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化学   409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56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11篇
物理学   5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太阳上层大气,即日冕、过渡区和色球,是由炽热的高度动态的磁化等离子体构成,其中高度电离的离子发射出丰富的极紫外谱线。空间太阳极紫外光谱成像观测对于捕获太阳上层大气中爆发活动的动态物理演化过程,以及实现对大气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精确测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有的极紫外光谱成像仪器只能针对太阳上层大气的一个或两个目标区域进行成像观测,缺乏采用单一仪器对整个太阳上层大气区域在大空间和宽波段尺度范围内的光谱进行诊断的能力,严重制约了人们对太阳爆发活动中的能量及物质输运过程的理解。为了利用单个仪器实现对日冕、过渡区和色球的高分辨率同时诊断观测,本文提出并设计了一款同时工作在17~21 nm、70~80 nm和95~105 nm三个波段的太阳极紫外成像光谱仪,该仪器基于非罗兰圆结构下的椭球面变线距(EVLS)光栅像差校正理论,采用狭缝扫描式成像光谱结构,实现了具有大离轴狭缝视场的高空间、高光谱分辨的消像散光谱成像。基于蒙特卡罗统计模拟方法对太阳极紫外三波段成像光谱仪的最优模型开展光线追迹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成像光谱仪取得了良好的光栅像差校正效果,系统空间分辨率优于0.6″,光谱分辨率在1...  相似文献   
162.
When an electron bunch is compressed in a chicane compressor, the CSR (coherent synchrotron radiation) will induce energy redistribution along the bunch. Such energy redistribution will affect the longitudinal emittance as a direct consequence. It will also excite betatron oscillation due to the chromatic transfer functions, and hence a transverse emittance change. So, it is indispensable for us to find a way to alleviate the CSR-caused emittance dilution and the bad result of chicane compressor in PKU-FEL.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检测与分析实验动物血液RBC(RBC·O2,RBC·CO2),Hb(HbO2,HbCO2)和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血液氧化·还原状态的成像与未成像可见光谱领域OD值特征,并为该技术对白癜风病表皮黑色素颗粒检测中的应用尊定基础。方法:利用不同光谱技术和invitro和invivo检测手段,统计分析血液不同状态下波长与位置的OD值信息。结果:invitro检测:动物血液Hb·O2和RBC·O2两者在可见领域均有367,414(Soret带)nm与541,576(Q带)nm的吸收峰位;血液Hb·CO2和RBC·CO2均有432(Soret带)与和553(Q带)nm的波长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收峰位无改变,只是在氧化与还原状态下有完全独立的吸收峰位,血液RBC状态和Hb溶血状态波长吸光度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浓度为1·5×107cell·mL-1的RBC·O2和Hb·O2在576nm的吸收峰位吸光度(y)与红细胞浓度(x)做成两条回归曲线:既,Hb·O2(b1)^y=0·05 0·983x;RBC·O2(b2)y^=0·127 1·934x,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nvivo检测:在人手背皮肤表面ImSpector图像中RBC·O2状态在540,576nm,RBC·CO2状态在555和755nm处有吸收峰。选择(a:指甲,b:指,c:手背)三个点位分别进行波长检测,每点(n=10)545nm吸收峰的平均OD值,依次为0·83±0·001,0·73±0·001和0·62±0·001,其三处测定点的O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nvitro检测的RBC与Hb两者波长吸收峰位不变,但吸光度OD值不同,认为RBC状态测定结果更接近于活体组织血管内原始状态。invivo检测对人体无任何侵袭与损伤,灵敏度高,测试时间短,并且同时获得被测样品的波长与位置信息画面等优势,有望表皮中黑素等有色颗粒的直接检测。  相似文献   
164.
报道了n型掺杂ZnSe/BeTe/ZnSe Ⅱ型量子阱(type-Ⅱ QW)在极低温 (5—10 K)条件下的各种光学性质. 磁场中(Farada配置)ZnSe层的反射光谱展示了一个典型的负的带电激子(X-)的跃迁特征. 对于空间间接光致发光(spacially indirect PL)光谱,它的主发光峰显示了一个反玻尔兹曼分布的非对称性,并且在磁场中(Voigt配置)它的峰值能量随磁场的增加而降低. 这些实验结果显示了该掺杂样品的空间间接PL是来自Ⅱ型QW结构所特有的带电激子的跃迁. 关键词: 光致发光 二维电子气 带电激子 Ⅱ型量子阱  相似文献   
165.
