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4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由[Ag3L2(CH3CN)2](PF6)3(1,L=bis(N-pyridylimidazoliumyl)methane)通过金属转移反应合成了含有氮杂环卡宾配体的金银混合原子簇化合物,[Au2AgL2(CH3CN)2](PF6)3(2)和[Au4AgL4](PF6)5(3),用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23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2结构相同,3个金属原子三角形排列。化合物3中5个金属原子呈链状排列,其中银原子居于中间。这些化合物在室温下分别在417,415和457 cm-1处表现荧光。用MTT实验方法研究了对HuH7,C6和A375肿瘤细胞的毒性,其毒性顺序为1>2>3与这些化合物中银含量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22.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 铁黄(FeOOH)为载体, 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 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负载体经煅烧后, 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 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 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构成, 并构成了以W2C为壳, 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 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 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 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
有机发光二极管利用有机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具有许多优异性能,是新一代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件及光源。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直接决定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利用荧光光谱方法观察典型高效有机小分子激光染料DCM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特性,研究其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即溶剂效应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M溶液的荧光光谱中心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相对发光强度基本上随溶剂极性增大。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浓度DCM溶液的发光特性,研究DCM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浓度猝灭效应,结果表明DCM溶液浓度为10^-6mol/L时,DCM溶液相对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24.
理论分析了闭路光伏晶体中灰孤子诱导的波导.研究发现,闭路光伏灰孤子诱导的波导在不同孤子灰度值,电流密度和光强比率下均为单模,文中光强比率指孤子峰值强度与暗辐射之比.研究结果解释了闭路光伏灰孤子限制在中心的能量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孤子灰度值和光强比率的增加而减小.文章还提供了光伏晶体的相关例子.  相似文献   
25.
王承克  王晴晴  陈丹 《化学通报》2017,80(5):420-427
由于链内碱基互补配对作用形成的"发夹"结构DNA分子被广泛用于生物分子传感分析。双链或多链"发夹"结构DNA分子参与的杂交链式反应信号记录方式多样,主要有荧光法、比色法、电化学方法等。基于杂交链式反应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成本低、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分析传感研究中的应用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近些年发展迅速。本文综述了"发夹"结构DNA与杂交链式反应应用于生物传感分析的原理、信号记录方式及其在蛋白质、重金属离子、小分子、疾病标志物、DNA等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6.
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鉴定柳叶蜡梅叶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全面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批柳叶蜡梅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1)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2批样品均分离了29个峰并鉴定出其中25个组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其相对质量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7.
利用硫化锌法火焰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Cystine,Cys-Cys)。在碱性条件下,胱氨酸能与硫化锌悬浮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位化合物,在pH9·40时达到最大浓度,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最大浓度时的配合物含量,并对碱式胱氨酸锌稳定常数进行了测定和理论计算。碱式胱氨酸锌的稳定常数平均值β稳为9·916×1032,其logβ稳=32·996。表明原子吸收光谱不仅可用于微量元素的测定和有机化合物的间接测定,同时也可进行配合离子的物理形态、物理常数的研究和测定。  相似文献   
28.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发展迅速,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成本底、检测时间短、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在农残检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为基础,介绍了吖啶酯类、鲁米诺类、咪唑类、苯酚类及芳基草酸酯类5种化学发光剂,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荧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4种常见的分析方法,重点综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农药残留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高运川  陈丹 《中国科学B辑》2005,35(6):513-519
利用原位FTIR, XRD, XPS和BET手段研究了SO2与CaO、模拟氧化物、硅酸盐水泥及其建筑尘样品的反应行为, 确认了反应产物, 并对样品的晶化状态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SO2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在CaO, 模拟氧化物, 硅酸盐水泥及建筑尘样品上发生吸附和催化氧化反应, 生成SO32−和SO42−, 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收集所得到的建筑尘样品成分主要是SiO2,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分是Ca3SiO5.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CP)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测定了128例脑性瘫痪患者血钙、锌、铁、铜、镁含量,随机选择128例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病例血锌、铜、镁均在正常范围,脑瘫组血钙56例、铁45例低于正常参考值,健康组血钙16例、铁11例低于正常参考值。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中血钙、铁、铜、镁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锌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脑瘫儿童血钙、铁、铜、镁含量均低于正常儿童,补充钙、铁、镁等可能有利于脑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