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篇
  免费   779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化学   2613篇
晶体学   188篇
力学   285篇
综合类   107篇
数学   507篇
物理学   18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373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51.
利用3,5-二氨基苯甲酸配体合成了2种新的配合物[Cd(diaba)(phen)2]NO3·H2O(1)和[Zn(diaba)(2,2’-bipy)2](2)(H2diaba=3,5-diaminobenzoicacid;phen=1,10-phenanthroline,2,2’-bipy=2,2’-bipyridine),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Fddd,a=1.42581(7)nm,b=2.56462(13)nm,c=3.09247(17)nm。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1.27362nm,b=1.59278nm,c=1.51935nm,β=107.334°。配合物12都为单核晶体。配合物1的结构单元由1个Cd、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phen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单元由1个Zn、1个3,5-二氨基苯甲酸和2个2,2’-bipy构成。两种配合物再通过氢键或π-π堆积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2.
水热法合成了2个镧系配合物[Ln(3,4-DFBA)3(phen)(H2O)]2(H2O)2(Ln=Sm (1),Ho (2);3,4-DFBA=3,4-二氟苯甲酸, phen=菲咯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2结构相同,配位数为8,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相邻的2个双核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2D层状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XRD等手段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TG-DTG技术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同时对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另外,还测定了这两种配合物对白色念珠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以及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3.
通过高氯酸亚铁,4-(咪唑-2-甲醛)丁腈和光学纯苯乙胺衍生物的自组装成功合成了2个纯手性单核自旋转换铁(Ⅱ)化合物fac-Λ-[Fe(R-L1)3](ClO4)2(1),fac-Λ-[Fe(R-L2)3](ClO4)2(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紫外光谱(UV)、圆二光谱(CD)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在化合物12中,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不对称双齿手性席夫碱配体中的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面体配位环境.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3]2+阳离子和2个高氯酸根阴离子.由于铁(Ⅱ)中心周围手性配体的螺旋协调配位使[Fe(L)3]2+形成单一手性Λ构型.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2中的铁(Ⅱ)在低自旋状态.在[Fe(L)3]2+中,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配合物12通过分子间C-H…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CD光谱证实配合物12在溶液中的光学活性.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2分别在232和250 K发生自旋转换.由于配合物12具有相同的手性空间群和类似的堆积方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12表现出不同自旋转换温度的原因主要是取代基效应.  相似文献   
154.
在合成具备一定分子结构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乳酸(PNIPAAm-PLA)嵌段共聚物的基础上,采用透析法制备了PNIPAAm-PLA共聚物磁性复合胶束和囊泡。本文发现不同的制备工艺条件会分别形成胶束和囊泡两种载体形态,并对两种载体的形貌进行了细致对比,发现两种结构特点的载体分别适合疏水性和亲水性药物的装载。对复合胶束的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进行了表征研究,得到其LCST在38℃左右,略高于人体体温。对不同Fe4O3磁性粒子投料比对应制备的复合胶束的磁性能进行了较详细的测试,发现磁性粒子的加入量对其磁响应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5.
以甲苯为溶剂,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OTS)为改性剂,进行了ZSM-5高硅分子筛疏水改性研究。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附-解吸附、静态水接触角、水与正己烷的静态吸附,以及水热稳定性试验等测试了改性前后样品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硅烷化改性在ZSM-5上接枝了-Si(CH2)7CH3基团,并实现了超疏水性。当0.8g ZSM-5使用0.24g改性剂时,改性后分子筛的接触角达152°,水吸附量下降了1.49%,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别减小了62.7m2/g、0.0329cm3/g、0.42nm,孔道长程有序性有所降低,且具有较高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孕期和哺乳期适度缺铁性贫血诱导子代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方法 12只受孕豚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适度缺铁性贫血组)。子代豚鼠于出生后9 d断乳,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简称DPOAE)检测听力;分离耳蜗,行全基底膜铺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end-labelling,简称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孕期和哺乳期铁适度缺铁性贫血致子代豚鼠听力损伤,耳蜗毛细胞凋亡发生,caspase-3/9免疫阳性表达。结论孕期和哺乳期铁缺乏适度缺铁性贫血可诱导子代豚鼠耳蜗毛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57.
