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3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 铁黄(FeOOH)为载体, 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 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 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负载体经煅烧后, 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 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 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 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构成, 并构成了以W2C为壳, 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 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 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 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Fe(S2CNC4H8O)3,得到黑色柱状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O.9300(2)nm,b=1.0490(2)nm,c=1.3710(3)nm,a=100.60(3)°,β=95.40(3)°,γ=106.60(3)°,V=1.2445(4)nm3,Mr=542.58,Z=2.中心Fe原子分别与来自三个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的六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由于四元螯合环的环张力,导致该八面体严重变形,六个Fe-S键的键长范围在0.2423(5)~O.2458(2)nm.热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在791.80℃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3.
王瑛  张建强  姜涛  程媛  严莲荷 《有机化学》2003,23(7):690-693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Fe(S_2CNC_4H_8O)_3,得到黑色柱状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9300(2)nm,b=1.0490(2)nm,c=1.3710(3)nm, a=100.60(3),γ=106.60(3),V=1.2445(4) nm~3,M_r=542.58,Z=2。中心Fe原 子分别来自三个吗啉二硫代氨基甲酸的六个硫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由于四元 螯合环的环张力,导致该八面体严重变形,六个Fe-S键的键长范围在0.2423(5)~ 0.2458(2)nm。热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在791.80 ℃完成分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