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43篇
  免费   9719篇
  国内免费   16594篇
化学   38335篇
晶体学   1899篇
力学   3536篇
综合类   1717篇
数学   7877篇
物理学   24392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588篇
  2022年   1817篇
  2021年   1866篇
  2020年   1836篇
  2019年   1912篇
  2018年   1775篇
  2017年   2443篇
  2016年   2069篇
  2015年   2811篇
  2014年   3358篇
  2013年   4369篇
  2012年   4515篇
  2011年   4882篇
  2010年   4582篇
  2009年   4511篇
  2008年   5007篇
  2007年   4438篇
  2006年   4357篇
  2005年   3538篇
  2004年   2761篇
  2003年   1903篇
  2002年   2050篇
  2001年   2026篇
  2000年   2116篇
  1999年   1246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46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74篇
  1993年   380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14篇
  1989年   215篇
  1988年   200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91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89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44篇
  1978年   18篇
  1971年   12篇
  1965年   24篇
  195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41.
采用氨气还原法制备了NaY分子筛负载的MoCo/Y、MoNi/Y双组氮化物催化剂,用XRD和EXAFS方法征了样品的结构,并测定了其在CH4+CO2重整反应中的活性,在氧化态时,MoCo/Y样品中主要存在CoMoO4和Co3O4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CoMoO4,而Co的配位状态更接近于Co3O4,MoNi/Y样品中主要有NiMoO4和NiO两种物相,Mo的配位状态接近于MiMoO4,而Ni的配位状态可能是NiMoO4和NiO两种化合物中Ni配位状态的平均效果,Ni-Mo之间的朴素作用似乎比Co-Mo相对较强,在氮化态时,两种样品中Mo的配位状态较为相似,但即不同于MoO3,也不同于单组分γ-Mo2N.Co和Ni的配位状态都不同于各在氧化态下的状态,且都在相同的位置出现一个新强峰,这似乎表明MoCo和MoNi生成了结构相似的氮化物,在CH4+CO2重整反应中,氮化态MoCO/Y和MoNi/Y的活性大大超过非负载单组分γ-Mo2N催化剂,其中MoNi/Y的活性相对更好一些,且活性随Ni含量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942.
刘文华  栗秀萍 《合成化学》2020,28(5):463-468
环丙基甲基酮是合成环丙氟哌酸类广谱抗菌药物和抗艾滋特效药依法韦仑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化工及农林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环丙基甲基酮的合成方法大致分为4类,分别以酮类、酯类、醇类及呋喃有机物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环丙基甲基酮粗品,经萃取及精馏得到环丙基甲基酮纯品。本文综述了环丙基甲基酮的合成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3.
尖吻蝮蛇毒中抗血小板凝集素是凝血因子IX/凝血因子X结合蛋白,它具有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凝集双重活性。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CD谱研究了抗血小板凝集素的二级结构以及pH值和钙离子对其二级结构的影响。用CD谱测得,在水溶液中,抗血小板凝集素的主要骨架构象为β-折叠(26.3%)和α-螺旋(19.6%)结构。拉曼光谱显示,在粉末状态,其α-螺旋含量显著降低。CD谱还表明,抗血小板凝集素在pH值3.0~11.0范围内保持稳定的天然结构,钙离子诱导的抗血小板凝集素结构变化是可逆的,钙离子在稳定抗血小板凝集素的天然结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4.
刘琪  邓勇  王川  石铁流  李亦学 《中国化学》2006,24(9):1247-1254
聚类是芯片数据分析中被广泛使用的方法。未知基因的功能通常通过其与已知基因在不同生物状态下具有表达相似性来进行预测。然而,还未有人就这种通过表达相似性来进行功能注释的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本文利用Gene Ontology对表达相似性和基因功能相似性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尽管表达谱的相似性和基因功能相似性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但相关性较弱。在Gene Ontology的三大类中,相对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更有助于细胞组分的注释。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基因功能的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5.
藏药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化学成分的HPLC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藏药麻花艽中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落干酸(loganic acid)、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和獐牙菜苷(sweroside)4种苦苷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Eclipse XDB-C8(4.6 mm i.d.×150 mm,5μm),流动相为体积分数5%乙腈 10 mmoL甲酸~95%乙腈水溶液,检测波长为240 nm。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回收率,为麻花艽中苦苷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6.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47.
用自制的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作为界面增容剂, 从拉伸性能、键合胶含量、动态性能、扫描电镜和流变性能等方面, 研究了TMBP对炭黑在丁苯橡胶中分散度的影响, 并与市售通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和橡胶工业常用软化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带甲基侧基的环氧树脂TMBP在提高炭黑分散性方面的效果远比E-51好, 其作用模式具有典型的增容特性.  相似文献   
948.
Sonogashira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onogashira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详细地介绍了Sonogashira 反应的最新优化、联串化、绿色化以及非Pd催化的Sonogashira反应等, 同时还综述了Sonogashira反应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49.
1 INTRODUCTION Indole and its derivativ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biological activities[1, . They have been widely used 2]as the materials for producing pigment, perfume,plant growth regulators, etc. Recently, it has alsobeen found that some indole derivatives present anti-tumor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3~5]. During our sear-ches for bioactive compounds, a series of indole deri-vatives were synthesized, among …  相似文献   
950.
刘有芹  颜芸  沈含熙 《中国化学》2005,23(9):1165-1172
A thin film of manganese hexacyanoferrate (MnHCF) was electrochemically formed on a glassy carbon (GC) electrode to prepare a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 The mechanism of film formation of MnHCF and its growth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 of MnHCF is Mn^ⅢFe^Ⅲ(CN)6, an analogue of prussian yellow. There exist three clear-cut stages in the whole mod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last stag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fabrication of homogenized, stable MnHCF film and must last for an appropriate tim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MnHCF/GC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hich further verified the effective deposition of MnHCF film on GC. The kinetic constants of MnHCF/GC electrode process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ing MnHCF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presented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the oxidation of H2O2, indicating that MnHCF film possesses function of catalase and can be expected for analytic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