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22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雷哲锋  王发展  王欣  陈霞  王博 《人工晶体学报》2012,41(1):115-119,124
采用热蒸发法制备得到掺Cd量为3.3at%的ZnO纳米管,室温光致发光谱(PL)显示,由于Cd的掺入,ZnCdO纳米管的紫外近带边发射(UV NBE)从纯ZnO的3.26 eV红移到3.20 eV附近。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锯齿型(9,0)ZnMO(M=Cd,Mg)单壁纳米管的电子结构。分析发现Cd掺杂纳米管与薄膜相似,能隙随掺杂量增加逐渐减小,出现红移;而Mg掺杂纳米管则不同,能带变化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82.
林   锋   黄润秋  裴   钻吴   琦   高    《力学学报》2009,17(6):802-808
摘要:小湾水电站坝基、水垫塘边坡及低高程排水洞系统广泛地揭示了低高程岸坡的地质特征。基于现场调查和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深化认识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特征:(1)它是在建造和构造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构造缓倾角节理扩展、错动;陡倾角节理扩展、产状改变以及错动;新生了大量中缓倾角裂隙;表生改造程度向坡内减弱。(2)建立了低高程岸坡表生改造缓裂生成机制模型,分析了其生成过程。(3)在二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基于拉破坏区分布、剪应变和点安全度等指标,分析了低高程岸坡卸荷松弛范围,其中谷底表生改造明显影响深度为6~9m。  相似文献   
83.
高温高压生长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表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高温高压温度梯度法,NiMnCo合金作为触媒,分别采用籽晶{100}和{111}作为生长面,合成了Ib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对其表面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表面特征不具有唯一性,多数情况下,晶体{111}面明显较{100}面平整,而且{100}面生长台阶的棱角不清晰,经常会出现经触媒融融过的痕迹,并且这种现象的出现跟籽晶生长面不同和合成温度条件高低无关;{111}面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生长台阶,棱角清晰,并且形状较为规则.宝石级金刚石晶体表面特征的不唯一性说明晶体表面特征对生长条件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4.
吕兵  令狐荣锋  易勇  杨向东 《中国物理 B》2010,19(7):76201-076201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First 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s (zinc blende (B3) and rocksalt (B1))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boron arsenic (BAs) based on the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Us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enthalpy and pressure, it finds that the transition phase from the B3 structural to the B1 structural occurs at the pressure of 113.42GPa. Then the elastic constants C11, C12, C44, bulk modulus, shear modulus, Young modulus, anisotropy factor, Kleinman parameter and Poisson ratio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wo polymorphs of BAs. The results of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elastic properties in B3 structur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vailabl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values.  相似文献   
85.
类比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物理教学中巧用类比,能达到启迪、训练、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有“减负增能”之功效.本文就类比方法的应用,谈谈浅见.1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类比方法1.1简单共存类比 是以简单共存关系作为推理中介的一种类比.这种,共存关系,就是类比对象的各个属性.例如,在讲授原子核裂变时,可以通过介绍历史上对这一问题的发现过程来启迪学生的思维.1938年,物理学家弗利胥受玻尔在原子核研究中提出的“液滴模型”的启发,把原子核想象为水滴,并从水滴破裂想象铀核的分裂.这个类比关系可表示如下:1.2…  相似文献   
86.
由药效团进行虚拟活性结构生成与3D-QSAR模型相结合,筛选出有前途的结构多样性的化合物,并从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物,是一种新的分子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抗小麦赤霉病类含氟农药进行了研究,共生成了53个虚拟活性结构,通过3D-QSAR模型筛选出其中10个活性较高的结构,在活性最高的化合物基础上进行了结构修饰,得到了活性更高且毒性较低的理想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突破原模型化合物结构模式的局限,可以找到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分子设计方法,而且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87.
高效液相色谱及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由于不同形态的砷其毒性各不同,因此无论对环境样品、食品、药物还是对人体的体液进行砷的形态分析都是至关重要的。高效液相色谱因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砷形态的分离研究中。随着对分析灵敏度与准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砷形态分析的检测器不断发展,不同的联用技术也日益完善。其中,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以其极高的灵敏度、多元素同时检测能力、极宽的动态范围以及同位素比检测能力而被成功地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广泛地应用于砷的形态分析中。  相似文献   
88.
利用温度梯度法在NiMnCo-Cu-C体系、于5.5 GPa、1250℃条件下进行了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研究,结果发现,Cu片在触媒中的放置位置和其在金属触媒中所占体积分数对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的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当Cu片放置在碳源和触媒之间时,将不会有充足的碳源扩散到籽晶上,晶体无法生长;但放在触媒中其他位置,体积分数适当时,不会对晶体生长有明显影响.随着Cu体积分数增加,优质晶体生长将变得困难,当体积分数在20;时,晶体有生长,但晶体内部跟表面明显存在由于包裹体存在造成的生长坑洞;当体积分数在40;左右时,晶体将不再生长.不过当Cu在触媒中的体积分数适当时,会降低碳源在触媒中的输运,从而对抑制自发核生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压电材料中的微裂纹屏蔽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当主裂纹与一个微裂纹在远场I型力(KI)和远场电位移(Ke)作用下的相互干涉问题,得出了在微裂纹的位置角和方向角周时独立变化时,微裂纹对主裂纹的屏蔽作用的全局使命主裂纹扩展,通过电算还发现Ortiz在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中得出的“微裂纹群对主裂纹最大屏蔽效应产生在微裂纹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垂直的方向”在压电材料中不再成立,进而提出除Hutchinson指出微裂纹屏蔽效应两个来源(即:材料有效刚度的降低和残余应力的释放)外的另一个来源,微裂纹对主裂砂电场的扰动,在对主微裂纹J积分分析时发现J2积分与J1积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以爆磁压缩装置为脉冲功率能源,经变压器和爆炸金属丝断路开关组合功率调节系统,在电阻负载上产生高电压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为:在100W 水电阻负载两端得到了约800kV的高电压脉冲,脉宽约100ns。此项工作拓宽了爆磁压缩装置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