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以长链溴代烷、二乙胺、氯乙酰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5种新型二酯基连接链乙基头基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 C10,Gemini C12,Gemini C14,Gemini C16,Gemini C18(尾链碳原子数依次为10,12,14,16,18),并研究了它们的表面性能和聚集体形态.结果显示,Gemini C10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20~40℃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而其他4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却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Gemini C10~C18在cmc时的表面张力随疏水链长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Gemini产物在较高浓度下有囊泡聚集体形成,尺寸为40~200nm.  相似文献   

2.
以吡啶烷/哌啶、长链溴代烷和反式-1,4-二溴-2-丁烯为原料,合成了8种含烯基联接链、杂环头基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py-en-n和pi-en-n(py代表头基为吡咯烷基,pi代表头基为哌啶基,en代表联接链为2-丁烯基,n代表尾链碳数(其中n=10,12,14,16)),并分析了它们的表面活性和聚集体形态.结果显示,两个系列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比单链表面活性剂低1~2个数量级,且均随尾链、头基碳数的增加而降低;经与文献对比,其cmc值由低到高依次为:py-an-n,py-en-n,py-yn-n(an代表联接链为丁基,yn代表联接链为2-丁炔基);此外,尾链长度为16的py-en-16和pi-en-16在水溶液中有预胶束形成;合成的8种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浓度为10cmc时均有囊泡形成.  相似文献   

3.
以长链烷基羧酸、苯胺和1,6-己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类新型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红外﹑核磁和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用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法对所合成的疏水链碳原子数分别为8,10,12的烷基苯磺酸盐GeminiⅠ,Ⅱ,Ⅲ的有关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25℃时用表面张力法测得GeminiⅠ,Ⅱ,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分别为1.2,0.19,0.006mmol.L-1,即随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较传统的单链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低1~3个数量级,显示出很好的胶束形成能力.用稳态荧光法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与类似结构的苯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相比,该类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排列的分子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4.
以氯乙酰氯、乙醇胺、二乙胺和长链溴代烷为原料合成4种连接链含酯基和酰胺基的新型季铵盐Gemini(双子)表面活性剂C_m-s-C_m(m=12,14,16,18,代表尾链碳原子数,s代表中间连接链—CH_2CONHCH_2CH_2OOC-CH_2—).用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并用滴定法测定其纯度为97.7%~98.8%.表面性能和聚集体形态结果显示,C_m-s-C_m(m=12,14,16,18)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张力法)随疏水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依次为9.12×10~(-4),2.75×10~(-5),2.00×10~(-5),7.41×10~(-6)mol·L~(-1);C_m-s-C_m在水溶液里均有预胶束形成,且在10cmc时有20~100 nm的聚集体形成.经测定,C_(14)-s-C_(14)的生物降解率为26%,比普通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率提高了一倍.  相似文献   

5.
用等温滴定热量计测定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DDHAB)的相互作用焓,探讨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和盐浓度等对相互作用焓的影响.BSA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焓是静电作用、去水化作用、疏水作用和表面活性剂胶束化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相互作用焓随表面活性剂浓度改变,在临界胶束浓度(CMC)前后区域分别出现吸热峰.加入NaCl可引起相互作用焓峰值及其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用醇钠夺取活泼氢,利用二溴代烷烃形成联接链,再加入溴代烷取代,经水解,脱羧合成了3种同系列的羧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光谱法分析产物的表面性质显示,联接链碳数为6,疏水链碳数为8,10,12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分别为1.51×10-4,1.05×10-4,9.03×10-5 mol/L,对应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2.09,36.30,34.96mN/m.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浓度在cmc之上时极易形成囊泡聚集体.  相似文献   

