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三种测量橡胶交联密度的核磁共振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NMR)技术已经成为测量橡胶交联密度的一种常用技术手段.该文探讨了用于测量橡胶交联密度的三种NMR方法:1H双量子(DQ)NMR、1H Hahn回波和1H CPMG回波,讨论了这些方法测量值差异的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1H CPMG回波方法中回波时间对测量值的影响,探讨了改善1H CPMG回波方法的方案.  相似文献   
42.
相对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锂电池具有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是目前锂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作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固体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锂电池高性能的关键材料.本文设计了一种高分子-锂盐-陶瓷的复合物固体电解质.通过多种固体核磁共振(NMR)方法研究了该材料中高分子-陶瓷的界面层结构和界面高分子链段的分子运动.  相似文献   
43.
稀土镍基钙钛矿氧化物RNiO_3(R为稀土元素)可以在温度触发下发生从电子游离态到局域态的金属绝缘体转变,这一特性在传感器,数据存储,调制开关等方面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脉冲激光沉积法,在钛酸锶(SrTiO_3)、铝酸镧(LaAlO_3)单晶衬底上准外延生长热力学亚稳态镍酸钐(SmNiO_3)薄膜材料,利用薄膜与衬底间晶格失配引入界面应力,实现对SmNiO_3电子轨道结构与金属绝缘体相变温度的调节.结合电输运性质与红外透射实验的综合表征研究,论证了双向拉伸应变引起的晶格双向拉伸畸变,可以引起SmNiO_3的禁带宽度的展宽,从而稳定绝缘体相并提高金属-绝缘相转变温度.进一步结合近边吸收同步辐射实验表征,揭示了拉伸应变稳定SmNiO_3绝缘体相的本质在于Ni—O成键轨道在双向拉伸形变作用下的弱化,使得镍氧八面体中的价电子偏离镍原子从而稳定SmNiO_3的低镍价态绝缘体相.  相似文献   
44.
习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一些优质习题的分析解答研究, 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以及学生 的解题能力, 并培养思维能力, 特别是对一些易错题的分析解答,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吃透知识点. 通过对一道易错 物理题的分析、 拓展, 期望可以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5.
ITIC is the milestone of non-fullerene small molecule acceptors used in organic solar cells. We study the electronic states and molecular orientation of ITIC film using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negative integer charge transfer energy level is determined to be 4.00 ± 0.05 eV below the vacuum level, and the ionization potential is 5.75 ± 0.10 eV. The molecules predominantly have the face-on orientation on inert substrates as long as the surfaces of the substrates are not too rough. These results provide the phys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ITIC-based solar cells, which also afford implications to design more advanced photovoltaic small molecules.  相似文献   
46.
一种高分辨里德堡原子外场光谱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龚顺生  王嘉珉 《光学学报》1997,17(6):24-827
介绍一种用于里德堡原子外场效应研究的实验方法,用该方法获得了Se原子里德堡态各种外场效应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了此方法用于外场效应的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对于组份为x=0.0和x=0.3的巨磁电阻锰氧化物Pr1-x Srx MnO3(PSMO)体系在OK阈值,Mn L2,3边的区域内进行了O1s2p2p俄歇谱随光子能量变化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1s2p2p俄歇峰发生分裂并且可将其拟合为3个子峰.PSMO在OK阈值或Mn L2,3边以下进行激发时,其俄歇峰3个子峰的相对强度基本保持恒定,然而反映终态效应特性的总强度却有起伏发生.这一状况在Mn L2,3边以上激发时表现更为显著,即组份为x=0.3的总强度为x=0.0的4倍.对这些现象在共价键图  相似文献   
48.
