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1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544篇
化学   3363篇
晶体学   47篇
力学   343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616篇
物理学   180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王萌  丰伟悦  张芳  汪冰  史俊稳  李柏  柴之芳  赵宇亮 《分析化学》2005,33(12):1671-167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测定多种生物样品中的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方法,并对比了提取生物样品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不同前处理方法。实验使用5 mol/L的盐酸超声波提取样品中的无机汞和甲基汞。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为含有0.06 mol/L醋酸氨,20μg/L B i,0.1%(V/V)2-巯基乙醇的5%(V/V)甲醇-水溶液,色谱柱为C18反相柱(5μm,3.9 mm×150 mm)。提取液在液相色谱中分离后,进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其中无机汞和甲基汞的浓度。测定了人发(GBW 07601),对虾(GBW 08572),鱼肉组织(IAEA MA-B-3/TM)和牛肝(GBW 080193)4种生物标准参考物,结果与标准参考物的标准值相符。无机汞和甲基汞检出限分别为0.3和0.2μg/L。  相似文献   
972.
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敏健  戴小锋  刘仲明  蔡沛祥  白燕 《分析化学》2005,33(12):1701-1704
报道了一种制备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新方法。在金电极表面形成巯基自组装单分子层膜,活化后以共价方式竞争键合硫堇分子和丙肝辣根过氧化酶酶标抗体,制得基于硫堇衍生化自组装膜的丙肝电化学免疫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组装过程,响应电流的性质,以及传感器对丙肝病毒的响应特性,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丙肝抗原进行定量分析,线性范围为3.2—16mg/L;检出限为1.2mg/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取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将结果与临床常用的ELISA法比较,探索了该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3.
用巯基丙酸作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CdTe纳米晶.通过加入Cd2+、聚丙烯酸(PAA)以及长期放置分别得到了CdTe纳米晶的聚集体,改变Cd2+浓度或PAA加入量可以调控聚集体的尺寸.过量的Cd2+加速了聚集体的形成,通过与纳米晶表面羧酸根的静电相互作用,Cd2+成为连接不同CdTe纳米晶的“桥梁”.PAA链上大量的羧基与CdTe纳米晶有较强的配位相互作用,可以诱导纳米晶聚集.新制CdTe纳米晶在长期放置时,表面的羧基与Cd2+的相互作用导致纳米晶逐渐聚集.在聚集过程中纳米晶表面结构得到改善,并引起荧光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各种聚集条件,可以得到不同尺寸的聚集体.  相似文献   
974.
针对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中遇到的信号完整性问题,本文给出了激光打靶装置中高速数字电路延时分配原理.根据传输线理论,提出端接迹线最大匹配长度值限定法,结合PCB设计,可避免端接失配反射.由电学理论,建模串扰的产生及消除串扰的端接方式.通过对噪声电流I和瞬态负载电流IL复合干扰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抑制方法.打靶实验表明,对保证延时信号的完整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75.
阐述了三螺旋DNA的发展和最新动态,并从3个方面展开评述:(1)三螺旋DNA稳定性的研究。三螺旋DNA的稳定性不仅取决于寡聚核苷酸的内在结构,还受外界环境如溶液的pH值、阳离子的种类和价态、DNA分子嵌入试剂和共聚物等的影响;(2)三螺旋DNA的应用。三螺旋DNA的形成为基因操纵和基因疗法提供了新方法,它在抑制DNA转录、复制、基因定点诱变、定点切割和诱导基因重组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3)三螺旋DNA的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力显微术和顺磁共振谱等。  相似文献   
976.
谢彦  王丙星  王利  白吉玲 《分析化学》2004,32(11):1556-1559
在研究多相催化反应中,建立和发展了一套在线高灵敏的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消除了激光在电离池内的吸收;自制了高输入阻抗的电荷灵敏放大器,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改进了飞行时间质谱仪中脉冲阀的进气方式,减少了死区,实现了质谱的快速采样。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的催化检测仪器相比,本系统具有灵敏度和采样率高,在线实时检测等特点。  相似文献   
977.
将微型滴定用于硫酸亚铁含量的测定 ,设计并使用与微型滴定管精度一致的移液管 ,比较了微型滴定与常量滴定的测定结果。方法可行 ,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8.
傅强 《高分子科学》2009,(2):267-274
A new type of SiO_2-MgO-CaO (SMC) whisker was used to modify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The melting behavior and crystallin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The dispersion of whiskers and interfacial adhesion in the prepared HDPE/SMC whisker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mechanical tests and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DSC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crystall...  相似文献   
979.
3α-Hydroxyl-7α-(4-pentenoyloxy)-5β-cholanoic acid (5) has been synthesized in four step reactions starting from CDCA. The serendipitous synthesis of methyl 3α-(ethoxycarbonyloxy)-7α-(allyloxycarbonyloxy)-5β-cholanoate (7) has led us to compare the spectroscopic difference of the 7α-(allyloxycarbonyloxy) group versus the 7α-(4-pentenoyloxy) group.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confirm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Methyl 3α-(ethoxycarbonyloxy)-7α-(allyloxycarbonyloxy)-5β-cholanoate was obtained by a method, which may prove useful in the synthesis of 14C-labeled derivatives for metabolic studies.  相似文献   
980.
This work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corrosion product layer of carbon steel exposed to a CO2‐containing solution.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X‐ray diffraction,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orrosion product layer. The corrosion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weight loss method. The corrosion mechanism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mpera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rrosion rate of carbon steel.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