7.
以实验室合成的N-十二烷基-N-(2-羟乙基)-N,N-二甲基溴化铵(C12HDAB)和N-十二烷基-N,N-二(2-羟乙基)-N-甲基溴化铵(C12DHAB)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溴化钠复配,构筑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系统双水相.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过量的双水相(ATPS-C)为例,着重研究温度对ATPS-C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水相可在一定的温度区域内形成;在给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双水相区的组成宽度有所增大,相区位置略微移向阳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大的方向;改变温度会使双水相发生相倒置现象,通过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相倒置温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超过滤法研究了Ni(Ⅱ)-BTAMB-SDBS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同时利用光度法研究了体系的动力学性质,讨论了表面活性剂与各组份之间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胶束对显色反应的“催化”作用,实质上是由胶束对过量试剂的“富集”作用引起,BTAMB几乎不被SDBS富集,故体系中观察不到这种催化作用,并且在通常所涉及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范围内,不存在过量胶束使显色体系腿色的效应,这与通常的表面活性剂增敏体系相比,有其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成本,扩大其应用领域,选择耐温性较好的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MADS)与单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复配.结果显示,其表面性能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且耐盐性较好;在以7∶3的质量比复配时,SDBS-MADS,MADS-OP10的耐盐性表现较突出.将MADS与SDBS,OP10的复配体系分别与聚丙烯酰胺溶液混合,发现表面活性剂在形成胶束之前先在高分子链上吸附直至达到临界聚集浓度,且MADSOP10与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的粘度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高氯酸钕和甘氨酸及丙氨酸混配型配合物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高氯酸钕和甘氨酸、丙氨酸的混配型配合物 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与有关文献对比 ,确定其组成为 {Nd2 (Gly) 5(Ala) 3(ClO4 ) 6·2H2 O} n,纯度为 98.75 % 用溶解量热法在具有恒定温度的反应热量计上分别测定了 2 98.15K时反应物和产物在 2mol·L-1的HCl中的溶解焓 设计一热化学循环求出配位反应的焓变ΔrHm,进而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生成焓 :ΔfH○———m {Nd2 (Gly) 5(Ala) 3(ClO4 ) 6·2H2 O} =- 70 2 0 .46kJ·mol-1.  相似文献   

11.
利用UV-vis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类型聚电解质、胶束、非胶束和混合胶束等模板导向血红蛋白(Hb)生物催化方法制备水溶性导电聚苯胺进行了研究.发现模板不同于水溶液,它不仅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还能定位、组织、并与苯胺反应。最终控制聚苯胺的类型。强酸型聚电解质(如聚苯乙烯磺酸)模板和强酸型表面活性剂分子(如十二烷基磺酸或十二烷基苯磺酸)形成的胶束模板是最理想的模板.它们能提供必需的低pH值和一定量电荷密度的局部环境促进导电聚苯胺形式的形成.当反应媒介中不能形成胶束或胶束体系中带电荷的磺酸基团之间的距离过大,则导电形式的聚苯胺不能形成.结果表明:模板在Hb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柠檬酸络合物分解法、碳酸盐共沉淀分解法、硝酸盐直接分解法和陶瓷法合成了轻、重稀土钙钛矿型氧化物LnMnO_3(Ln=Sm.Er).用X-射线衍射(XRD)和程序升温还原(TPR)技术考察了制备方法和灼烧温度对钙钛矿型结构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柠檬酸络合物分解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得到单一相的钙钛矿氧化物,而陶瓷法的灼烧温度比其他方法所需的温度要高得多。不同方法得到的产物SmMmO_3对CO氧化反应的活性为:柠檬酸法~碳酸盐法~硝酸盐法>陶瓷法。实验表明,TPR技术在某些体系中可作为灵敏的物相分析辅助手段,它可在制备或反应过程中原位观察体系结构的变化,实验中观察到,稀土氧化物能促进某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稀土氧化物表面分散,能阻止它们形成晶态.本文还讨论了钙钛矿型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提出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扩散是形成钙钛矿结构反应速率的决定步骤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含酯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氯乙酰氯、乙二醇、长链叔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酯基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用正交实验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IR(红外光谱)1、H NMR(核磁共振氢谱)、MS(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疏水链R为C12H25,C14H29,C16H33时,其临界胶团浓度ccmc值分别为1.62×10-5,1.38×10-5,1.28×10-5mol/L,临界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36.4,38.5,41.2 mN.m-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电子结构的三种金属离子(Zn~(2+),Cu~(2+),Pd~(2+))与两种分子结构类似但反应官能团不同的吡啶偶氮染料(PAR和5-Cl-PADAB)间的显色反应的作用。试验证明:(1)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增敏作用的产生,最根本的是由于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和试剂的反应官能团的不同,以及由此引起所成显色络合物的结构的不同。(2)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络合物的增敏效应,与单个表面活性剂分子对有色络合物的作用有关,更重要的是形成胶束,改变反应微环境。(3)离子型-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是否产生协同增敏效应和协同增敏效应的大小,决定于两者形成混合胶束的难易。如果显色络合物的结构有利于此两种表面活性剂同时对它起协同作用,则协同增敏效应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水溶液体系中,由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胶束"作为模拟酶体系,研究其对化学过程'的影响,诸如反应速度的加快、反应选择性的提高或改变等等,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已有许多研究和总结'.但对于手性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手性胶束"能否诱导不对称反应的研究并不多.Goldberg等首先报道了手性胶束中酮的不对称还原,但光学得率很低(1.7X10-'ee卢'.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曾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酮的还原"'、硫酸的氧化*'、氨基酸合成D'、烯烃的羟汞化k'等,发现手性胶束确实有手性诱导作用.有些反应的对映体过量值比较大,例如烯烃的羟…  相似文献   

