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5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ARONSON'SESTIMATESANDCONDITIONALDIFFUSIONPROCESSESQIANZHONGMIN(钱忠民)WEIGUOQIANG(魏国强)(DepartmentofMathematicalStatistics,EastCh...  相似文献   
72.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铜矿资源丰富,古代矿冶遗址数量众多,最早可追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各遗址遍地分布的炉渣、炉壁等矿冶遗物,为研究中国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本工作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荧光分析(XRF)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安徽铜陵、南陵地区古铜矿冶遗址的炉渣样品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早期的铜矿冶炼技术。XRD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炉渣样品的物相以铁橄榄石、辉石、钙铁辉石为主,伴有石英、方石英、磁铁矿等矿物,符合炼铜渣的物相特征。根据炉渣的SiO2,CaO和Fe2O3的含量,可将51个炉渣样品分为三大类:Ⅰ类炉渣、Ⅱ类炉渣和Ⅲ类炉渣。其中,Ⅰ类炉渣钙、硅、铁含量较高,其CaO含量远高于Ⅱ类和Ⅲ类炉渣,为铁硅钙系。相较而言,Ⅱ类炉渣为高铁系,其Fe2O3含量明显高于Ⅰ类和Ⅲ类炉渣;Ⅲ类炉渣为高硅系,其SiO2含量较高,钙、铁含量较低。所有炉渣样品的铁含量均高于普通熔炼渣,结合其物相分析结果,可推测全部炉渣为冶炼渣。Ⅰ类、Ⅱ类炉渣的Ca和Fe含量呈现很强的负相关性,且波动范围很大,显示二者的含量并非人工调控,更可能是来自矿石中的天然成分。据此可以推测,本地区的早期工匠可能尚未认识到含钙和含铁助熔剂的作用,没有掌握不同类型铜矿石的配矿技术。SEM-EDS的分析结果表明,炉渣中的金属颗粒夹杂以冰铜、红铜和砷铜为主,表明该地区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的冶炼活动。不同品位的冰铜颗粒大多来自不同遗址,尚没有在同一遗址发现较多品位依次升高的冰铜颗粒,因而难以确认冰铜熔炼环节的存在,不能证明上述遗址是否已采用了“硫化铜矿-冰铜-铜”的冶炼技术。所发现的冰铜颗粒,可能是采用硫化铜矿死焙烧工艺或混合矿原料冶炼的结果。铜陵夏家墩遗址炉渣中砷铜颗粒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早至西周时期,很可能已掌握了采用共熔还原法冶炼砷铜的技术。相关研究结果,对探讨砷铜技术的起源和传播,以及中国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组织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由于射频识别标签本身具有资源受限的特点,因此它只能采用轻量级的加密算法.AES(advancedencryption standard)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加密标准算法,它具有安全、适应领域宽、实现方便等特点.为了能够把AES用于射频识别标签系统,必须对其进行轻量化处理.本文在对AES加密过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模块复合结构提高利用率.经仿真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符合射频识别标签系统集成电路面积小和低功耗的要求,同等条件下加密速度较快,且如标签同时实现加解密功能,芯片面积及响应时间等综合指标将达到最优化.这一方案同样适用于传感器网络以及其他资源受限环境中.  相似文献   
74.
本从补偿法的原理出发,详尽分析电表的级别的测量,以及由此发现电位差计校准毫伏表的实验设计缺陷,并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75.
以氢气泡为动力学模板电沉积获得多孔铜,并通过热处理增强其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将多孔铜作为基底通过电沉积制备Cu-Sn合金负极.XRD结果给出其组成为Cu6Sn5合金,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Cu6Sn5合金电极为三维(3D)多孔结构.充放电结果指出,Cu6Sn5合金电极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其首次放电(嵌锂)和充电(脱锂)容量分别为735和571 mAh·g-1,并且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运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Cu6Sn5合金电极在商业电解液中的界面特性.  相似文献   
76.
尖晶石LiMn2O4中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全超  魏涛  魏国祯  董全峰  孙世刚 《化学学报》2009,67(19):2184-2192
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电极的首次充放电过程. 发现EIS谱高频区域拉长压扁的半圆是由两个半圆相互重叠而成的, 分别归属于与锂离子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的迁移和与尖晶石LiMn2O4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相关的特征. 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 对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拟合, 获得尖晶石LiMn2O4电极首次充放电过程中SEI膜电阻、电子电阻和电荷传递电阻等随电极极化电位变化的规律.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嵌锂物理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77.
以粗糙铜箔为基底, 采用一步电沉积法获得Cu-Sn合金, 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显示其主要为Cu6Sn5合金相.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结果表明该合金表面由大量“小岛”组成, 且每个“小岛”上存在大量纳米合金粒子. 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以该合金为锂离子电池负极, 其初始放电(嵌锂)和充电(脱锂)容量分别为461和405 mAh•g-1.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 Cu6Sn5合金电极在阴极极化过程中分别出现了代表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阻抗、电荷传递阻抗和相变阻抗的圆弧, 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8.
采用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检测手段对汤家墩遗址的炉壁、炉渣及炉渣中的金属颗粒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汤家墩古铜冶炼技术。结果表明:汤家墩遗址的炉壁为冶炼炉炉壁,炉渣为还原渣;根据铜颗粒中As,Ag,Sb,Bi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计算出汤家墩遗址炼渣中的铜颗粒来自于硫化铜矿的概率高达87.87%以上,从而表明汤家墩是采用“硫化铜—铜”的冶铜工艺进行冶炼的早期青铜文化遗址。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枞阳地区青铜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而且对于探究枞庐地区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9.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枞阳境内出土西周至战国时期青铜器和汤家墩遗址出土炼渣中的铜颗粒进行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以探讨枞阳县境内出土青铜器的铜矿来源。结果表明,枞阳汤家墩遗址冶炼铜金属颗粒中的Co,As,Sb,Ag和Bi等元素含量较高,其微量元素特征不同于铜陵和铜绿山的冶炼金属铜;从西周至战国时期,枞阳青铜器所用铜矿来源比较稳定,主要来自汤家墩遗址周边的枞阳县境内,有少量器物的铜矿可能来自长江以南的铜陵地区;LA-ICP-MS可用于青铜器和古铜矿冶遗址炼渣中所夹杂铜颗粒的微量元素原位无损分析,从而为利用炼渣探讨古矿冶遗址冶炼金属产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奠定了基础,对探讨三代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在组合投资和多属性决策指标权重确定中有着重要应用的一类线性规划问题,得到了该类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的充要条件,以及在有可行解的情况下寻求最优解的快速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