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9篇
  免费   1818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化学   6597篇
晶体学   95篇
力学   405篇
综合类   89篇
数学   867篇
物理学   350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463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693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849篇
  2010年   640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614篇
  2007年   574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空速和进料中CH4:O2比值对Mo2C/Al2O3催化的POM反应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温度具有较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对CO的选择性比对H2的影响更大.反应气体的空速较小时对于甲烷的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是有利的;而在较高的气体空速下,氢气的选择性则更低.进料中CH4:O2比值稍高于2:1时有利于获得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并且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当CH4:O2比值低于2:1时.甲烷转化率、CO和H2选择性随反应的进行急剧下降.而当此比值调整到高于2:1时.转化率和选择件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32.
The anodic oxidation of caffe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acetylacetone or methyl acetoacetate in aqueous solution has been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ontrolled-potential electrolysis techniqu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affeic acid was oxidized to the corresponding o-benzoquinone, which underwent further Michael-addition with acetylacetone or methyl acetoacetate to produce caffeic acid derivative 3,4-dihydroxy-6-(1-acetylacetone)-yl cinnamic acid 4a or 3,4-dihydroxy-6-(1-acetyl-methylacetate)-yl cinnamic acid 4b.  相似文献   
133.
The paper reported the synthetic procedure and character of Copper(Ⅱ) binuclear coordination compound of 1,4-bis-(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4′)-1,4-butanedione.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 of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 has been studied from the TG-DTG curves by means of the Achar et al and Coats-Redfern methods.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x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powder microelectrode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34.
A multifunctional sialyltransferase has been cloned from Pasteurella multocida strain P-1059 and expressed in E. coli as a truncated C-terminal His6-tagged recombinant protein (tPm0188Ph). Biochemical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obtained protein is (1) an alpha2,3-sialyltransferase (main function), (2) an alpha2,6-sialyltransferase, (3) an alpha2,3-sialidase, and (4) an alpha2,3-trans-sialidase. The recombinant tPm0188Ph is a powerful tool in the synthesis of structurally diverse sialoside libraries due to its relaxed substrate specificity, high solubility, high expression level, and multifunctionality.  相似文献   
135.
张慧  曹卫国  任仲皎 《有机化学》2007,27(8):1018-1021
四氢苯并吡喃衍生物在药物和农药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基于合成这类化合物的传统方法所用溶剂多为对环境不利的极性溶剂, 且合成需分步进行, 在提倡绿色化学和发展节约型经济的今天, 如何改良这类反应已成为一个热点. 本工作通过选择不同的碱尝试反应最佳条件, 发现用价廉易得的碳酸钾为碱, 对不同官能团取代的底物芳醛采用研磨的手段, 在无溶剂条件下, 一锅法可成功合成四氢苯并吡喃衍生物. 该法条件温和, 收率高, 易于操作, 对环境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6.
对聚苯醚(PPO)进行了苯环溴代、甲基溴代以及胺交联,发现苯环溴代可提高O_2、N_2透过率(P),而选择性(α)基本不变。甲基溴代则相反,P降低、α有明显提高。调节两者比例可得到P、α兼优的O_2、N_2分离膜。甲基溴代后进一步胺交联可得到α更高、耐溶剂的膜材料。  相似文献   
137.
A novel lignan: sphaerophyside SC was isolated from ethanolic extract of the seeds of Sphaerophysa salsula (Pall.) DC.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was elucidated mainly on the basis of the 1D NMR and 2D NMR data.  相似文献   
138.
建立了处理双原子分子-表面相互作用的推广的LEPS势.借助推广的LEPS势,系统研究了一氧化碳分子在铂低指数表面吸附的动力学特性,重现了低指数表面的分子吸附热、吸附几何及本征振动等实验数据;鉴定了某些不合理的文献信息,预测了实验尚未探测到的重要信息:预测到Pt(100)表面四重洞位的C-O伸缩振动频率为1 962.60 cm-1;预测到Pt(110)表面吸附态的C-O及C-Pt键长分别为115.1、147 pm.  相似文献   
139.
CaF_2在熔化以前为超离子导体相。一些实验和理论的研究表明,在超离子导体相中,Ca~(2+)仍维持原有的面心立方骨架,而F~-则在Ca~(2+)骨架中运动。早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Ca~(2+)的均方根位移仅约0.3A,而F~-的扩散系数可达2.6×10~(-5)cm·s~(-1),已是熔盐扩散系数量级。近年来的中子散射实验表明在扩散离子和近邻离子间存在着某种动力学相关。为解释这些事实,新近Gillan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扩散离子伴随着F~-亚晶格变形,而Kaneko和Ued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则表明扩散离子伴随着近邻离子在同一运动方向的相关运动。进一步的研究尚待进行。八十年代初,Nelson等人提出了描述晶体、非晶和液态中键取向的键球谐函数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将一种新型的CuMn催化剂用于由合成气合成甲酸甲酯和甲醇,该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和甲酸甲酯选择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合成气压力及催化剂制备方法等对合成甲酸甲酯和甲醇的反应活性及选择性的影响。在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最高达60.10g/(L·h),产物甲酸甲酯的选择性很高。用BET、XRD及XPSAuge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的比表面、晶相组成以及铜、锰在催化剂中的价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