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44篇
物理学   20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12.
两种新型二氯代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4-(5-溴戊氧基)苯基]-10,15,20-三(3,4-二氯苯基)卟啉或5-[4-(6-溴己氧基)苯基]-10,15,20-三(3,4-二氯苯基)卟啉与5-氟尿嘧啶反应,合成了1-[5-(4-戊氧苯基)-10,15,20-三(3,4-二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A)和1-[5-(4-己氧苯基)-10,15,20-三(3,4-二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B),产率分别为29.92%和30.01%。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表征了其结构。对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DMF为溶剂,反应温度为115℃,反应时间2h,产率较高;采用硅胶G(200—300目)装柱,以氯仿和氯仿∶乙醚(V∶V=50∶1)为洗脱液,柱层析,再用氯仿:丙酮(V∶V=7∶1)洗脱产品色带,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6种甲基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认。探索出了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和目标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择DMF为溶剂,反应温度在115℃,反应时间2h,产率较高,A1、A2,B1、B2、C1和C2分别为25.66%、25.02%,24.89%、26.17%、28.43%和24.19%;采用硅胶G(粒径为48—75μm)柱层析,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几种新型手性季铵盐-卟啉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彦钦  韩士田 《光谱实验室》2000,17(1):91-93,94
本文合成了四个新的N-甲基麻黄素或奎宁手性季铵盐-卟啉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5.
杨文炳  韩士田  刘彦钦  王继业  谢虹 《色谱》1994,12(2):134-136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of porphyrin derivatives and its R_f values in TLC is stud-ied.and new rules obtaine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meso-四(4-甲氧基苯基)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在 p H12和 Tween- 80存在下非水溶性试剂 meso-四 (4 -甲氧基苯基 )卟啉与铅的络合反应条件 ,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 6 7nm,组成摩尔比为 1∶ 1。铅含量在 0 .1— 8μg/ 10 m 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12× 10 5L· mol-1· cm-1。本方法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铅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以系列羟基卟啉为原料,用对甲苯磺酰肼还原,再用四氯对苯醌氧化,制得二氢卟吩(2a~2d);以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2与5-氟尿嘧啶-1-基乙酸经酯化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二氢卟吩-5-氟尿嘧啶化合物(3a~3d),总收率分别为6.9%, 6.9%, 7.0%和7.6%,其结构经UV-Vis, 1H NMR, I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8.
柱层析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效分离提纯方法之一。传统的柱层析法是用洗脱剂靠重力作用将各组分从柱上依次洗脱下来,但存在的问题是:用颗粒较细的吸附剂,虽分离效果好,但非常费时;用颗粒较粗的吸附剂,洗脱速度快,但分离效果不够理想。为了解决这  相似文献   
19.
氨苯基卟啉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卟啉化合物大多对光敏感,被用于很多生理过程的模型研究。 我们合成了6个氨苯基卟啉化合物,其中5个是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取得了质谱、核磁、红外、紫外、元素分析的确证,见表1。用推出切割柱层析分离卟啉混合物取得了省时、省试剂、分离纯度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计合成一些能作为结构探针和化学治疗剂的核酸断裂剂为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涉足分子生物学领域提出的挑战之一.天然生物酶在许多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们自身特性的局限性,使它们的普及应用受到了限制.而今,合成具有高度序列选择性的核酸断裂剂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1,2].卟啉和蒽醌类化合物均为有效的核酸定位断裂剂,利用它们各自特征来合成新型的核酸断裂剂,引起分子生物学,抗癌和抗病毒领域的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为深入探讨此类化合物在DNA断裂中的作用,我们合成了两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卟啉-蒽醌季铵盐化合物(产率20%~25%)和两种卟啉-丙胺季铵盐化合物(产率10%~12%),对它们进行了UV,IR,1H NMR,MS及荧光性质的研究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