16.
2-氨基嘧啶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量热法,用RBC Ⅱ型精密转动弹完全燃烧2 氨基嘧啶(AP),测定其恒容燃烧热,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计算其标准摩尔燃烧焓ΔcH○———m(AP,s)为(-2334.51±1.62)kJ·mol-1,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AP,s)为(-45.90±1.70)kJ·mol-1,为进一步研究嘧啶类化合物的性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氢气氛中对C15 Laves RFe2(R=Y,Ce,Sm,Gd,Tb,Dy,Ho,Er)化合物利用差示热分析(DSC)法、X-ray衍射(XRD)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及氢分析.发现RFe2相(R=Y,Ce,Sm,Gd,Tb,Dy)随温度的升高出现吸氢、氢诱导非晶化(HIA)、RH2的沉淀析出及非晶相的晶化过程.当R=Ce时,吸氢及非晶化(HIA)是同时进行的;当R=Er时,非晶化(HIA)及ErH2的沉淀析出是同时进行的.同时对RFe2在氢气氛加热过程中的焓变(△H)及反应能(△E)的变化通过差示热分析(DSC)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义刊通过虑法研究了Ni( g )-BTPiMB一S3}BS沐系的热力学性质.同时利用光度法肝尤了‘i};,}}7 fi勺\3性i }Tl }讨沦了表面活I剂与各组份之间的作用情况,结果丧明,胶束对显色泛:,;r约“催化”作用,实质土是由胶束对过鼠试剂的“富集”作用引起,BTAMB几乎不波SDBS富集,故体系中观察不到这种崔化作用,并且在通常所涉及的表面活性剂用量范围勺,不序在过量胶束使显色沐系魁色的议电,这与通常的表面活性刘}.f3敏沐系相比,有其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基底温度下,采用直流磁控反应溅射法在硅基底上制备了氮化钛(TiNx)薄膜,研究了基底温度对薄膜结晶取向、表面形貌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底温度较低时,薄膜主要成分为四方相的Ti2N,具有(110)择优取向,当基底温度升高到360℃时薄膜中开始出现立方相的TiN.TiNx薄膜致密均匀,粗糙度小.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电阻率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20.
摘要:研究了温度、液相搅拌速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等因素对乳化液膜吸收甲苯气体的气液传质影响,实验发现甲苯在乳化液膜体系中的气液传质系数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随液相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表面活性剂会增〖JP3〗大气液传质阻力,减小气液传质系数,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2%时对甲苯气液传质产生的阻力占总传质阻力的3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