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115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系统中活泼中间体与脂质过氧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述评了生物系统中引起脂质过氧化的活性物质之形成、脂质过氧化的反应中有关活泼中间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TBA检测方法,体外观察了CaCl2对大鼠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生成的毒性作用和对半胱氨酸-Fe^2 诱导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μmol/L~1mol/L CdCl2均能诱导肝线粒体的脂质过氧化,使MDA含量增加,但只有CdCl2浓度高于1 mmol/L时,诱导作用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Fe^2 -Cd^2 半胱氨酸共同对肝线粒体作用时,由于试剂加入顺序的不同,100~1000 mmol/L CdCl2对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可产生诱导或拮抗作用。结果提示,CdCl2可直接诱导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在做几种金属离子体外协同对肝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时,应考虑试剂加入顺序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苯并异硒唑酮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已知具有氧化作用的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Ebselen)的基础上, 将其2-位苯环更换成氨基酸乙酯, 设计并合成了9个苯并异硒酮的氨基酸衍生物3~11. 这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它们对Fe^2^+/半胱氨酸及维生素C诱发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活性, 部分化合物活性比母体化合物Ebselen更优.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对大鼠肝细胞核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度法测定丙二醛 (MDA)研究不同浓度La3 +,Ce3 +,Pr3 +,Nd3 +,Eu3 +对大鼠肝细胞核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稀土离子在 1×10 - 4 ~ 1× 10 - 6mol·L- 1 浓度范围内能抑制振荡温育或H2 O2 引起的脂质过氧化 ,且与浓度正相关。但是对大鼠肝细胞核用稀土离子处理一定时间 ,稀土离子Eu3 +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 ,甚至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加强  相似文献   
5.
载药微乳液相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图研究实现纳米药物载体可控制备的方法.采用微乳液控温相图绘制装置绘制了硬脂酸聚烃氧(40)酯(S-4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F-68)/单硬脂酸甘油酯(GMS)/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基于电导率测定值确定了微乳液的结构(W/O、双连续相和O/W),该体系同时存在液晶区域.乳化剂S-40/F-68的质量比为7:3.研究了脂溶性药物维甲酸(RA)对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RA的加入对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较小.基于相图研究结果制备了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RA-SLN),亚微米粒度分析仪(PCS)测定的平均粒径和透射电镜测试都表明RA-SLN为10 nm左右的球状粒子.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是指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与疏水脂质分子的共价结合.在已知共价化学修饰中,脂质分子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蛋白质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并极大地影响蛋白质的膜锚定能力、转运和定位途径、信号转导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样化的脂质结构和结合方式决定了脂修饰蛋白功能的复杂性,这些脂修饰蛋白与其他已知或未知修饰蛋白一起,在细胞多层次交叉调控信号转导通路中互相影响,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对生理活动的精细调控.开展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揭示微生物感染、免疫调节、肿瘤发生发展等机制的重要途径,对发现和筛选疾病标志物以及挖掘新型药物靶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脂质-DNA复合结构的设计、 可控制备和结构特性; 并重点讨论其在膜生物学中的应用, 包括对活细胞膜的动态分析、 膜上纳米孔道的构建、 对活细胞的空间排布与相互作用调控以及活体药物递送等; 总结了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挑战, 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利用这些精确可控的脂质-DNA复合结构, 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细胞膜在分子尺度上的工作原理, 实现对细胞膜功能的精确调控, 为细胞成像诊断、 纳米机器与人工细胞构建等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loaded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ere prepared by a double emulsion method. As the mass fraction of the model drug BSA increased from 0 to 15%, the particle siz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hysical stability of the nanoparticles was investigated by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 and they were shown to be quite stabl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confirmed that the loaded position of BSA wa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inner aqueous phase and the solid lipid phase. Both Fourier-transf...  相似文献   
9.
杨文雯  张小平  张兴磊  丁健桦 《化学通报》2023,86(11):1324-1332
脂质在能量贮存和信号传递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还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不饱和脂质双键位置不同,生理学意义和生物学功能会有很大差异,因此脂质双键位置的识别至关重要。质谱具有灵敏快速、准确度高等优势,已成为脂质结构研究的重要方法。近年来,不同原理的电离技术与选择性衍生反应迅速发展起来,与质谱相结合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脂质双键位置的识别。本文主要对这些新型质谱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和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的重要工具。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受到损伤时,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峰位、峰型和峰强会发生变化,这为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早期预防提供了依据。还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显微等技术在蛋白质二级结构、膜脂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以及药物对DNA的作用机制等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目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指出疾病早期诊断、红外光谱联用以及定量分析技术等将成为红外光谱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