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化学   291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2篇
物理学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PU/M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以及纳米粒子与基体界面间强的相互作用,具有优于相同组分常规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等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用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是获得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重要方法。1998年以来,Pinnavaia等首先制备了聚氨酯,蒙脱土(PU/MM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聚醚中的分散性。其后Chen等将聚羟基己内酯/蒙脱土(PCL/MMT)纳米复合材料加入到PCL和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合成的预聚体与1,4-丁二醇扩链反应后的溶液中,制备了PU/MMT纳米复合材料。少量PCL/MMT的引入可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2.
碳/碳复合材料碳源化合物乙苯热裂解机理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Gaussian 03程序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UB3LYP/6-31G*水平上对碳材料用碳源化合物乙苯的初期热裂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法全优化,计算了不同温度下(298~1573 K)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298~1573 K下,热力学首先支持生成甲苯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的反应为主反应路径.低温下,生成苯乙基自由基(α位脱氢)的反应比例大于生成苯基自由基的反应,而高温下(823 K),生成苯基自由基的反应比例大于苯乙基自由基(α位脱氢)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3.
用266nm激光光解CHBr3分子产生CH(C)态自由基,通过测量CH(C^2Σ^+→X^2Ⅱ)的总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室温下O2、N2、n-C5H12、n-C6H14和n-C7H16对CH(C2Σ^+,v′=0)的猝灭常数。结果表明,这些碰撞伴侣(O2和N2例外)对CH(X、A、B和C)的反应或猝灭速率常数k存在下列关系:k(X)〉k(B)〉k(A)≈k(C),且烷烃分子对CH(C)态的猝灭速率常  相似文献   
134.
刘国生  冉治霖  王海磊  刘义  沈萍  卢雁 《化学学报》2007,65(10):917-922
采用微量热法研究了硝酸镧对Escherichia coli B生长代谢过程的影响, 发现高浓度硝酸镧引起E. coli B热谱图出现异常变化: 生长速率常数k值增大、产热峰显著升高和总发热量异常增加. 当硝酸镧浓度为300和500 mg/L时, 培养物在培养过程的总发热量分别是正常条件下的3.89和2.54倍. 用生物学方法对细胞存活率和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细胞在高浓度硝酸镧条件下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生物量减少. 表明高浓度的硝酸镧存在时, E. coli B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反而释放出比正常生长细胞多得多的热量, 将抑制状态细胞释放大量热量的现象称为热爆发. 分析热爆发的原因, 认为是La3+离子破坏细胞壁外膜而增加其透性, 导致细胞膜与外膜间的质子电化学势因质子外泄而降低或者不能形成, 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能量不能有效地转化为ATP, 而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 细胞由于缺乏生物通用能量ATP, 因而其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5.
环烷基油是生产高性能变压器油的优质原料,以此为基础油生产的变压器油其凝点一般都小于-40℃,而变压器油在使用过程中对凝点(即低温流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凝点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能及电器性能。而油品的低温流动性与其组成中的正构烃(蜡)含量密切相关,据有关  相似文献   
136.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7.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8.
凝胶化反应全过程的激光光散射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苯乙烯(St) 二乙烯苯(DVB)自由基共聚的凝胶化反应过程中定时取样,得到凝胶化点前后及至终点的一系列样品,然后用激光光散射技术,包括研究散射光强及其角度依赖性的静态光散射(SLS)和研究散射光频移的动态光散射(DLS),表征了这系列样品的重均分子量Mw、均方旋转半径Rg、第二维利系数A2及流体力学半径Rh等静、动态参量及这些参量的变化规律,定量地描述了凝胶化反应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9.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0.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