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8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1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61.
We observe and measure the inductance of long intrinsic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s composed of misaligned Tl2Ba2CaCu2O8 thin films grown on LaAlO3 substrates. The array consists of about 9.1 × 10^3 intrinsic Josephson junctions, where 90° phase shift between ac voltage across the array and ac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has been measured. Furthermore, the voltag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requency of the current. The measured inductance values of the intrinsic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 confirming that the inductance is mainly due to the Josephson effect. The dependence of the array inductance on its critical current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2.
稀土对渗碳过程碳扩散系数和传递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20钢常规气体渗碳和稀土渗碳层深的测定,计算出稀土渗碳时碳在奥氏体中的平均扩散系数。从渗碳增重动力学出发,推导出渗碳过程混合控制阶段界面传递系数的计算公式。稀土元素加速渗碳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系数,同时提高了碳的界面传递系数。  相似文献   
163.
任友来  阎兴隆 《光子学报》1996,25(10):954-959
本文报道了同时采用Fabry-Perot标准具和光栅监测对撞脉冲锁模Nd:YAG激光器输出线宽的初步结果,通过改变泵浦能量获得0.11nm~0.25nm的激光线宽,表明了自相关调制在锁模激光脉冲线宽展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一些相关实验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6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过渡金属元素(Fe,Mn,Cu)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利用XRD研究了不同掺杂量的高温稳定性,用BET法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积,用TPR研究了掺杂后复合氧化物的还原性能。结果表明,Mn12%的掺杂即使在1000℃也能稳定存在,而Fe和Cu在该温度下均容易析出。同时掺杂Fe,Mn或Fe,Cu两种元素起始还原温度分别为140和100℃,而在宽泛的温度范围内显示了还原活性,这是两种元素还原峰重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5.
用扭摆测量获取材料非线性内耗参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宗琦  阎德勤 《物理学报》1993,42(4):592-596
在小内耗并且内耗参数只与切变振幅相关的前提下,采用分析力学方法求出由单自由度自由衰减振动扭摆位移采样值,获取材料非线性内耗和切变模量参数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6.
本文是对爆破拆除大跨度工业厂房的实践所做的总结。文中叙述了爆破拆除该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爆破效果及体会。  相似文献   
167.
简要介绍了南开大学高中-本科-研究生各个阶段的物理学术竞赛开展情况,以及在本科教育阶段学术竞赛活动和其它创新活动的有效衔接,从而形成从高中至研究生可持续、分层次的创新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68.
研究了Tl2Ba2CaCu2O8+δ/LaAlO3单晶薄膜的ab平面内电子在超导凝聚过程中的行为,薄膜厚度为3000,转变温度Tc=96K。在凝聚过程中,阻抗谱z(ω,T0)变化剧烈。谱线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浅超导区直流压制下的阻抗谱极为相似。随着超导凝聚的加强,谱重从高频区进一步向低频区转移并且导致直流极限下的发散。通过分析,得出超导相变对应了"超流电子岛"从出现到扩大并最终连成"整片超导大陆"这样的过程。我们还测试了薄膜载流下的阻抗谱z(ω,B0),观测到临界电流密度随着超导凝聚的进行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9.
研究了蓝宝石(1102)基片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退火时表面形貌和表面相结构的变化,以及它对CeO2缓冲层和Tl-2212超导薄膜生长的影响.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表明,在流动氧环境中1000℃温度下退火,蓝宝石(1102)的表面首先局部区域形成台阶结构,然后表面形成叠层台阶结构,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表面发生了台阶合并现象,表面形貌最终演化为稳定的具有光滑平台的宽台阶结构.XRD测试表明,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大幅度提高蓝宝石基片表面结构的完整性.在1000℃温度下热处理20 h的蓝宝石 关键词: Tl-2212超导薄膜 蓝宝石 缓冲层  相似文献   
170.
报道了在蓝宝石衬底上制备CeO2缓冲层的原位双温工艺法及其对Tl2Ba2CaCu28(Tl-2212)薄膜超导特性的影响.XPS和AFM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双温工艺法制备缓冲层,具有工艺简单,薄膜表面光滑,衬底材料原子扩散量少等特点.在先驱膜的高温后退火过程中,40 nm厚的CeO2薄膜就能有效地阻挡衬底材料对超导薄膜底层的扩散.随后制备厚度为530 nm的Tl-2212 关键词: Tl-2212超导薄膜 蓝宝石 氧化铈缓冲层 原位双温工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