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4篇
  免费   578篇
  国内免费   976篇
化学   2125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238篇
综合类   155篇
数学   476篇
物理学   14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水相中金属铜表面生成亚铜—邻菲罗啉配合物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零价铜在邻菲罗啉水溶液中的反应。当溶液敞露于空气并存在有机阴离子X-时,例如苯甲酸盐(Bz)、对甲基苯磺酸盐(Ts)等,铜的表面生成了致密的反应产物的薄层,经IR、UV/VIS、MS和元素分析证明了该薄层为相当纯的亚铜的邻菲罗啉配位化合物,结构为[Cu(phen)2]+X-。在乙醇/甲苯混合溶剂中得到了表面反应产物的晶体[Cu(phen)2](CH3C4H6SO3)C2H5OH,并用X-ray测得了结构。本工作表明溶液中的CuⅡ离子抑制Cu0氧化成CuⅠ而影响反应层的形成,同时又促进CuⅠ氧化成CuⅡ的过程  相似文献   
82.
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雷达探测、卫星通信、航天航空和电子对抗等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抗电磁波干扰、隐形技术、微波暗室等研究领域的兴起.对电磁波吸波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产生电磁波的电子产品(诸如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微波炉及电磁炉等)的数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83.
V2O5-WO3/TiO2催化剂氨法SCR脱硝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In this work, a kinetic study of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carried out. After prov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that the effect of intraphase diffusion and interphase mass-transfer processes can be ignored,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V2O5-WO3/TiO2 has been carried out with fixing the feed gas flow rate and composition ( NO, NH3, O2 ) while varying the catalyst loading.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NO removal efficiency, the empirical catalytic reaction rate equation of NO with NH3 has been obtained using differential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s further proved by the graphic integral method at the temperature from 320℃to 400 ℃ The reaction order is 1 to NO and zero to NH3. The reaction follows the Eley-Rideal mechanism model.  相似文献   
84.
实验考察D07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在交换柱中脱除过氧化氢中微量金属阳离子的动态行为.通过改变料液流速、高径比、料液中交换离子浓度及料液组成等参数,绘制不同条件下的透过曲线,以此考察D072型树脂对过氧化氢中金属阳离子的动态交换性能,从而确定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程庆彦  钟顺和 《催化学报》2003,24(7):558-562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Ni2(OEt)2/SiO2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催化剂,利用示差量热、红外光谱和微反技术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热稳定性、化学吸附性质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双核金属乙氧基配合物Ni2(OEt)2/SiO2中的Ni2+与载体SiO2表面的O2-以双齿配位形式键合;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存在桥式吸附态和碳酸单乙酯基物种两种吸附态,丙烯则只有一种分子吸附态;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上的反应产物主要是甲基丙烯酸.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二氧化碳和丙烯在Ni2(OEt)2/SiO2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分子共吸附于催化剂表面同一活性单元上,羧酸根和丙烯解离吸附态的形成是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86.
CompoundsformedfromCu ,AgandAuwithdithio lateligands ,suchasthedialkyldithiocarbamate (DTC) ,mercaptothiazoline (HMT)anddialkyldithiophosphates(DDP) ,haveplayedanimportantroleintechnology .1Cu(I) Sclustersalsohavebeenimplicatedinbiologyasan ti oxidants .2Thecuban…  相似文献   
87.
硼氢化钠的低分子还原系统研究很多,但其聚合物支载还原剂相对来说就很少,而且仅以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来制备的聚合物试剂。为了寻找用途更广泛的、新的聚合物支载还原剂,我们进行了硼氢负离子的聚合物还原系统的研究;发现能用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出新的聚合物支载还原剂。前文报道了用NaBH_4的水溶液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88.
双金属氰化物络合物催化环氧烷烃开环聚合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Co Zn双金属氰化物 (DMC)络合物催化剂 ,以X 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该催化体系下环氧丙烷开环聚合的反应特性 ,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 .研究发现 ,Co Zn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适合于中高分子量聚醚的合成 ,但是碱性起始剂起阻聚作用 ;在该催化体系下聚合物分子量可控 ,不饱和度很低 (<0 .0 14meq g) ,分批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 (Mn Mw <1.4 ) ,而一步加料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 ;1 3C NMR分析表明聚合物主链具有无规立构分布的特点 ,且链节分布几乎都为头 尾方式 .聚合过程中活性链与非活性链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交换反应 ;虽然聚合反应有终止 ,但与聚合物链长没有关系 ,聚合物链的终止是可逆的 .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0%、2.7%和5.6%),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PET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明显降低,表明1,2-BDO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阻碍了PET链段的结晶。 PET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90.
三苯甲基醚直接转化成丙酮化合物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钟振声  刘爱骅 《有机化学》2005,25(6):738-740
介绍了一种新的高效的由三苯甲基醚直接生成丙酮化合物的方法, 也就是使三氟乙酸条件下脱三苯甲基的反应和生成丙酮化合物的反应在一个反应瓶中同时进行, 使脱三苯甲基作用后生成的醇继续反应得到高产率的丙酮化合物. 这种方法对于分子中同时含有对酸敏感的其他官能团的三苯甲基醚分子的脱保护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