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3篇
化学   191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1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碳酸二甲酯(DMC)与4,4′-二苯甲烷二胺(MDA)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了分离、组成结构分析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经过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主产物为MDC,中间产物结构为4-(4′-氨苯基)苯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82.
为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稳定性好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用国产试剂偶氮胂I作显色剂,EGTA掩蔽钙,在三乙醇胺-盐酸缓冲体系中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结果表明,该法显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线性范围达3.29 m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104L.mol-1.cm-1。回收率为97.8%~102.4%,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9%与3.4%,与MTB法(x)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y=1.03x-0.036,r=0.994 7,P>0.05,51例健康人血清镁含量(-x±2s)为0.73~1.27 mmol/L。应用该法进行血清镁测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试剂空白值低、操作快速简便等优点,适于血清镁的常规手工分析和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83.
C5烷烃分子在AlPO4-5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子水平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环戊烷、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在AlPO4-5分子筛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以及平均势能等。结果表明,在373 K,2-甲基丁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473 K,环戊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573 K,在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环戊烷的吸附量都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2-甲基丁烷的吸附量高于正戊烷。C5烷烃分子在AlPO4-5中吸附量的不同是由于他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低吸附量时C5烷烃分子平均势能不随吸附量变化;高吸附量时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而2-甲基丁烷和环戊烷分子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4.
85.
涂料基料是指涂料中能单独形成有一定强度、连续成膜的物质,也称成膜物质,是由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改性树脂构成.涂料基料性能的优劣,决定了涂料的防腐蚀性能.因此,对涂料基料(即树脂)的质量鉴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适用于各类涂料样品,避免了红外、核磁等需经化学分离、提纯,方可进行定性测定的繁复冗长的分离步骤,具有样品无需前处理、用量少、灵敏度高、谱图直观、分析周期短等特点,不仅可确定涂料基料的大类,还可对每类树脂的具体品种、牌号进行剖析检测,在国内未见公开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6.
吴根柱  汪成程  张峰 《光学技术》2019,45(2):213-217
基于传统纵向蝴蝶结混合表面等离子体波导(BTHPW),提出一种共水平面BTHPW集成光波导结构,是由半导体硅肋和金属Ag肋两种波导对放在一个SiO_2基底面上构成,采用有限元法对其混合模式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该波导传播长度、归一化有效模场面积和品质因子等特性随波导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波导模式具有传播损耗较小同时又较强光限制能力的特点,最长传播距离可达108μm,最小有效模面积可达λ~2/3000左右。该波导结构制作工艺简单,并可应用于高灵敏度折射率传感器和微纳米光子集成器件等领域。  相似文献   
87.
为克服传统抛光方法在硅改性的碳化硅表面抛光存在的不足,采用磁流变抛光在精抛光阶段实现面形误差高效去除和快速收敛。基于实际应用中的对磁流变抛光液的需求,提出了磁流变液的性能要求,并配制了适合改性硅表面抛光的磁流变抛光液,检测所配制的抛光液体的流变特性和分散稳定性,证明了液体具有良好的性能。对口径为130 mm(有效口径为120 mm)的硅改性的同轴非球面碳化硅工件进行实际抛光。经过两个周期约3 h的抛光,面形误差均方根(RMS)从0.051λ(λ=632.8 nm)快速收敛至0.012λ,粗糙度Ra达0.618 nm。验证了所配制的磁流变抛光液满足碳化硅基底改性硅表面的抛光需求,证明了磁流变抛光技术在镜面硅改性后精抛光阶段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8.
钴掺杂氧化锌是室温稀磁半导体的重要候选材料,其磁学特性和钴掺杂浓度、显微结构及光学性质密切相关。磁控溅射具有成本低、易于大面积沉积高质量薄膜等特点,是广受关注的稀磁半导体薄膜制备方法。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钴掺杂氧化锌薄膜,并对其显微结构、光学性质和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掺杂原子分数在8%以内时,钴掺杂氧化锌薄膜保持单一的铅锌矿晶体结构,钴元素完全溶解在氧化锌晶格之中;薄膜在可见光区域有很高的透射率,但在567, 615和659 nm处有明显吸收峰,这些吸收峰源于Co2+处于O2-形成的四面体晶体场中的特征d-d跃迁。磁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钴掺杂氧化锌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且钴的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磁学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薄膜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室温铁磁性应源于钴掺杂氧化锌薄膜的本征属性,其铁磁耦合机理可由束缚磁极化子模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9.
钴掺杂氧化锌是室温稀磁半导体的重要候选材料,其磁学特性和钴掺杂浓度、显微结构及光学性质密切相关。磁控溅射具有成本低、易于大面积沉积高质量薄膜等特点,是广受关注的稀磁半导体薄膜制备方法。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浓度的钴掺杂氧化锌薄膜,并对其显微结构、光学性质和磁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当掺杂原子分数在8%以内时,钴掺杂氧化锌薄膜保持单一的铅锌矿晶体结构,钴元素完全溶解在氧化锌晶格之中;薄膜在可见光区域有很高的透射率,但在567,615和659nm处有明显吸收峰,这些吸收峰源于Co2+处于O2-形成的四面体晶体场中的特征d-d跃迁。磁学特性测试结果表明钴掺杂氧化锌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且钴的掺杂浓度对薄膜的磁学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薄膜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室温铁磁性应源于钴掺杂氧化锌薄膜的本征属性,其铁磁耦合机理可由束缚磁极化子模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0.
本文考虑一类状态受限的随机延迟最优控制问题,其中控制域为凸集且扩散项系数中含有控制变量.控制域可以是无界集合.用最大值原理方法建立了最优控制满足的必要条件.也给出了充分最优性条件,从而有助于找到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