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化学   255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86篇
物理学   1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牛顿环实验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7世纪初,物理学家牛顿在考察肥皂泡及其它薄膜干涉现象时,把一个玻璃三棱镜压在一个曲率已知的透镜上。偶然发现了干涉圆环,并对此进行了实验观测和研究。迄今,牛顿环干涉实验以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物理图象明显等优点在对大中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物理实验中得到广泛采用。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多年的教学体会,对这一典型实验进行较全面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52.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that is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universe. However, many simulation results of cold dark matter (CDM) halos on a small scale are in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the central density profile is too cuspy and there are too many substructures, Here we point out that both the problems may be connected with a hitherto unrecognized bias in the simulated halos. Although CDM halos in nature and in simulation are both virialized systems of collisionless CDM particles, gravitational encounter cannot be neglected in the simulated halos because they contain many fewer particles. We demonstrate this by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ing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on the microcosmic scale between the natural and simulated halos. The simulated halo is more akin to globular clusters where gravitational encounter is known to lead to such drastic phenomena as core collapse. Such an artificial core collapse process appears to link the two problems together in the bottom-up scenario of structure formation in the ACDM universe. The discovery of this bias also has implication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Jeans theorem in galactic dynamics.  相似文献   
453.
 利用YJ-3000 t 压力机,在2.0 GPa、室温至1 200 ℃条件下,测量了新疆库地地区斜长角闪岩的纵波速度(vp)和力学品质因子(Q值)。实验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vp和Q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升温的初始阶段,vp和Q值随温度下降的幅度较小,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下降的幅度逐渐增大;由于斜长角闪岩的各向异性,导致了在3个方向上vp随温度而下降的幅度显著增大时的温度不同,其中x和y方向为812 ℃,z方向为673 ℃。而在各方向上的Q值随温度下降的幅度显著增大时的温度相差不大,约为812 ℃。观察回收的实验产物表明:当温度大于647 ℃时,产物中开始出现熔体,vp在x和y方向上的下降幅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在z方向上的下降幅度增大;此时熔体对Q值的影响不大。当温度大于812 ℃时,产物中的熔体含量明显增多,vp和Q值下降的幅度都显著增大。据此认为,部分熔融是弹性波速度减小和衰减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4.
劳动者的素质和操作技能要靠我们来培养.物理实验在这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要求,把实验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抽检式的操作考核,并计成绩.这样,就必须探索一套比较完整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之规范化.  相似文献   
455.
在热工计量中,人们常常会对测量的结果是否有效、可信或测量的品质提出疑问,以及对测量结果究竟可靠到什么程度心存疑虑。本文通过分析和联系实际工作提出了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估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6.
介绍“神光Ⅱ”首次进行大能量基频光黑腔靶实验超热电子实验观测,采用十道滤波荧光谱仪(FFS)测量腔靶发射15—250keV硬x射线谱,由高能x射线谱通量推断超热电子占入射激光能量份额ηhe为13%—16%,由谱的斜率推断超热电子温度Th为35—45keV,由超热电子能量和受激拉曼散射光(SRS)能量的关联,推断超热电子产生的机理,并给出了不同腔靶在不同激光能量EL下超热电子产生的特征 关键词: 1.053μm激光 超热电子 黑腔靶 大能量激光  相似文献   
457.
刻度问题与刻度分布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刻度问题与刻度分布模型杨克昌(湖南岳阳大学414000)1问题的提出我们首先提出一个新颖有趣也有一定深度的“刻度问题”.有一长50厘米的直尺,因使用日久,尺上所有刻度都已磨灭,限在尺上刻划10条刻度,使得可用该尺度量1至50之间任意整数厘米长度.问这...  相似文献   
458.
争鸣     
问题问题91对空间任一点O和不共线的三点A,B,C,OP=xOA yOB zOC(x y z=1)是四点P,A,B,C共面的什么条件?观点1是充要条件.证必要性:由四点P,A,B,C共面,得AP=yAB zAC,则对空间任一点O,有OP-OA=y(OB-OA) z(OC-OA),OP=(1-y-z)OA yOB zOC,令x=1-y-z,则x y z=1.充分性:由OP=xOA yOB zO  相似文献   
459.
前 言李华钟  《物理》主编阎守胜教授嘱在《物理》开一不定期栏目 ,刊登国内物理学者的诗作 .我在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二十余年中曾与粒子理论学界 ,颇有旧体诗交流 ,时有唱酬 .曾经在 1979,1982 ,1984年三次编印成册 ,题为“粒子诗抄” .当时只是油印本 ,只供粒子理论界学人交流 ,这小册子共收集有旧体诗一百余首 ,内容一部分是 70年代、80年代粒子理论历次会议上抒怀议事 ,交流戏谑之作 ,包括了 1975年在广州召开文革后第一次北京广州两地粒子理论工作者的讨论会 ;1977年在黄山召开的全国粒子理论讨论会 ;1978年在庐山召开的全国粒子理…  相似文献   
460.
在“神光Ⅱ”装置上进行了激光直接驱动爆推型和烧蚀型DT气体的玻璃微球靶内爆实验.采用多道滤波荧光谱仪(FFS)测量15—250keV硬x射线谱,由高能x射线谱通量和斜率推算出这两种内爆靶产生的超热电子份额ηhe和超热电子温度Th分别为ηhe=25%—30%,Th=30—40keV和ηhe=05%—4%,Th=10—20keV.并给出了不同内爆靶型在不同激光能量EL和不同调焦方式下超热电子产生的特征,由爆推靶产生超热电子份额与实验测量靶的能量吸收效率ηa=29%—34%比对,证明爆推靶吸收的激光能量是以超热电子能量沉积为主,同时实验观测中子产额Yn随超热电子能量Ehe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证明了爆推靶是依靠超热电子加热玻璃球壳实现内爆的 关键词: 1.053μm激光 直接驱动 超热电子 爆推靶和烧蚀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