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321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35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3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研究了铝-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的显色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4.5~6.0范围内,铝与5'-NSF及CPB形成紫红色的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8nm,摩尔吸光系数为1.3×10 ̄5,配合物的组成为Al:5'-NSF:CPB=1:2:2。铝浓度在0~4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石灰石、石英沙、石膏中铝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2.
硫化态K—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载体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浸渍法制备以KCl为助剂的ZrO_2、γ-Al_2O_3和SiO_2负载硫化态钼基催化剂,研究了钼和助剂钾两种组分浸渍顺序、助剂含量、载体差别以及浸渍溶液的酸碱性对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低碳混合醇性能的影响。ZrO_2按先钼后钾、γ-Al_2O_3和SiO_2则按相反的顺序浸渍两种组分、且K/Mo原子比分别为0.5,0.8和1.0制备催化剂,其合成醇活性最佳。由于载体性质的差异,K-Mo/SiO_2、特别是K-Mo/ZrO_2的合成醇活性强烈依赖于钾助剂含量。而K-Mo/SiO_2在较宽的钾含量范围内,其活性差别不明显。适当选择较高碱性的浸渍溶液制备K-Mo/γ-Al_2O_3催化剂,有利于醇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24.
付晓林  吴世晖 《有机化学》1997,17(5):442-445
本文报道了三异丙氧钐(5%)催化下,以乙酸乙酯为乙酰化试剂醇的选择性乙酰化反应。此法操作简便,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25.
对500℃和800℃焙烧制得的氧化态K-MoO3/γ-AlO3,K-MoO3/SiO2及非负载K-Mo催化剂进行硫化后,测试其合成醇活性.结果表明500℃焙烧制得的负载型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低碳烃活性和较低的合成低磷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合成低磷醇的选择性大幅度提高.500℃焙烧的非负载K-Mo催化剂显示较高的合成醇选择性,经800℃焙烧后,促碳醇的选择性保持不变.用氨的吸附及TPD方法测定了各样品的酸性,并与催化剂活性对照,发现催化剂酸性越强,酸量越大,则其合成醇选择性越低.催化剂上的乙醇分解实验证实,催化剂的酸量大小与它的醇分解活性成正变关系,这些结果说明催化剂酸性对其合成醇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脱卤亚磺化反应是引入氟烷基基团的一种常用方法.探索了α-三氟甲基苄溴在脱卤亚磺化条件下的反应,发现产物并不是亚磺酸盐[Ar CH(CF_3)SO_2Na],而是烷基硫酸盐[Ar CH(CF_3)OSO_3Na].即使在烯烃的存在的条件下,α-三氟甲基苄溴在脱卤亚磺化条件下产生了自由基,也不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而是直接生成亚磺酸盐,亚磺酸盐被空气氧化成烷基硫酸盐.  相似文献   
27.
28.
研究了Li+,Mg2+/SO42-,B4O72-—H2O四元交互体系25℃时的溶解度和溶液的密度及折光率.四种原始组份未发生脱水作用,体系中也没有复盐或固溶体形成.体系25℃溶解度等温线由五段组成,有四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四种原始组份,其中以MgB4O7·9H2O的结晶区最大.溶解度等温线上有两个零变量点,其一为MgB4O7·9H2O,MgSO4·7H2O,Li2SO4·H2O三盐共饱点,另一为MgB4O7·9H2O,Li2B4O7·3H2O,Li2SO4·H2O三盐不相称共饱点.  相似文献   
29.
合成了β-芳氧基丙酸芳酯及β-芳氧基丙酰芳胺等17种化合物,经IR,UV,HNMR和元素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对它们的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30.
本文应用计算分峰的原理,用系数不同的不对称高斯函数去分别表征PET纤维的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X衍射,并在实验上设法把这两种衍射区分开来,从而建立了能够测算纤维中晶态、中介态和无取向非晶态的相对含量的方法。用这方法研究了高速纺PET拉伸丝在各温度下热处理时的结构,结果表明,纤维的结晶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相应增加,但中介态含量、无取向非晶态含量及许多性质在130—160℃之间出现转折。作者从中介态在热理处时可能发生解取向松驰和发生结晶的综合变化加以解释,DSC的研究结果符合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