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9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copolyesters were synthsized from his(4-hydroxyphenyl) methanone (BHP), tereplithalic acid (TPA), p-hydroxybenzoic acid (PHB) and dihydroxydiphenyl sulfone(DPS).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est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larized microscope with a hot stage, wide angle X-ray diffraction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polyesters containing the BHP exhibit nematic liquid crystallinity.  相似文献   
102.
运用广义梯度密度泛函理论的PW91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在DNP基组下研究了氧分子和氧原子在CuCl(111)表面上的吸附.对氧分子在CuCl(111)表面吸附的相关计算和比较发现,覆盖度为0.25单层时的吸附构型为稳定的吸附构型,氧分子倾斜地吸附在CuCl(111)表面的顶位时比较稳定,吸附后O2分子的伸缩振动频率与自由O2分子相比发生了红移.态密度和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结果表明,整个吸附体系发生了由Cu原子向O2分子的电荷转移.氧原子在CuCl(111)表面吸附的计算结果表明,氧原子倾向于以穴位(hollow)吸附在CuCl(111)表面,通过Mulliken电荷布居和态密度分析对氧原子在CuCl表面的吸附行为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3.
韩鹏博  徐赫  安众福  蔡哲毅  蔡政旭  巢晖  陈彪  陈明  陈禹  池振国  代淑婷  丁丹  董宇平  高志远  管伟江  何自开  胡晶晶  胡蓉  胡毅雄  黄秋忆  康苗苗  李丹霞  李济森  李树珍  李文朗  李振  林新霖  刘骅莹  刘佩颖  娄筱叮  吕超  马东阁  欧翰林  欧阳娟  彭谦  钱骏  秦安军  屈佳敏  石建兵  帅志刚  孙立和  田锐  田文晶  佟斌  汪辉亮  王东  王鹤  王涛  王晓  王誉澄  吴水珠  夏帆  谢育俊  熊凯  徐斌  闫东鹏  杨海波  杨清正  杨志涌  袁丽珍  袁望章  臧双全  曾钫  曾嘉杰  曾卓  张国庆  张晓燕  张学鹏  张艺  张宇凡  张志军  赵娟  赵征  赵子豪  赵祖金  唐本忠 《化学进展》2022,34(1):1-130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唐本忠院士于2001年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是指一类在溶液中不发光或者发光微弱的分子聚集后发光显著增强的现象。高效固态发光的AIE材料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有机发光材料面临的聚集导致发光猝灭难题,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从分子内旋转受限到分子内运动受限,从聚集诱导发光到聚集体科学,AIE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原创性的成果。在本综述中,我们从AIE材料的分类、机理、概念衍生、性能、应用和挑战等方面讨论了AIE领域最近取得的显著进展。希望本综述能激发更多关于分子聚集体的研究,并推动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等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和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4.
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综合性能最优异的聚合物材料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微电子器件。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功率密度急剧增加,热积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具有高导热性能的PI绝缘薄膜材料被认为是解决上述热积累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PI薄膜的本征导热性能较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在提高PI薄膜导热性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从阐述热量在PI薄膜中的传输机理出发,概述了近年来导热PI绝缘薄膜的研究进展与发展现状,重点讨论了绝缘导热型填料、导电导热型填料以及三维导热骨架等增强PI绝缘复合薄膜导热性能的策略,最后对PI基导热绝缘复合薄膜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5.
A polymer(poly(9,10-anthracenevinylene-alt-4,4'-(9,9-bis(4-(4'-(1,2,2'-triphenylvinyl)phenoxy)butyl)-9Hfluorene-2,7-diyl) dibenzaldehyde), P1)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through the Wittig-Horner reaction by employing fluorene and 9,10-distyrylanthracene moieties as building blocks for backbone and tetraphenylethenes as pendant groups. Photophys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ic emitter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ultraviolet-visible(UVVis) absorption and photoluminescence(PL) spectra,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While P1 emits an orange-light centered at 567 nm in dilute tetrahydrofuran(THF) solution, the solid powder of the polymer exhibits strong yellow emission peaked at 541 n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as-synthesized polymer shows unique property of aggregation-enhanced emission(AEE). In addition, P1 possesses high thermal stability with a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T_(d,5%)) of 430 °C and high morphological stability with a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 of 171 °C. Under the stimulus of mechanical force, the emission of P1 can be changed from yellow to red(Δλ_(max)=61 nm), showing a remarkable mechanochromism. The results from XRD analysis suggest that such mechanochromic phenomenonof P1 is probably caus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crystalline structure, which leads to the conformational planarization of the distyrylanthracene moieties forming by the polymeriz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molecular conjugation of the backbone.  相似文献   
106.
Mycieski定义了一个图的运算即把一个图G变换为一个称为G的Mycielskian图的新图μ(G).广义Mycielskian图μm(G)(m≥0)是图的Mycielskian图的一个自然推广.本文证明对任意非平凡连通图G有κ(μm(G))=min{δ(G)+1,(m+1)κ(G)+1},而且对于m,i≥1,λ(μm(G))=λ(G)+i当且仅当δ(G)=λ(G)+i 1,其中κ(G),λ(G)和δ(G)分别为图G的连通度,边连通度和最小度.  相似文献   
107.
为评估氨基葡萄糖-半胱氨酸美拉德反应产物(GCMRPs)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黑色素合成能力的影响,选择不同浓度 GCMRPs 作用于 B16-F10细胞,观察该产物对B16-F10细胞形态、增殖能力、酪氨酸酶酶活及黑色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 GCMRPs可明显抑制B16-F10黑色素合成,并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该产物在500μg·mL-1时,黑色素合成抑制率为42.31%.与曲酸相比,其毒性较大.因此, GCMRPs在皮肤美白上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分别以CeO2和Ce(NO3)3铈前体,ZrOCl2和ZrO(NO3)3为锆前体,采用通常的共沉淀法和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氧化还原共沉淀法制备Ce0.5Zr0.5O2固溶体。通过XRD、N2-BET和H2-TPR等手段表征了铈锆固溶体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以CO氧化和CH4催化燃烧作为探针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不同铈前体和锆前体合成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均形成了具有二氧化铈立方萤石型晶相的固溶体。但是对以相同铈前体制备的铈锆固溶体,以ZrO(NO3)3为锆前体制备的催化剂比以ZrOCl2为锆前体制备的样品比表面积更大;以相同锆前体制备的铈锆固溶体,以含四价铈的盐为前体制备的样品储氧量更大,但采用含三价铈的盐氧化还原共沉淀制备的样品比表面积则更大。  相似文献   
109.
柱状节理玄武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尺寸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柱状节理玄武岩块室内直剪试验和现场大尺度直剪试验所取得不同尺度岩块的抗剪参数试验成果,进行异计拟合回归分析得到柱状节理玄武岩体抗剪强度参数内聚力c和内摩擦系数f的尺寸效应经验表达式,认为抗剪强度参数与试样尺寸间近似呈幂函数形式。抗剪强度参数的表征单元体积研究表明,内聚力对试样的尺寸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0.
以废弃虾壳为原料,自制壳聚糖,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与氯乙酸反应,合成了羧甲基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其对Pb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容量达8.736mg/g,并应用于几种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