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1篇
  免费   1201篇
  国内免费   2503篇
化学   4490篇
晶体学   198篇
力学   383篇
综合类   206篇
数学   909篇
物理学   30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539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333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41.
Ab initio UMP2 and UQCISD(T) calculations, with 6-311G** basis set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titled rea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ctions have two product channels: NH2+ HNCO→NH3+NCO (1) and NH2+HNCO-N2H3+CO (2), where reaction (1) is a hydrogen abstraction reaction via an H-bonded complex (HBC), lowering the energy by 32.48 kJ/mol relative to reactants. The calculated QCISD(T)//MP2(full) energy barrier is 29.04 kJ/mol, which is in excellent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of 29.09 kJ/mol. In the rang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2300-2700 K, transition theory rate constant for reaction (1) is 1.68 × 1011- 3.29 × 1011 mL · mol-1· s-1, which is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one of 5.0 ×1011 mL× mol-1· s-1 or less. However, reaction (2) is a stepwise reaction proceeding via two orientation modes, cis and trans, and the energy barriers for the rate-control step at our best calculations are 92.79 kJ/mol (for cis-mode) and 147.43 kJ/mol (for trans-mode), respectively,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相似文献   
142.
1 INTRODUCTION aryl or methyl group to the nitrogen atom of these compounds leads to enhanced activities of fluo- A lot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 compounds con- rescence[7, . Since the pyridine scaffold is included 8] taining acridine skeletons display interesting biolo- in decahydroacridine-1,8-dione, a question is whether gical and physical activities[1]. Acridinedione, for the same modification on the nitrogen atom of de- exampl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timalarial and cahydroacridine-1…  相似文献   
143.
144.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常压下CO和CH3ONO多相催化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发现在草酸二甲酯生成的同时还存在副反应,副产物NO继续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O.铜在合金催化剂中起辅助作用,铜分散把,使CO桥式吸附减少,线式吸附增多.主反应与CO桥式吸附无关,而副反应却依赖于CO的桥式吸附.CO线式吸附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45.
载铜5A分子筛在汽油模拟体系中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近年,美国环保局计划将汽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从当前的300×10-6降到2006年的30×10-6,欧盟也已经通过了新的汽油硫质量分数标准为30×10-6~50×10-6,德国甚至提出计划使用无硫汽油[1]。中国汽油硫的质量分数高达800×10-6以上,与世界汽油品质距离甚远。因此汽油中硫化物的脱除成为当务之急。目前,脱硫技术主要有催化裂化脱硫、催化加氢脱硫、水蒸气脱硫、生物催化脱硫、吸附精制脱硫、氧化脱硫等[2~5]。吸附精制法具有净化度高、能耗低、易于操作等优点,高效的脱硫吸附剂制备是过程开发的关键。负载金属离子的活性纤维是脱除汽油中硫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6.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焙烧气氛对氧化锆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俊  冯兆池  张静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2003,24(11):861-866
 以紫外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气氛中氧化锆样品的表面晶相结构及其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有氧气氛中焙烧的氧化锆样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在惰性气氛中焙烧可以有效地稳定样品体相和表面的四方相结构.在缺氧气氛中焙烧的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后,表面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其体相仍为四方相结构,这表明四方相氧化锆在样品表面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7.
前报中已证明用三氟化硼-环氧氯丙烷(ECH)引发四氢呋喃(THF)聚合具有较高的引发效率,并对在Ac_2O、水和无水存在下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1,4-丁二醇(BG)对BF_3引发THF聚合反应的影响。通常认为在BG存在下,BF_3是不能引发THF聚合的,但本工作证明BG是有效的分子量调节剂,制备分子量在  相似文献   
148.
紫外光照处理对TiO2膜光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人们利用纳米晶TiO2电极取代普通的TiO2电极[1],使其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纳米晶TiO2电极具有大量表面态,在化学上表现为Ti3+或Ti—OH,对于光生电荷的分离过程和迁移过程有重要影响.这些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TiO2的光伏性能的变化.1997年Fujishima等[2]用紫外光照射TiO2膜使它具有超亲水的性质,结构分析表明,超亲水的原因在于光照使TiO2膜的表面形成Ti—OH[3].因此,在光照处理的同时可能会导致TiO2的光伏性的变化.本文对紫外光照处理TiO2膜的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光诱导TiO2的亲水性变化对光伏性能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9.
以二甲基硅油接枝端羟基聚氧乙烯(PDMS g PEO OH)为基材,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I)作脱剂,研究了羟基(OH)与肝素上的羧基(—COOH)之间的脱水缩合反应,制备出肝素化的抗血栓材料PDMS g PEO Hep,并对其涂覆表面的肝素含量和体外抗凝血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肝素接枝的共聚物具有优良的抗凝血性能和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0.
称取镍基单晶高温合金0.100 0g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先令其与盐酸9mL和硝酸1mL加热反应,待反应缓慢时滴加氢氟酸2mL并继续加热使样品完全溶解。加入500g·L^-1酒石酸溶液2mL,冷却至室温,在塑料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100.0mL。按仪器工作条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5种合金元素(Mo、W、Ta、Re、Ru)的含量,选择分析谱线依次为204.598,207.911,240.063,197.312,240.272nm。结果发现:除了Re外,其余4种元素的测定中均受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严重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为克服其干扰,除了采用基体匹配法消除镍的基体干扰外,试验采用混合校正系数矩阵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校准。通过一系列试验计算得到混合校准系数矩阵K,并应用于模拟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矩阵K的校准,所测定的5种元素的准确度显著提高,达到了消除共存元素之间光谱干扰的目的。通过精密度试验,测得上述5种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在1.5%以下,并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5种元素的回收率为97.0%~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