k) q (1) 其中p和q为非零实数,n和k为正整数,且n>k。讨论函数(1)的极值,通常都采用高等数学中的微分法。本文拟给出一种初等方法。 引理1 设n和k都是正整数,且n>k,  相似文献   
58.
(一) 考察实系数一元n次方程 x~n px q=0(1) 我们有定理1 当n为偶数时,方程(1)有两个相等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q~(n-1)/(n-1)~(n-1)=p~n/n~n;并且,若p<0;则这两个相等的实根为 x_0=(q/(n-1))~(1/2)若p>0,则这两个相等的实根为 x_0=-(q/(n-1))~(1/n) 证明设方程(1)有两个根均为实数x_0,则可令x~m px q=(x-x_0)~2(x~(n-2) a_1x~(n-3) a_2x~(n-4) …… a_n-3x a_n-2)其中a_i∈R(i=1,2,…n-2)。展开,合并,比较系数,可得  相似文献   
59.
在平面几何里,有一类问题是求证形如 1/a 1/b=1/c的等式,其中a、b、是已知图形中的线段。关于这类线段等式的证明思路,本刊85年第9期《也谈〈关于证明“1/a 1/b=t/c”型线段关系式〉》一文,发表了有启发性的意见,读后得益非浅。作为对该文的补充,本文谈谈这类线段等式的另外几种证明思路,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