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7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选用Lennard-Jones势函数,对氩分子在SiO2气凝胶骨架结构间空隙中的运动进行了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EMD)和非平衡分子动力学模拟(NEMD),分析其能量输运特性.结果表明:在骨架空隙尺寸为15nm条件下,气凝胶内部氩分子的扩散系数仅为同等条件下自由空间内氩分子扩散系数的50.35%,...  相似文献   
52.
曹银杰  于含云 《物理实验》1992,12(6):249-252
一、引富电子顺磁共振(EPR)也称电子自旋共振(EPR)是研究顺磁性物质的一个重要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许多领域。目前适合于物理等专业学生做微波波段EPR实验波谱仪,最常见的是调频调场式EPR波谱仪;对于自动稳频的低频调场式和高频  相似文献   
53.
Guang-Han Peng 《中国物理 B》2023,32(1):18902-018902
A novel lattice hydrodynamic model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cooperative deviation of density and optimal flux under vehicle to X (V2X)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and the mKdV equations affected by the cooperative deviation of traffic information are explored. And the density wave, hysteresis loop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have been investigat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operative deviation of density and optimal flux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More importantly, our new consideration can reduce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 under the V2X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4.
机器学习技术在近十几年发展迅猛,并被广泛地用于解决复杂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最近十年间,基于机器学习的粒子加速器相关研究也开始呈现出井喷式发展趋势。国际上许多加速器实验室开始尝试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处理加速器中的海量复杂数据,以期解决加速器及其子系统中的诸多物理和技术问题。不过,迄今为止,机器学习在加速器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解决具体加速器问题的效果及其适用范围尚待摸索,机器学习在实际加速器中的应用仍非常有限。因此,有必要对加速器领域中的机器学习研究做一个整体回顾和总结。将回顾机器学习在大型粒子加速器(以储存环加速器和直线加速器为主)中的加速器技术、束流物理以及加速器整体性能优化等研究方向中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探讨机器学习在加速器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以三种含V和Ni灰为研究对象,探索通过添加助剂和配煤两种途径来调控含V和Ni灰的流动性,利用XRD、SEMEDX和三元相图等分析方法,探究了两种方法调控含V和Ni灰流动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灰中V和Ni在高温下形成难熔物钒氧矿和单质镍,配煤和添加CaO降低了V和Ni的含量,同时可降低除V和Ni以外灰组成的液相温度,进而降低灰的熔融温度。当灰中V和Ni的总含量低于30%时,配入助熔剂CaO可明显降低灰的熔融温度,但其黏温曲线转变为结晶渣类型。当灰中V和Ni含量高于30%时,需通过配入低熔点煤灰降低熔融温度,在满足气流床排渣要求的煤灰中配入5%的该灰后,其黏温特性仍满足气流床液态排渣的要求,但配比达到10%时,降温过程中析出大量的富钒尖晶石,使灰渣黏温曲线转变为结晶渣类型,其不再适合气流床液态排渣的要求。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醛和硫代氨基脲为原料,通过聚合、接枝制备出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醛缩氨基硫脲固相萃取填料。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结构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使用该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考察其对Ag~+、Pb~(2+)、Mn~(2+)、Cu~(2+)、Cd~(2+)、Fe~(3+)、Hg~(2+)、Ni ~(2+)、Co~(2+)和Cr~(3+)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分别为12.21、11.42、7.20、12.42、10.07、9.28、11.78、7.34、9.64和10.42mg/g。实验确定样品最佳过柱流速为0.5mL/min,pH值为5,穿透体积为120mL。  相似文献   
57.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一种添加助剂La的Ni-白云石催化剂。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以正十二烷、环己烷、甲苯和甲基萘的混合物作为焦油模型化合物,进行焦油裂解特性研究。 考察了温度、空速、水料比等条件对气相产物产率的影响,对该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和再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粉尘在催化剂表面沉积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的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该催化剂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800℃、空速300h-1、水料比5:1、再生温度700℃、再生时间1h。XRD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白云石催化剂中形成了MgO-NiO固溶体和La(NiO3)晶相。粉尘中的不同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不同,CaO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Fe2O3的沉积会形成NiFe2O4的新晶相,而SiO2会促进表面积炭,对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8.
根据大失谐条件下原子-腔场相互作用的特点,讨论了一个制备纠缠压缩态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利用两能级原子与腔场相互作用实现纠缠压缩态纠缠浓缩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两束具有相同振幅但有着 相位差的压缩光 和 构成的纠缠态光场被用来作为量子信道。通过利用两能级原子与腔场的相互作用以及两模正交态测量实现了这个纠缠浓缩的过程。结果表明:对于纠缠压缩态,无论其初始的纠缠是多么微弱,利用这种方法总有一定的几率可以从部分纠缠态中提取出最大纠缠态。  相似文献   
59.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不同聚合度(N)的聚乙烯(PE)单链在Si(111)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行为. 分别设置相对介电常数为1和78模拟无溶剂和不良溶剂环境. PE单链的平衡吸附构象均呈现为二维吸附构象, 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呈现不同的构象和动力学特征, 说明溶剂环境对于疏水高分子单链在疏水表面上的吸附和扩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吸附能与聚合度呈线性关系, 单位链长的平均吸附能是-0.38 kJ·mol-1. 另外, 扩散系数(D)与聚合度之间的标度关系是D~N-3/2.  相似文献   
60.
针对深海远程信道传播衰减大、多途扩展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单输入多输出(SIMO)模型下的水声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波束空间分集均衡方法。建立了深海远程信道下SIMO-OFDM接收信号模型,对宽带波束形成处理后的多个到达角度的波束输出进行独立的多普勒补偿和稀疏信道估计,最后基于最大比合并实现多波束均衡。相对于远程通信中常用的单波束处理方法,所提方法可获得额外的不同到达角度的多径分集增益;且基于阵列波束形成处理可明显提升各个波束输出信噪比,避免了单阵元信噪比过低导致的信道估计误差增大的问题。所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大于单波束均衡,但低于多阵元最大比合并均衡。基于BELLHOP的数值仿真和中国南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误码率性能明显优于单波束均衡和最大比合并均衡,且在100 km的距离上实现了通信速率199 bps的无误码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