为掌握生物质中钾对生物质超临界水降解过程的影响,选择生物质气化转化过程中生成的重要小分子中间产物甲醛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400~650℃、压力23~29 MPa、停留时间4~12 s),单一钾成分(KHCO3/K2CO3/KCl)或混合钾成分(KHCO3、K2CO3、KCl)对甲醛超临界水降解气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KHCO3、K2CO3、KCl、混合钾均降低了气体产物中CO的体积分数,提高了CO2的体积分数,但KCl的影响程度弱于其他三种钾成分。此外,由于不同钾成分均不利于气体产物中CO和H2体积分数的提高,从而使得气体产物的热值降低。KHCO3、K2CO3、KCl、混合钾均降低了H2、CO、CO2的产率以及气化率,其对H2产率以及气化率的抑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混合钾、KHCO3、K2CO3、KCl,且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停留时间时抑制气体生成的作用相对越明显。而当反应压力改变时,钾成分对H2产率及气化率的影响程度变化较小。较高反应温度、较高反应压力、较长停留时间时,混合钾中各成分出现协同作用,明显抑制了气体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电化学氟化法生产的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中主要产物全氟酰氟进行了检测。在60℃下,采用甲醇对全氟环己烷酰氟产品进行甲酯化处理。考察了不同长度,极性及膜厚的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效果。以KB-1MS毛细管色谱柱(90 m×0.25 mm×1.0μm)为分离柱,采用GC/MS法对全氟酰氟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有机质谱学裂解规律,分别对环状全氟羧酸甲酯、饱和直链全氟羧酸甲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方式和质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标准品对照及已知全氟化合物的质谱信息分析,共鉴定出5种全氟酰氟,其中包括两种异构体;测得全氟环己烷酰氟约占总全氟酰氟含量的65%。  相似文献   
159.
Indolocarbazole derivatives have been reported to be promising organic semicon- ductor candidates and electroluminescent (EL) materials. One novel indolocarbazole derivative, 2,8-acetyl-5,11-dihexyl-6,12-(di-p-tolyl)-5,11-indolo[3,2-b]carbazole (YK4),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has also been carefully studied. YK4 is triclinic, space groups Pi with a = 9.409(5), b = 13.974(5), c = 15.488(5) A, α = 90.281(5), β = 105.456(5), Z= 93.728(5)°, M,. = 688.94, V= 1958.1(14) A3, Z = 2, Dc.= 1.168 g/cm-3,μ = 0.070 mm-1, F(000) = 740, Rint = 0.0475, R (I〉 20(/)) = 0.1146, wR (I〉 20(/)) = 0.2186, R(all data) = 0.2192 and wR (all data) = 0.2701. Like other indolo[3, 2-b]carbazole derivatives which were introduced in the 5- and 11-positions, the intermolecular short contacts are localized between the pendant groups and acetyl groups of the neighboring indolocarbazole molecules. The molecule of YK4 possesses poor face-to-face π-π stack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molecules in the crystal. The calculated bond lengths and bond angles of YK4 also proved the result of crystallography.  相似文献   
160.
采用β-环糊精诱导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体系,通过产生的激发光谱信号检测该复配体系中SDBS和HPAM的含量。考察了β-环糊精对SDBS与HPAM的诱导作用、SDBS与HPAM之间的干扰影响、溴水氧化HPAM时间、甲酸钠还原溴水时间等因素对二元复配体系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的最大诱导吸收波长为225 nm,溴水氧化HPAM的最佳时间为10 min,甲酸钠还原过量溴水的最佳时间为5~10 min。在水溶液体系中β-环糊精兼具显著提高复配体系中SDBS和HPAM的检测精度和定量抗干扰的作用,该方法的定量误差在2.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