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催化二氧化碳还原(CO2RR)是可持续制备碳基化学品的一种潜在途径.电催化剂是实现这个转化的关键,目前还需要深入地研究机理去优化催化剂的设计.M-N4结构的大环配合物是一类结构明确、性能易调控的分子电催化剂,是研究结构-性能关系的理想平台.其中,金属酞菁在异相电催化CO2RR中展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受到广泛关注.而其它M-N4结构大环配合物(如金属卟啉、金属咔咯)在异相电催化CO2RR中报道较少,且催化性能一般.本文对比研究了酞菁钴(CoPc)、四苯基卟啉钴(CoTPP)和三苯基咔咯钴(CoTPC)三种分子异相电催化CO2RR的性能,揭示制约金属卟啉和金属咔咯分子应用于异相体系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首先采用碳纳米管(CNT)复合的方法对三种分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有CoPc能够与CNT形成性能优异的复合电催化剂,而CoTPP和CoTPC复合电催化剂几乎不具备活性.这是因为这两种分子具有扭曲的苯环导致分子与CNT作用力弱,在复合物里面只有很少的分子锚定在CNT上.本文采用直接滴涂法制备三种分子与CNT物理混合电极,并研究了分子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8×10-8molcm-2低分子载量时,CoTPP+CNT和Co TPC+CNT样品基本无活性,它们的电催化活性随着分子载量的提升而显著增加.在5.4×10-7molcm-2的高载量时,CoTPC+CNT和CoTPP+CNT样品在-0.67 V(相对可逆氢电极,下同)的电位下分别展现出14.0和7.61 mA cm-2的CO分电流密度,是1.08×10-8 molcm-2载量样品的8.7和7.9倍.这说明对于Co TPP和CoTPC分子,可以通过加大载量来增加与CNT作用几率,从而提高电极活性.然而,基于CoPc制备的样品活性随着CoPc分子载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这是由于在低载量下CoPc分子已经很好地与CNT相互作用,并且CNT上CoPc分子负载量是有限的,继续增大载量只会导致聚集.本文进一步发展一种聚乙烯吡啶(PVP)桥连的办法,提升CoTPP和CoTPC在低载量下的电极活性.聚乙烯链能够通过疏水作用缠绕在CNT上,同时吡啶能够与分子金属中心配位,从而为分子与CNT结合建立桥梁.当分子载量为1.08×10-8mol cm-2时,CoTPP+CNT/PVP在-0.67 V电位下展现出85%以上的CO法拉第效率,而且CO分电流密度达到7.84 mA cm-2,是没有添加PVP对比样CoTPP+CNT的8倍.由此可见,分子与基底的相互作用强度对异相电催化CO2RR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对于与基底相互作用弱的大环配合物分子可以通过大分子载量的滴涂法或引入桥连分子来提高电极性能.这些方法可以拓展到其它分子体系,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异相分子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49.
核自旋单重态的制备和检测在化合物分子的相关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三肽分子AGG(Ala-Gly-Gly)中两个质子构成的一组孤立的自旋耦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组基于不同原理的脉冲序列,分别对该体系制备了核自旋单重态;并分别测定和比较了三种方法制备核自旋单重态的效率及其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分子的同一自旋耦合体系中的质子,使用不同的脉冲序列制备得到的核自旋单重态的寿命并不会有明显差异,但基于不同脉冲制备核自旋单重态的效率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0.
贾梦涵  回朝妍  张辉  高宇  佟美琪  马仡男 《色谱》2021,39(6):670-677
谱峰的检测分析在色谱技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色谱数据采集、传输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噪声干扰给谱峰检测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传统的谱峰检测算法普遍通过基底扣除的方式对谱峰的形态进行预定义,将谱峰分为单峰、重叠峰等多个种类。针对不同种类的谱峰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这就导致了传统的谱峰检测算法具有高复杂度、低自动化程度以及容易失真等缺点。因此,该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谱峰检测算法。该算法取消基底扣除以及谱峰分类这一步骤,直接在源数据曲线的基础上进行谱峰检测,主要分为离散差分、趋势累积以及遍历寻峰3个步骤。首先通过信号量表征数据升降趋势;然后进行数据趋势累积,根据累积总和定位谱峰,采用三点定位的方式,即峰起点、极值点和峰终点描述一个谱峰的位置;最后根据遍历排序的方式进行谱峰的筛选。此外,通过谱峰扣除的方式得到曲线基底部分。采用C语言设计编写了算法程序,并对多个动态比表面积分析仪测定的色谱图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该算法可以精准区分谱峰部分与基底部分,受数据曲线毛刺、震荡等噪声干扰很小,谱峰的三点定位十分准确,且不受其复杂形态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定位准确,结构清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该文报道了无基底扣除以及趋势累积等新型谱峰检测思想在吸脱附色谱曲线中的应用,证明了其在吸脱附色谱峰检测中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