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1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829篇
化学   1585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59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3.
提出在筹建的上海同步辐射装置上建造一条MeV量级γ射线束及应用站,采用μm波长的红外(或远红外)激光与储存环中3.5GeV电子束进行康普顿背散射,从而获得能区为1—25MeV的康普顿背散射γ光子束,该光子束具有高强度、高极化度(线和圆极化)、准单色、方向性好的优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基础研究及相关的应用研究领域.介绍了康普顿背散射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储存环参数给出了光子束性能的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行了液体CO2在长度为0.5~5.9 m,内径为0.7 mm和2.0 mm,入出口压差为2.2 MPa和2.5 MPa的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及临界流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的质量流量随毛细管内径、入出口压差的增大而增大,随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结果同时表明液体CO2在毛细管中产生了临界流现象,临界流随毛细管内径的增大而增大.在实验基础上回归出了适用于本实验条件的液体CO2在毛细管内的质量流量经验关联式,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采用环烯烃聚合物镀膜的中空光纤结构,阐述其传输特性,说明其使用特点,指出它在工业和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囚禁^85Rb原子的一维CO2光学晶格的光子带隙。由于大失谐CO2聚焦光束(λ=10.6μm)远离Rb原子的共振频率,原子与晶格光场的自恰作用可忽略,Rb原子被囚禁在周期为d=λ/2=5.3μm的周期性格点上,且单个格点上囚禁的原子数目可以达到10^3,整个晶格形成具有空间周期性调制的介电多层膜系。类似于光子晶体,其光学响应将在晶格频率与共振频率之间产生光子带隙。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7.
用时间分辨傅立叶红外发射光谱的方法对H原子与CO2分子的碰撞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用紫外激光光解的方法分别制备出三个不同平动能为174.7、241.0和306.2 kJ/mol的氢原子,并引发H CO2→OH CO反应.观察到了反应的产物,即振动激发的CO (v≤2).同时也看到了在H原子与CO2分子的碰撞中发生高效的T- V能量转移.CO2的反对称伸缩模的最高振动能级为v=4.化学反应与能量转移的速率之比大约为10.  相似文献   
8.
低温太阳热能与化学链燃烧相结合控制CO2分离动力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探索并提出控制CO2分离的低温太阳热能与清洁合成燃料甲醇-三氧化二铁化学链燃烧相结合的新颖能源动力系统。基于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地指出甲醇化学链燃烧能量释放过程燃烧堋损失减小和低温太阳热能品位提升的机理。从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相容出发,研究和揭示化学链燃烧与太阳能有机整合共同减小CO2分离能耗的特性规律。相比不分离常规联合循环,新系统(?)效率提高约6.2个百分点;与分离CO2的联合循环相比,新系统媚效率提高约14.2个百分点。同时,低温太阳热能热转功效率可达到22.5%。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