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336篇
化学   77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34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62篇
物理学   35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1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经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熔体(160℃)和聚丙烯熔体(180℃)的流变性。数据表明,处理削弱填充聚烯烃熔体流动的非牛顿性,熔体流动非牛顿指数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处理降低填充聚烯烃熔体在低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提高其在高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发生转变的临界切变速率对填充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为150S~(-1)和50S~(-1)。扫描电镜观察熔体形态证实,处理对熔体粘度的复杂影响,是处理改善填料在熔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填料与基体界面结合力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聚环氧乙烷/脂肪族聚碳酸酯共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热分析(DSC)和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聚环氧乙烷(PEO)和新型聚合物脂肪族聚碳酸酯(PPC)共混热行为和大分子间相互作用。熔点下降方法给出 PEO/PPC 混合体系在320K 下相互作用参数为-0.46,FTIR 谱表明 PPC 大分子链和 PEO 大分子链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PEO/PPC 共混形态随 PPC 含量增加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3.
利用正交法对丁苯橡胶(SBR)/聚丙撑碳酸酯(PPC)共混弹性体进行配方设计,得到了一个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配方。并通过方差分析得出PPC含量和马来酸酐(MA)用量是影响弹性体拉伸性能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24.
氨基酸电位波谱分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伦民  黄玉秀 《分析化学》1993,21(4):428-430
本文研究了镍与酪氨酸、胱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形成的四组络合物,在pH=10的Na_2B_4O_7·10H_2O-CH_3CHO-NaOH体系中,应用示波极谱进行电位扫描,出现四组灵敏度和分率辨均很高的电位波谱,为同时连续测定多组份共同存在的氨基酸分析方法提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偶合反应化学发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Ag(Ⅰ)催化o-phen和K4Fe(CN)6的配位体取代反应与Luminol-Cu(CN)2-4的化学发光反应偶合测定痕量银的方法.方法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10-11~1×10-7g/mLAg,检出限为4×10-12g/mLAg,用于水样分析,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6.
聚氯乙烯/聚丙撑碳酸酯共混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7.
钒(Ⅴ)-亚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钒(Ⅴ)-亚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痕量钒的化学发光测定法。方法检出限是2×10~(-10)g/mL钒,线性范围是4×10~(-10)~1×10~(-7)g/mL钒,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考察了26种常见离子的干扰情况。方法已用于水样中痕量钒的测定。  相似文献   
28.
本文详细考查了壳质胺,多孔玻璃和粗孔硅胶作为流动注射免疫分析免疫反应器基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HRP催化H_2Q_2氧化K_4Fe(CN)_6生成K_3Fe(CN)_6的反应,与H_2O_2和K_3Fe(CN)_6对luminol的共氧化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动注射兔疫分析的最终检测手段,由于酶促反应与化学发光反应在检测系统的不同位置进行,因而这种方法克服了已报道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能协调酶催化和化学发光反应的最佳pH,底物与酶不能充分接触及载体对光的散射等缺点,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该方法测定HRP及其标记物检测限均可达f mol级,测定时间为1~2min,相对标准偏差为3.9%.  相似文献   
29.
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扩张粘弹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羟基-3,5-二癸基苯磺酸钠(C10C10OHphSO3Na)表面和正癸烷-水界面上的扩张粘弹性质, 考察了平衡时间对界面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羟基取代烷基苯磺酸钠具有十分特异的界面性质, 其扩张模量比一般表面活性剂大一个数量级, 达到平衡的时间较长, 形成的界面膜弹性较大. 界面张力弛豫测定结果表明, 平衡时界面上存在特征时间长达103 s的慢过程. 上述实验结果可能是由于羟基间形成氢键造成的.  相似文献   
30.
环糊精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乃聚  尤晨  章道道 《有机化学》1987,7(6):482-488
环糊精(cyclodextrin,CD)是环状低聚糖的总称。由6个、7个或8个葡萄糖单元以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环糊精分别称为α-,β-和Υ-环糊精(简写为α-CD,β-CD 或Υ-CD)。它们的分子形状都是略呈锥形的圆环。例如,β-CD 有如下结构。由于环中的各个葡萄糖单元皆处于椅式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