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9篇
  免费   1015篇
  国内免费   1918篇
化学   3915篇
晶体学   172篇
力学   356篇
综合类   199篇
数学   808篇
物理学   27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01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510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b~(3 )在MO(M=Ca,Sr)中的长余辉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已有近100年的历史,目前仍在许多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1].此类材料与其他光致发光材料具有相同的发光性能,只是更注重其发光的衰减过程和热释光性能.如,ZnS:Cu作为黄绿色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在1992年以前是余辉性能最好的长余辉发光材料,一直处于发光研究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72.
划痕试验法对特殊薄膜系结合力的检测与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介绍了划痕试验法测量表面薄膜与基体结合力的测试原理和实验方法,讨论了影响临界载荷Lc测量值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薄膜系的分类以及大量实际测量数据的总结和分析,认为被测薄膜以及基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对临界载荷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单纯从声发射信号的变化来确定临界载荷的方法有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分析和讨论了某些特殊薄膜系的声发射信号与其实际临界载荷值之间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了针对不同膜系,合理利用声发射曲线,摩擦力斜率以及显微观测来正确判定临界载荷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3.
纳米晶型MnCo2O4的微波加热法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和Mn的醋酸盐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得草酸盐前驱物,加入一定量微波吸波剂乙炔黑后,用微波进行热处理制得复合氧化物MnCo2O4.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晶型,结晶良好,纯度较高,粒径为10~20nm且分布均匀.在室温下、空气气氛中,以6mol/L的KOH溶液为电解液测试了由MnCo2O4制备的空气扩散电极对氧还原反应的催化效果.极化曲线显示,在-0.2V(vsHg/HgO)电位下,氧还原反应电流密度达96mA/cm2.为显示微波加热法的优越性,用马弗炉煅烧制备了MnCo2O4,并对两种热处理方法所得产物的物化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4.
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是一种20世纪80年代引入临床的新的十一环多肽抗生素.因其毒性小,有较高的选择性,在临床上将其用于脏器移植中抗排异反应的首选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75.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在pH 5.5的缓冲介质中用酒石酸作为络合剂,使血浆中钾、钠、钙、镁4种阳离子达到很好分离,用咪唑作为背景试剂进行了紫外检测.对电泳分离及紫外检测的各分析条件(包括背景缓冲溶液的pH值,咪唑溶液的浓度及酒石酸溶液的浓度等)作了试验并予以优化,上述4种离子的相互分离在4.5 min内顺利完成.文中给出了K 、Ca 、Mg2 的线性回归方程,其相关系数在0.998 4~0.999 4之间,证明了在各离子的峰面积与其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3种离子的检出限(S/N=3)依次为0.20,0.12,0.06 mg·L-1.用迁移时间检测和用峰面积检测所得的RSD值(n=6)依次小于0.76%和2.83%.由于钠离子的吸收峰与系统峰重叠,钠的测定无法进行.回收率试验的结果在95.3%至104.2%.  相似文献   
76.
戴茂华  汤丁亮  袁友珠 《催化学报》2006,27(12):1063-1068
 以TiCl4和SiCl4为原料,采用水解和非水水解溶胶-凝胶两种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含量的Ti-Si复氧化物载体,继而用沉积-沉淀法制得载金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N2吸附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在氢气和氧气存在下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性能. 研究表明,钛含量在6%~14%范围内时,两种方法制得的Ti-Si复氧化物均为无定形结构,但采用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得的载体比表面积较高. 以非水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钛含量10%的Ti-Si复氧化物为载体得到的载金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反应60 min时,丙烯转化率为5.7%, 240 min后降为3.3%, 环氧丙烷的选择性稳定于95%左右. 还考察了非水水解溶胶-凝胶的陈化时间和金沉积-沉淀溶液的pH值等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催化裂化USY/ZnO/Al2O3脱硫添加剂的高温水热失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USY/ZnO/Al2O3汽油催化裂化脱硫添加剂经高温水热老化处理前后的脱硫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老化后添加剂的脱硫性能大幅度下降.采用XRD和IR等技术对USY/ZnO/Al2O3添加剂在高温和高温水热条件下失活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下,ZnO可与USY沸石中的铝发生固相反应生成ZnAl2O4尖晶石,从而造成USY晶体结构崩塌,转变成无定形状态.在ZnO含量较高的条件下,ZnO可继续与USY晶体结构崩塌后生成的无定形的硅和铝的氧化物反应,生成Zn2SiO4硅锌矿和ZnAl2O4尖晶石结构.这一方面使添加剂失去了可形成硫化物吸附中心的ZnO,另一方面破坏了硫化物的裂化活性组分USY,从而造成添加剂脱硫性能下降甚至失去脱硫活性.ZnO对USY的破坏作用主要与温度有关.在USY/ZnO/Al2O3体系中,ZnO被ZnO与Al2O3之间形成的锌铝尖晶石膜固定并与USY隔离,单纯的高温条件对添加剂的破坏不显著,而水蒸气可以促进ZnO的移动,有利于ZnO与USY的接触,因此在高温和有水蒸气存 在的条件下添加剂的结构易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78.
冠醚化二苯甲酮的合成及其光物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枢  袁立华 《有机化学》1991,11(5):470-476
本文报道采用在多聚磷酸中酰化的方法,合成了冠醚化二苯甲酮1~8。它们与叔胺类共用可能被用作光引发剂。为此,用紫外光谱详细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及其络合后的光物理行为。还提及化合物3和4作为紫外吸收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9.
苑伟康  吴洪  姜忠义  许松伟 《有机化学》2006,26(11):1508-1517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CNTs)的溶解性和分散性较差是目前制约其广泛应用及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生物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CNTs进行共价修饰是改善其溶解性和分散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前CNTs的共价修饰主要通过两类反应来实现: 羧基的衍生反应和直接加成反应. 介绍了基于这两种反应的几种共价修饰方法, 比较了各种修饰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CNTs的溶解性和分散性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0.
A new nickel(Ⅱ)-dicyanamide compound, [Ni(dca)2(en)]n (1) (dca=dicyanamide anion, [N(CN)2]-); en=ethylene diam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694 3(1) nm, b=1.041 5(2) nm, c=1.4132(2) nm, and β=90.381°, Z=4, V=1.011 0(3) nm3. In this compound, the adjacent nickel atoms are connected by dca all in μ1,5-bridging mode to form ladder-like units, which are linked with double dca bridges to generate a regular infinite stair-like structure. Temperature-depend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was also characterized for this compound. CCDC: 2082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