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6篇
化学   142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32篇
物理学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高功率二极管泵浦模块热效应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作为放大器应用的高功率二极管泵浦模块NdYAG圆棒的热效应,包括热透镜效应和热致双折射所引起的退偏效应及其补偿方法.在光路中加入合适的负透镜可以对特定工作条件下激光棒的热透镜进行较好的补偿;使用两个增益和荧光分布等参数完全一致的泵浦模块作为放大级,在其间加入90°石英旋转片和4F像传递系统可以较好的补偿热致双折射所引起的退偏效应.并且对以上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补偿效果,提高了泵浦模块的提取效率和激光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292.
安伦  童非非  张新刚 《化学学报》2018,76(12):977-982
随着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对含氟化合物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向有机分子中直接引入氟原子和含氟基团的方法受到了化学家们的广泛重视.近些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氟烷基化反应,作为一种温和可控向有机分子引入含氟基团的策略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从反应的高效简洁和绿色温和性角度出发,发展廉价金属作为催化剂以及使用廉价易得的氟卤烷烃作为氟烷基试剂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本文以绿色低毒的Fe(acac)3为催化剂,首次实现了铁催化下二芳基锌与α,α-二氟炔丙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产物可以放大到克量级制备,并能进行多种转化.此外,这一铁催化体系还可以实现芳基格氏试剂与二氟烷基溴代的偶联反应,为合成二氟烷基芳烃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可能经历了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反应历程,偕二氟炔丙基自由基存在反应催化循环中.  相似文献   
293.
合成了一种含4,5-二氮-9,9-螺二芴(sb)配体的三齿磷铱配合物Ir(tpit)(sb)Cl(tpitH2=亚磷酸三苯基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磷谱及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sb配体的存在扭曲了分子结构,有助于降低分子聚集及发光淬灭。与存在分子内π-π堆积的模型配合物Ir(tpit)(bpy)Cl(bpy=2,2′-联吡啶)对比进行了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1%)中配合物Ir(tpit)(sb)Cl的发光波长为512 nm,相对配合物Ir(tpit)(bpy)Cl的波长(520 nm)有了8 nm蓝移。配合物Ir(tpit)(sb)Cl的发光量子效率为30%,与配合物Ir(tpit)(bpy)Cl的94%相比有明显降低,说明了分子内π-π堆积作用在降低柔性基团非辐射跃迁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配合物Ir(tpit)(sb)Cl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14 cd·A-1和4.5%。而由于分子内π-π堆积作用,基于配合物Ir(tpit)(bpy)Cl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高达60 cd·A-1和18.2%。  相似文献   
294.
通过2-(4'-三氟乙酰苯基)-4-苯基喹啉(tfapqH)与三氯化铱反应生成了二氯桥中间体,然后用吡啶-2-甲酸(picH)解离得到双环金属铱配合物Ir(tfapq)2pic。Ir(tfapq)2pic在二氯甲烷中的发光波长为584 nm,量子产率约为0.846,磷光寿命为1.211 μs,比没有三氟乙酰修饰的铱配合物波长蓝移的10 nm,量子效率提高了约5%,磷光寿命降低了0.286 μs,辐射跃迁加快,半波宽度降低了约26%,色纯度提高。其HOMO能级为-5.405 eV,LUMO能级为-3.277 eV,能级相对于未修饰的配合物都有所降低,且HOMO降低更明显,总的效果是能级差增加。Ir(tfapq)2pic 10%的热失重温度为301 ℃,比未修饰铱配合高近50 ℃。当Ir(tfapq)2pic以2%质量浓度掺杂于PVK-PBD中做成电致发光器件时的效率最高,电致发光波长为594 nm。器件的启明电压为7.3 V,最大亮度为8 571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2.65%,对应的流明效率为22.14 cd·A-1。色坐标是(0.58,0.40)。  相似文献   
295.