研究了具有非线性极化的负折射介质中孤子脉冲的传输特性,着重分析了在常规非线性传输模型中不曾出现的由负折射介质色散磁导率导致的可控自陡峭效应对孤子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自陡峭效应一样,负自陡峭效应同样造成孤子脉冲的非对称、中心偏移和高阶孤子衰减,但脉冲偏移的方向与正自陡峭效应情形相反.此外,利用可控自陡峭效应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三阶色散效应导致的孤子脉冲偏移,从而实现孤子脉冲中心的无偏移传输.  相似文献   
166.
10月29日~11月1日,第二届全国表面增强光谱专题研讨会在苏州大学召开。全国表面增强光谱界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苏州,畅谈表面增强光谱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此次会议受中国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委托,由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承办,并由苏州大学顾仁敖教授和厦门大学田中群教授任会议主席,苏州大学姚建林教授和厦门大学任斌教授任会议秘书长。苏州大学顾仁敖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苏州大学副校长路建美教授、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中国光散射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玉龙教授、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部执行主任郎建平教授在会上分别讲话,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7.
微波消解ICP-OES法测定土壤样品中22种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消解辅助混酸(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讨论了加入草酸、柠檬酸、酒石酸、EDTA二钠盐等络合剂对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的影响,根据加标回收实验和国家标准物质(GSS-1)验证实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分析土壤样品中的22种元素。结果表明:加入4 mL 10%的酒石酸络合剂的效果最好,22种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06%~4.0%范围内;检出限为0.024~0.846μg/mL;回收率良好。该方法可用于土壤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土壤中元素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8.
以Tenax-TA、Carboxen 1000和Carbosieve SⅢ为采样管填充料,将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吸附于采样管内,样品通过二次热解吸仪解吸后,随载气进入气相色谱仪,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建立了利用二次热解吸仪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植物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载气N2流速为30 mL/min,60℃下吹扫吸附管2 min,然后在250℃下解吸吸附管5 min,冷却1 min后,在275℃下解吸聚焦管3 min,样品经传输线进入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载气N2压力为190 kPa,FID检测器温度280℃;进样口温度225℃;初始柱温40℃,停留5 min,以2℃/min升温至120℃,保留1 min,然后以20℃/min升温至200℃,保留10 min。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均低于9×10-9g/L;解吸效率大于96%,适用于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9.
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中药麦芽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含量的间接竞争流式微球方法.麦芽样品经60%甲醇/PBS提取,加入20%甲醇/PBS溶液稀释5倍后,离心取上清液制备样品.在编码荧光微球上偶联牛血清白蛋白-OTA(BSA-OTA)复合物,与样品中OTA竞争结合抗OTA特异性抗体,然后加入FITC-IgG孵育,离心洗涤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微球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实现样品中OTA的准确定性定量测定.本方法检测OTA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0 ng/mL,相关系数R2=0.9892,检出限(IC10)为0.12 ng/mL,加样回收率为93.9% ~ 97.4%,RSD<3.6%.16份实际麦芽样品中检测到2个阳性样品,OTA的最高含量为3.83 μg/kg,未超出欧盟的OTA限量标准,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结果相一致.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靠,可拓展用于其它复杂基质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0.
测量了β-胡萝卜素溶解在环己醇中65~2℃范围内的紫外-可见吸收与共振拉曼光谱。溶液在20℃时转为固态。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变时吸收光谱产生较大蓝移。虽然相变后吸收光谱、拉曼光谱仍红移,拉曼散射截面仍增加,拉曼谱带线宽仍减小,但相变后的光谱随温度的变化却大幅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固相中的β胡萝卜素分子的π电子能隙对碳碳键振动调制作用增强所致。文中对这些物理现象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