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494篇
  国内免费   529篇
化学   806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173篇
综合类   68篇
数学   218篇
物理学   9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铬天青-S-(CAS)-溴代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光度法测定铁(Ⅲ)已有报导,并用于测定高纯锂、铷、铯盐类中微量铁。本文将此法用于矿物、岩石中铁的测定,进行了必要的试验。方法灵敏度高,摩尔吸光系数达1.1×10~5。实验部分  相似文献   
62.
利用密度泛函和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方法对BrO与CH3SH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在B3LYP/6-311G (d, p)水平上对反应势能面上的各驻点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 振动分析和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和相互连接关系; 计算得到了各反应通道的活化能, 并进行了零点能校正. 计算结果表明: 该反应存在7个反应通道, 其中生成CH3S+HOBr和CH3SO+HBr的通道为主要反应通道. 通过对反应过程中部分驻点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首次发现了接近平面的四元环状过渡态, 从而拓展了原来对环状结构过渡态定义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硒代胱氨酸 (SeCys)于0.03mol/L的硼砂 -NaOH( pH9.5)介质中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发现在 -0.62V和 -0.68V(vsSCE)处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 ,其峰电流与硒代胱氨酸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由此建立了SeCys的电分析化学测定方法, (1)循环伏安法 ,其线性范围为8.6×10 -9~1.1×10 -7mol/L,检出限为4.3×10 -10mol/L, (2)二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法 ,其线性范围为2.2×10 -10~1.0×10 -8mol/L,检出限为8.6×10-11mol/L;该法应用于中药黄芪中SeCys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该文还探讨了硒代胱氨酸在上述条件下的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输注脂肪乳剂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 ,并将定量结果与输注脂肪乳剂前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与输注脂肪乳剂前相比 ,连续 7d外周静脉输注 2 0 %脂肪乳剂 (2 5 0mL d)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中棕榈酸(P <0 .0 5 )和油酸 (P <0 .0 1 )明显增加 ,硬脂酸下降 ;磷脂酰胆碱中棕榈油酸 (P <0 .0 5 )和亚麻酸 (P <0 .0 5 )明显增加 ,而两种磷脂中花生四烯酸及其它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以及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微生物产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己酸共聚物的共混物(PLA/PHBHHx).采用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土壤悬浊培养降解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对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BHHx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而生物降解速率却显著提高.但是,在175h之前,重量组成比为20/80的共混物降解速率比纯PHBHHx还要快.综合分析表明,共混材料PLA/PHBHHx的重量比为20/80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66.
从TGEV 3CL蛋白酶二聚体结构出发,研究了TGEV 3CL蛋白酶二聚体单体之间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蛋白质的静电相互作用通过有限差分方法求解Poisson-Boltzmann方程得到,疏水相互作用通过分析溶剂可及性表面模型得到.考察了不同pH值对TGEV 3CL蛋白酶二聚体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的影响,在pH值为5.5~8.5时,二聚体静电相互作用能、静电去溶剂化能和疏水自由能都较小,表明在该条件下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有利于二聚体的稳定存在,这符合实验结晶所需条件.pH值对静电去溶剂化能的影响大于疏水自由能,表明静电作用是造成强酸或强碱条件下二聚体不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本文在甘油-硝酸-水介质中,利用悬浮液直接进样进行了小麦粉、猪肝、甘兰中Se无标准分析。文中详细地研究了悬浮液介质对测定的影响。找出了甘油:硝酸:水=1∶0.05∶4为适宜条件,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标准物质小麦粉、猪肝和甘兰中Se,结果与证书值和荧光法值十分吻合,相对标准偏差(n=6)最大为7.0%,适合于含Se大于0.1μg/g的粉末试样中Se的测定。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咪唑环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的影响, 在模拟生理条件(0.15 mol·L-1 NaCl溶液)下, 应用多核(1H、13C和51V)、扩散排序谱(DOSY)以及变温NMR等谱学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NH4[OV(O2)2{2-(2’-Pyri-dine)-Imidazole}]·4H2O(简写为bpV(Imi-Py))和咪唑类配体(咪唑、2-甲基鄄咪唑、4-甲基-咪唑和组氨酸)的相互作用, 其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咪唑≈4-甲基-咪唑>2-甲基-咪唑>组氨酸. 研究结果表明, 咪唑环上取代基团空间位阻对反应平衡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竞争配位的结果导致新的6 配位过氧物种[OV(O2)2L]-(L 为咪唑类配体)的生成, 当配体为4-甲基-咪唑和组氨酸时, 生成的则是一对异构体.  相似文献   
69.
利用从头算和量子拓扑方法讨论了CH2XH→CH3X (X=O, S, Se)异构化过程的反应机理. 着重从电子密度拓扑分析计算了反应进程中的各点, 讨论了反应进程中键的断裂和生成, 上述反应都经历了三元环过渡结构, 找到了这类反应的"能量过渡态"和"结构过渡态", 且结构过渡态均在能量过渡态之后出现. 三元结构过渡态结构出现的范围与反应热成正比.  相似文献   
70.
Two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s(CPs) based on two new tetrazole-based ligands, namely, [Cu(TPP)]n(HTTP = 4-(3-(2 H-tetrazol-5-yl)phenyl)pyridine, 1) and {[Cd_2(TBCA)_2(H_2O)_2]·-H_2O}n(H_2TBCA = 3?-(2 H-tetrazol-5-yl)biphenyl-4-carboxylic acid, 2), were synthesized via solvothermal reactions.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compound 1 exhibits a(3,6)-connected rtl network topology based on binuclear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SBUs). Compound 2 presents a 2D framework composed of 1D SUBs formed by both carboxyl and tetrazole groups. The 2D network is linked into a 3D framework via various hydrogen bonds. They represent two examples of CPs construct from rigid 5-substitued tetrazole-based ligands with relatively longer spacer.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