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10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冷阱捕获-色谱分离-原子吸收方法测定天然水中四种主要砷形态。测试系统自行组装,色谱住填料采用ChromosorbGAW-DMCS(粒径0.3~0.45mm),其上涂布3%OV-101。方法的检出限以砷计分别为:As(V)0.51ng,As(Ⅲ)0.43ng,MMA0.38ng,DMA067ng;12ng砷标准偏差As(Ⅴ)4.21%,As(Ⅲ)3.56%,MMA3.23%,DMA5.46%。在0~50ng砷量范围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该法适用性广,已用于湖水、河水、海水和地下水等不同水样神形态测定,加标回收率93.5%~104.9%。给出了上述水样四种砷形态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薄膜单元和六面体二次等参单元的耦合计算模型.由所编制的计算程序进行实例计算,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从胜利油田被高含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的根癌土壤杆菌UP-3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模拟油体系中传质助剂对该菌株生物脱硫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传质助剂存在条件下油水比、反应时间和硫含量对UP-3生物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物脱硫菌在脱除含硫化合物的同时不消耗其它烃类物质;传质助剂吐温80能够提高UP-3对模拟油中的脱硫率;吐温80存在时,UP-3在3d内可将模拟油(含硫量200mg/L)中98.01%的硫脱除;UP-3对柴油最高的脱硫率仅达到31.81%,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对有机硫化物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PW91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 对FeCu团簇吸附CO过程中可能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态进行了系统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FeCu双原子团簇饱和吸附CO分子数是7, 配位过程均为放热反应, 吸附能最大的结构是FeCu(CO)1. 金属原子满足18电子规则,对CO的吸附位置起主要决定作用, 即CO配位由于遵循18电子规律, 即Fe原子上形成Fe(CO)4Cu 之后CO与Cu原子发生配位形成Fe(CO)4Cu(CO)3. 各配合物中 Fe电荷密度最大的结构是Fe(CO)4Cu(CO)1, Cu电荷密度最大的结构Fe(CO)4Cu(CO)3.  相似文献   
15.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对2Sr+、2Ba+采用相对论校正赝势基组SDD,对N、O、H采用6-311+G(2d,p)基组,计算研究了气相中碱土金属离子2Sr+、2Ba+介入N2O(1∑+)和H2(1∑g+)反应的微观机理,优化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用频率分析方法和内禀反应坐标方法(IRC)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运用Kozuch撰写的能量跨度模型(Energetic Span Model,δlE),确定了决定循环反应速率的决速过渡态(TDTS)和决速中间体(TDI),并利用转化频率(Turnover Frequency,TOF)评估了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从热力学性质分析2Sr+、2Ba+离子对N2O(1∑+)和H2(1∑+g)反应很好的催化作用,可得到目标产物N2(1∑g+)和H2O(1 A1),却从动力学性质分析主要反应产物为N2、SrOH+ (BaOH+)和H,最终动力学因素在反应中起决定性作用,以上结论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UB3LYP/6-311G(2d) +SDD//CCSD(T)/6-311+ G(2d) +SDD方法,计算研究了气相中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MO+ (M=Ca,Sr,Ba)参与N2O (X1∑+)+CO(X1∑+)→N2(X1∑g+)+CO2 (X1∑g+)的反应机理.通过计算亲氧性得到在三种氧化物阳离子中只有2CaO+从N2O得到O原子并传递给CO的过程是热力学允许的.碱土金属氧化物阳离子2MO+参与主题反应的机理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其一为2 MO+从N2O获取O原子生成2MO+,进而向CO提供O原子得到2MO+和CO2,该过程为催化反应机理;其二为2MO+先与N2O复合生成中间体IM1,之后IM1继续与CO复合生成中间体IM2',经过一系列反应过程最终生成2MO+,N2和CO2.通过对两种反应过程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因素分析得到,2 MO+ (M=Ca,Sr,Ba)参与反应N2O(X1∑+)+CO(X1∑+)→N2(X1∑g+)+CO2(X1∑g+)的机理为后一路径,所得结果与实验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UB3LYP方法, 在6-311+G(2d, p)的基组下, 计算研究了气相中Ca+离子介入N2O (1∑+)和CO (1∑+) 与N2O (1∑+) 和 H2 (1∑+g)反应的微观机理. 报道了二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 并用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方法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 计算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参与N2O和CO与N2O和H2的反应都分两步进行, 其中Ca+离子对反应N2O (X1∑+) + CO (1∑+)生成N2 (X1∑+g) + CO2 (1∑+g)比较Fe+, Ir+, Pt+等的金属离子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而对反应N2O (X1∑+) + H2 (1∑+g) → N2 (1∑+g) + H2O (1A1) 催化作用不是很好,N2、CaOH+和H是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 并通过对金属离子亲氧性(OA)的计算, 从热力学方面进一步说明主题反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用 Nd:YAG脉冲激光器产生的1.06 μm激光在空气中烧蚀金属Pb靶产生等离子体,并观测了其时间分辨的发射光谱. 依据光谱线波长、相对强度等参数估算了不同延迟时间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由PbI线的Stark加宽计算得到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讨论了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电子温度平均为14500 K、电子密度达到1017 cm-3. 从等离子体产生、发展机制的角度定性探讨了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角速度传感的基本原理,搭建了以高Q光学微球腔为核心敏感部件的角速度传感实验测试系统。实验中通过调制、解调技术得到了光学微球腔的谐振曲线及其相对应的解调曲线,并采用PID反馈控制电路实现了微球腔谐振点的实时跟踪锁定,谐振点锁定精度约为10 kHz。通过对系统提供低、高2组不同的旋转角速度进行实验测试,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系统输出信号幅度的变化趋势与测试转台提供的旋转角速度变化情况相对应的结果。初步验证了高Q光学微球腔的角速度传感效应,为后续深入研究高Q光学微谐振腔角速度传感器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矿产资源日益匮乏,对浮选药剂的选择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新型药剂势在必行.运用密度泛函理论,选取B3LYP/6-311+G(d, p)方法基组,对碳原子数在15~21的硫酸氢酯类浮选药剂浮选铜离子进行了计算研究.通过几何参数优化、电荷密度分布及吸附能变化,探讨了碳原子数为15~21的硫酸氢酯类浮选药剂对铜离子浮选性能的改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C_(17)(十七烷基硫酸氢酯)浮选效果较好.结论对研究浮选机理及分子模拟设计新型浮选药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