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是指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后与疏水脂质分子的共价结合.在已知共价化学修饰中,脂质分子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赋予了蛋白质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并极大地影响蛋白质的膜锚定能力、转运和定位途径、信号转导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多样化的脂质结构和结合方式决定了脂修饰蛋白功能的复杂性,这些脂修饰蛋白与其他已知或未知修饰蛋白一起,在细胞多层次交叉调控信号转导通路中互相影响,协同作用,从而实现对生理活动的精细调控.开展蛋白质翻译后脂修饰结构与功能分析是揭示微生物感染、免疫调节、肿瘤发生发展等机制的重要途径,对发现和筛选疾病标志物以及挖掘新型药物靶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钟鸿英 《大学化学》2020,35(3):99-112
以面向本科化学生物学交叉班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分析化学为例,从构建多维度关联的课程知识结构,营造意义丰富、身心沉浸以及层层剖析、步步推进的自主学习氛围,探索启发式与翻转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分析和研究、课外实践、学习过程评价、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探讨分析化学课程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途径,使学生不仅获得高级认知和高阶思维能力,而且在动心用情的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和思想方法,促进知识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不经分离,高敏,连续光度滴定混合物中钕和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以Fe(3+)(Nd(3+)-CAS-CPB-C2H5OH作为不经分离、高敏、连续光度配合滴定混合物中Fe(3+)和Nd(3+)的多元胶束配合指示体系。滴定Fe(3+)和Nd(3+)的适宜pH分别为2.3~3.2和6.0~8.6。用EDTA目视滴定Fe(3+)时,终点处由蓝紫变粉红色,对比度大(Δλ=130nm)、灵敏度高(配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630)=1.14×105L·cm(-1)·mol(-1),至少可检测0.4μg/mL,滴定线性范围为0~2.8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目视滴定Nd(3+)时,终点处由绿色变橙黄,Δλ>180nm,ε(630)=7.6×104,至少可检测1μg/mL,滴定线性范围0~3.7μg/mL,线性相关系数0.9994。对于铁钕硼混合物样品则不经分离在630nm处连续光度滴定,可更精密、高敏、准确地确定终点,变异系数1.76%~2.86%,标准加入回收率96%~104%,且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质子化那可汀在水/1,2-二氯乙烷微界面的转移机制,计算了与界面转移有关参数,并且研究了那可汀的界面电位响应,将那可汀液/液界面微电极用于测定人尿中那可汀含量,回收率为92%~106%,检测下限为3×10-5mol/L。  相似文献   
5.
钟鸿英 《大学化学》2019,34(11):10-20
在现代多元化社会和知识高速更新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作为超越专业技能训练的通识核心课程更加关注人性教育和智慧发展,并赋予学生在毕业后漫长职业生涯中终生受益的高层次思考问题方法。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并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面向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生的"魅丽印象·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外实践、学习评价等方面,创新教学理念和实施策略,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驾驭知识能力以及探索新领域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通过理解、想象和逻辑思维认识潜藏在自然美中的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领悟大自然所呈现的和谐、简单、对称和新奇的科学美。  相似文献   
6.
7.
质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药学、环境、农业和能源等各领域的分子结构鉴定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准确测定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的质量-电荷比来推导分子结构。如何将试样中待测组分有效气化、离子化,转变为具有不同质-荷比的气态离子是质谱仪器和分析方法研究的关键。基于不同物理化学原理的电离、解离方法各有特点,适合不同分析目的。常见的软电离技术一般产生稳定的偶电子离子,往往需要与其他技术联用才能实现分子离子的进一步解离。除了基于碰撞活化和电子得失的两类常见解离方法,光解离技术利用波长/能量可调控的光辐射来使样品分子电离,并引发特定化学键断裂。本文旨在综述不同电离/解离技术,重点探讨近年来发展的红外和紫外光电离/解离技术基本工作原理、仪器特点及其在生物分子(包括有机小分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等)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