用循环伏安、交流伏安和交流阻抗法对Dawson型磷钨杂多阴离子P2W18O626-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 循环伏安结果显示, P2W18O626-在pH 2.52的0.1 mol·L-1 Na2SO4+NaHSO4溶液中有两对可逆的单电子还原-氧化波和两对可逆的双电子还原-氧化波. 单电子波的峰电位和电流与溶液的pH无关, 双电子波的峰电位则随溶液pH的增加而负移, 峰电流降低, 表明双电子电极过程有H+参与, 其数目为2. 交流阻抗谱表明P2W18O626-的电极过程完全受扩散控制, 实验测定其扩散系数(DO)为2.5×10-6 cm2·s-1. 循环伏安结果表明P2W18O626-的第III对波对O2还原为H2O2具有显著的电催化作用, 催化效率约达300%. 将P2W18O626-应用于PW11O39Fe(III)(H2O)4-构成的类电-芬顿过程, 使该过程对硝基苯的降解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96.
基于硫酸介质中一定量的色氨酸(Trp)对铱配合物[(dpci)2 Ir(pca)](dpci=3,4-二苯基邻二氮杂萘,pca-吡啶-2-羧酸)-Ce(Ⅳ)-Na2 SO3体系的化学发光阻抑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Trp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发光抑制程度与Trp浓度在1.5×10-7~1.0×10...  相似文献   
297.
景洪  宁辉  陈鹏  刘英君  童清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5):053003-1-053003-5
在进行高功率微波(HPM)空中辐射场测量时,由于来波信号极化角度难以确定和受空中平台姿态影响等因素,普通线极化接收天线难以确保极化匹配,天线的极化失配会进一步降低辐射场参数测量的精确性。为了降低极化失配影响,在梯形微带圆极化单元天线分析设计的基础上,采用四阵元依次旋转90°和依次移相馈电的方式组建了一种低轴比微带圆极化阵列天线,该天线采用功分器和移相器作为馈电网络,天线在9.7 GHz实测增益约为9.4 dB,1 dB波束宽度约17.4°,轴比约0.4 dB。应用该圆极化天线可将极化失配引入的不确定度降低到0.2 dB以下,可满足高功率微波空中辐射场的精确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298.
研究了YCl3-LiClO4-DMSO(二甲基亚砜)体系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及钇在Pt和Cu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Y^3+在Pt和Cu电极上可一步不可逆还原为Y,在铜电极上于-2.500V(vs SCE下恒电位电解,可获得粘附性好、Y含量达97.9%(质量分数)的均匀沉积膜。利用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计时电位法测定了Y^3+离子在298K下,YCl3-LiClO4-DMSO溶液中的扩散系  相似文献   
299.
ZnO/Zn界面对纳米ZnO薄膜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氧等离子体辅助电子束蒸发金属Zn后低温退火的方法制备纳米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谱、拉曼(Raman)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光致发光(PL)谱等手段,分析了退火温度及ZnO/Zn界面对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Raman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界面模式(Es)振动减弱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当退火温度为400℃时,界面振动消失,Zn全部转化成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得到化学配比的纳米ZnO薄膜。PL谱表明,经400℃退火处理的样品紫外发射最强,发光性质最好。  相似文献   
300.
GaN基白光LED的结温测量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正向电压法、管脚法和蓝白比法等三种方法测量GaN基白光LED的结温,获得了较为准确的结温,误差可以控制在4℃以内.正向电压法在恒定电流的条件下,得到了正向电压与结温的线性关系;蓝白比法在不同环境温度和不同注入电流两种情况下,都得到了蓝白比与结温较好的线性关系.提出了蓝白比法可能的物理机制,提高环境温度和增大注入电流都会使结温升高,蓝光峰值波长也会改变,这两个因素都会影响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光效率.降低结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白光LED的接触电阻、串联电阻和外量子效率,封装材料的热导率,反射杯和管脚的设计,以及空气散热部分的散热面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