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76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离子液体中间硝基苯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在[EMIM]Br体系中,以玻碳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间硝基苯酚的电化学行为.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研究了扫描速度、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求得扩散系数D为9.184×10-7cm2/s,传递系数α为0.37,证明了在[EMIM]Br体系中,此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112.
郭俊兰  梁英华  王欢  刘利  崔文权 《化学进展》2021,33(7):1100-1114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构建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和新型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太阳能清洁、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制氢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策略。单一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光的利用率低、电荷空穴易复合和缺少充足的活性位点等缺点,很难满足光催化的所有要求,常引入助催化剂来解决这一问题。负载助催化剂可以促进电荷分离,提高光催化效率。本文主要介绍助催化剂在光催化制氢中所起的作用,比如增强光的吸收、促进电荷分离、增加活性位点、提高H的吸附能力等,同时介绍了助催化剂的负载方法;总结了助催化剂对于活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尺寸效应、位置效应、构型效应、数量效应等,为设计高效稳定的助催化剂提供思路。最后对光催化制氢的助催化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3.
The effect of inner-surface roughness of conical targets on the generation of fast electrons in the laser-cone interac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can reduce the fast-electron number (in the energy range E 〉 1 MeV) and energy, as compared to that from a cone with smooth inner wall. A scaling law for the laser reflectivity based on the vacuum-heating model is derived. Both theory and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laser reflection increases with the height-to-width ratio of the periodic inner surface structure and approaches that of a smooth cone as this ratio becomes zero.  相似文献   
114.
姜涛  杜连云  朱爽  王欢  战宇  俞萍  张哲  王恩鹏  陈长宝 《应用化学》2020,37(11):1333-1339
建立用于化妆品中违禁成分尿刊酸(URA)、准用防晒剂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EHMC)、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B-MDM)快速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 采用实时直接分析(DART)离子源结合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 MS),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Full scan扫描方式,将化妆品样品直接置于离子化区域内进行快速定性分析。 在定量分析时,采用筛网模块进样,对实验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测得3种成分的定量范围在25~1000 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S/N=3)为7.5 mg/L,最小定量限(S/N=10)为25 mg/L,方法回收率在96.7%~109.2%之间,精密度RSD(n=6)为3.59%~11.23%。 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高效、环保绿色,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化妆品中违禁防晒剂及添加剂的快速筛查与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15.
通过沉淀法以季铵化木质素(LQAs)、醋酸锌和NaOH为原料制备了不同木质素负载量的木质素/氧化锌(LQAs/ZnO)复合颗粒.测试结果表明,LQAs/ZnO复合颗粒是由LQAs和ZnO形成的杂化结构,且NaOH用量对LQAs/ZnO复合颗粒的形貌有显著影响.与纯ZnO相比,复合颗粒对紫外光的吸收明显增强.此外,探究了复合颗粒掺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WPU)复合薄膜的光学和力学性能.与0.6%(质量分数)的LQAs/ZnO复合颗粒均匀共混成膜的WPU复合薄膜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较于纯WPU薄膜,分别提高了81.5%和10.9%.经过192h紫外光老化测试后,断裂拉伸强度保持在25 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保持在360%以上,表明LQAs/ZnO复合颗粒可有效提高WPU薄膜的紫外屏蔽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6.
为实现小体积环境水祥中不同农药的准确、快速、高灵敏测定,通过研究萃取剂、分散剂的种类、体积、盐浓度及超声时间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结合分散液液微萃取与超声萃取技术,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吡虫啉、水胺硫磷、辛硫磷、毒死蜱、哒螨灵和阿维菌素6种农药的方法.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检测6种农药的线性范围为10~ 600 μg/L,检出限(S/N=3)为0.8~3.1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4.7%~11.3%,富集倍数可达到58~187倍.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7.
王欢  贺夏瑶  李帅  刘博 《物理学报》2023,(10):130-137
研究了在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的相互作用超冷玻色气体中存在一维光晶格时,超流条纹相到超固相的非平衡动力学.通过研究这一动力学过程中的缺陷(位相空间中的涡旋)及波函数的变化行为,利用涡旋数及波函数的交叠等描述方法,确定了考虑光晶格深度随时间线性变化的量子淬火动力学过程的转变时间.发现在转变时间之前,体系对于淬火过程没有响应.当演化时间超过转变时间后,系统开始迅速响应,涡旋数及体系的波函数开始迅速变化.当演化时间足够长时,系统将达到稳态.另外还发现,在上述动力学过程中,由于体系中自旋-轨道耦合的存在,系统在空间中的密度分布与自旋在空间中的结构始终相伴生,即具有拓扑结构的磁斯格明子(反斯格明子)的中心位置始终与体系密度分布的极小值位置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8.
提出了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利用物质原子结构测量纳米级变形的新方法,对高定向裂解石墨、单晶硅材料的纳米级变形进行了测量研究,得到了强激光辐照石墨的残余应变场,对拨原子后单晶硅形成的纳米裂纹附近区域的残余变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9.
D-酸性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疾病标志物作用已逐渐成为代谢组学和创新药物开发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利用硅胶基质ODS整体柱为第一维分离色谱柱,乙腈-三氟醋酸-水(9∶0.05∶92,V/V)为流动相;Chiralpak QD-1-AX微径手性色谱柱为第二维手性分离柱,10 mmol/L柠檬酸的甲醇-乙腈(50∶50,V/V)溶液为流动相,4-氟-7-硝基-2,1,3-苯并氧杂恶二唑(NBD)-F衍生化荧光法检测,建立了二维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全自动分析系统。本系统实现了对生物样品中酸性氨基酸异构体的高效快速分离(Rs>2.5);高灵敏度检测(LOD=1 fmol)及定量值的确证,酸性氨基酸异构体回收率均在97%~104%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5%。应用本系统对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病小鼠动物模型快速老化小鼠亚系1(SAMP1)进行分析,测得SAMP1小鼠胸腺和脾脏中D-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分别为(206±18)nmol/g和(264±21)nmol/g。首次发现了其胸腺和脾脏中D-天门冬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同龄抗快速老化小鼠亚系1(SAMR1)有显著升高趋势(p<0.01)。  相似文献   
120.
山东庙岛群岛的红色风化壳与棕红土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次论证庙岛群岛的红色风化壳和棕红土的成因、时代及古气候变化。红色风化壳属于湿热气候环境下脱硅富铁铝型的风化产物,而棕红土是在半干旱温暖气候条件下由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黄土物质。它们分别与我国北方内陆的上新世红土和早更新世午城黄土相当。在渤海海域的上新世和早更新世之间气候环境发生过突变。这种变化具有全球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